第十三章 把服務器架到外國去!(2 / 2)

“先把陳老板撈出來,第四卷先不用急著刊印,先避避風頭,這叫做保護性下架。”

他心中思忖道:“昨晚碰上的那個女捕頭十分莫名其妙,但明顯是有備而來,居然還問我是不是魔門的,神經病。”

從丁捕頭這幫人的態度上來看,暫時問題不大,不必慌張。

至於那個女捕頭,也得找個機會探探根腳來曆。

此事更是不難,畢竟她昨晚直接調遣臨縣衙役替她抓捕無辜文人,既有痕跡,一定能從縣令那裡打聽到她的底細,至於縣令肯不肯說……

哼哼。

十二年前百花穀在此地開宗立派時,臨縣的人口算上周圍管轄的村鎮共計八千餘戶,而今已然暴漲到三萬五千戶以上,皆是由於百花穀在此地經營紡織布錦、提振產業規模,從而鯨吸到了大量的外地人口。

人口增長,就是一等一的政績,況且紡織業是暴利,每年繳納的稅收何止增了四倍。

人口既多,商業也繁榮,帶動著其他指數也增長迅猛,至於武童開蒙數量之類的數據也水漲船高,諸多數據加持,十二年間換了四位縣令,每一位縣令的考評都是極上上,任期一滿就是遠大前程。

至於私底下的收入,就更不必提。

有這些關係在,百花穀與每一任縣令的關係都公私分明——明麵上大家各論各的,私底下都是親孫子。

有這一層親戚關係在,請縣令幫個小忙不過是小事。

他一邊想事,一邊閒走,過了前麵的拱橋,就是繁華的綾羅巷。

李白龍登了橋,習慣性地看了看河麵。

隻見河水清澈,水麵點綴荷花,幾尾遊魚穿梭其中,水質看起來極好,河道兩側建有護牆,隔一段距離就豎著牌子。

這條河也該改名字了吧?

他微微一笑,走下橋去,橋邊立有石碑,上麵寫的卻不是橋的名字。

“永禁織染汙水入河碑。”

右下角落款。

“縣令龐銘攜賢弟李白龍勒碑於此,君之功義,在子孫千秋爾。”

背後則是詳細碑文,這是上一任縣令留下的墨寶,洋洋灑灑介紹了前因後果,當時整頓當地紡織業、規劃排汙方案的事情意外鬨得很大,以至於當時的縣令狠狠地蹭到了熱度,致使考評好上加好,去年升到花州做彆駕了。

而在此事上,李白龍也留下了墨寶。

他的目光越過碑文,轉向了河道兩旁所樹立的標語木牌,那就是他寫的。

“濫排汙水,絕子絕孫。”

過了橋,才算徹底離開了富人區,市井瞬間熱鬨起來,小商販們臨街而居,早晨拆了門板,就直接將店麵開在街上,開始叫賣。

現在是早晨,做生意的多是賣早點的,光顧的客人也多是薪水不低、懶得做飯、寧願多睡一會兒的的織戶染工。

工人們有男有女,多是夫妻母子一起,或者是姐妹妯娌同坐,並不避諱男人,都坐在街邊小店的桌邊捧著熱氣騰騰的湯碗吹著。

湯碗裡的通常都是臨縣本地的一種粥,用桑葚乾、藥材、粳米、山藥、紅棗等食材熬煮出來的,不僅飽腹暖胃,還有緩解腰痛、清肝明目的功效,深受織工們的喜愛。

人們不緊不慢地一圈圈啜吸著碗沿,時不時夾一筷碟中的涼拌桑菜,在市井的嘈雜和碗中升騰的熱氣裡低聲談笑,並不太在意身邊經過的人是誰。

李白龍從他們的身邊經過,穿過繁華的市井,來到一座樓前,匾額高懸,上書“花信樓”三個大字,正是百花穀在臨縣的辦事處。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