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出人預料(1 / 2)

聽到王燁的疑問,吞雲吐霧的李剛點了點頭解釋說道:

“對,創彙任務。”

“從前年夏天開始,我們魯齊省響應中央號召,展開了全省範圍涉及各行各業轟轟烈烈的創外彙活動,創彙任務應運而生。”

“本著‘自主自願、積極探索、主觀能動、為國創彙’的原則。”

“創彙任務並沒有進行強製攤派,而是讓省內的各個國營廠主動的進行選擇,所以省裡設置了三個創彙任務等級,分彆是一萬美元、五萬美元、和十萬美元。”

“當然了,無論創彙多少,哪怕是一美元,省市財政都會按照市場外彙比例,給相應創彙單位發放對應補貼。”

“隻不過如果達到了這三個數值,會有額外的獎勵。”

李剛的聲音在耳邊回蕩,王燁不自覺的抽出一支自己的紅梅卷煙,點燃了深吸一口,同時無數關於創外彙和外彙任務相關的記憶浮現。

所謂的外彙,其實就是美元,站在國家層麵,還有另外一個詞語,叫外彙儲備。

但是從本質上來說,外彙其實指的是一種“國際貨幣”,隻不過在這些年,以及未來的半個多世紀,美國作為世界軍事和經濟最強的國家,他們的貨幣成為了國際貨幣而已。

而作為“國際貨幣”,外彙最大的職能就是國際貿易。

簡單來說就是,比如華夏想要從外國購買商品,那麼就需要用錢去購買,可是華夏自己的貨幣,外國人並不能認可和接受,如此情況下,想要達成這幢交易,要麼進行最原始的物易物交易,要麼就是尋找一個雙方國家都認可的貨幣。

如此國際局勢下,美元當然就成了不二之選。

但是,在貨幣確定了之後,理論上雙方的交易就可以正常進行了,然後第二個問題就出現了,那就是作為購買方的華夏,如果沒有美元怎麼辦?

畢竟華夏自己印刷的是自己的人民幣,華夏沒有美元啊?

想要解決這個問題,本質上來說有三個辦法。

第一個辦法,用人民幣來兌換美元,但是目前的國際情況下行不通,因為國際社會並不認可華夏的經濟,那麼進而就不可能認可華夏的貨幣。

第二個辦法,借貸!也就是從有美元的國家手裡,借一些美元來使用,無論是否提供抵押,但是目前這個辦法同樣行不通,因為沒有國家願意借錢給華夏。

第三個辦法,當然就是出口商品,把商品拉到國際市場上銷售,從彆的國家手裡賺到美元,然後再去消費,自然就不存在任何問題了。

在整個過程中。

華夏通過出口商品獲得美元的過程,被稱之為創外彙,而這些美元存在一個特殊的國際賬戶上,則被稱之為華夏的外彙儲備。

事實上。

在改革開放之前,華夏和世界的商業交流並不多,僅有的一些商品和貨物交換,不少還是以支援的方式給到了亞非拉等第三世界國家地區,也不涉及到外彙。

所以在改革開放之前,華夏幾乎沒有什麼外彙儲備,也就一兩億美元。

但是隨著改革開放的推進,華夏和世界的接觸和交流增加,對於外彙的需求越來越多了,舉個簡單的例子,官員出國公乾需不需要外彙?國內技術水平落後,從國外購買技術和設備,需不需要外彙?

如此一來,外彙越來越不夠用了,國家才提出了創外彙這件事。

前年,華夏的外彙儲備終於達到了十億美元,而去年則已經飆升到了二十七億米刀,可是縱然如此,對於華夏經濟建設中需要的外彙而言,也是杯水車薪。

至於李剛提到的“市場外彙比例”則是另外一個問題。

因為現如今華夏才剛開放,市場處於經濟雙軌製,所以人民幣和美元的兌換比例,是由國家財政部門通過行政文件確定的,大概在1.2~1.3:1左右。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