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老董歸來(1 / 2)

農業狂魔 好多牛 8730 字 5個月前

第二天。

三元農業公司發布招賢令。

相關內容可以用一句話概括:隻要你有一技之長,我們全都要!

而相關待遇,更是令人瞠目結舌。

暖棚黃瓜培育技術員,月薪1200,包吃包住,年底分紅,乾滿三年分房。

暖棚西紅柿培育技術員,月薪1200……

暖棚菠菜、菌類、草莓……

軌道電力維修員,月薪900……

軌道交通信號……

列車司機……

事業部運營總監,年薪5萬,團隊激勵獎100萬起……

當人們對招賢令半信半疑,或者猶豫著要不要去十裡營瞧瞧的時候。

聊市招商負責人,攜麾下三十多名乾將,高調宣布加入三元農業,任職事業部餐廳總經理職務。

消息傳出,比之招賢令還要令人驚愕。

有好事者致電聊市,聊市保持沉默,變相等於承認了此事。

一時間,不知東山境內,就連周邊省份也議論紛紛。

緊接著。

泰市路橋第一建築工程公司董事長,宣布辭職,任職三元農業稽查總監一職。

泰市路橋第一、第二、第三建築工程公司,三位總經理,六位副總經理,紛紛辭職。

分彆任職三元農業事業部-火鍋項目負責人、半成品蔬菜負責人、泰市菜籃子工程負責人、瓜果拚牌負責人……

一時間,泰市上下,無不嘩然。

在當地人看來,泰市路橋不是小公司,它不僅承攬了東嶽景區改造項目,還負責人了泰市幾乎所有的路橋工程、官方建築。

如今走了那麼多人,如此輝煌的公司,怕不是也會像老棉廠、老煉油廠、老紡織廠一樣,邁入官企改革的後塵。

東山日報給出模棱兩可的評價:這是一個時代的落幕,也是一個嶄新時代的開始。

與此同時。

聊市八十餘名農業、水利、機電等領域的技術員,加入三元農業。

泰市交通學院副院長,攜兩百餘名應屆畢業生,趕到十裡營。

另有。

十多餘名來自東北的壯漢,

二十餘名來自南雲的壯漢,

二十餘名來自陝地的壯漢,

三十餘名來自西山的壯漢,

五十餘名來自草原的壯漢……

先後遷居餘家村。

“一千名農夫,每人持有一分地,自家可以鋪設100畝農田。”

“一座塑料大棚占地2.25畝,等於擁有45座真塑料大棚。”

“如果搭配5倍的虛假塑料大棚,等於自家投產了270座。”

“如果按照之前的方案,真塑料大棚用於育苗增收,虛假熟料大棚用於做樣子……”

“今天270座全部種韭菜,三天後,45座真塑料大棚退出,帶著新一批225座虛假塑料大棚種白菜。”

“六天後,45座真塑料大棚再次退出,帶著第三批225座虛假塑料大棚種西紅柿。”

“以此類推……”

“等到臘月底,差不多可以賺到3500萬。”

餘陽站在磚窯煙囪頂部的瞭望塔內,拿著望遠鏡眺望遠方。

俗話說,萬事開頭難。

3萬畝耕地,在四千多勞力,兩千多施工人員,以及眾多機械設備的忙碌下,用了足足半個月,方才完成三通一平。

也就是平整場地,通路、通水、通電。

但完成該項目之後,接下來的施工速度,陡然上升了無數個台階。

就像塑料大棚。

十裡營的勞力,參考施工圖,按照米字布局,挖出眾多一米方圓,一米深的基坑。

隨後打樁機入場,將三米長的鋼軌錘進地下,並通知鋼筋工焊接一立方米的鋼筋籠子。

緊接著,重型運輸車沿著新修的軌道路基,運來水泥、砂石。

負責該區域的人員,從水渠取水,拌灰之後,把混凝土灌入鋼筋籠子,構成一個個水泥墩子。

一個區域如此,其它區域也是如此。

僅僅一周,高達3萬畝的場地,就完成了塑料大棚樁基施工。

然後。

重型運輸車送來鋼骨、塑料膜。

電氣焊人員負責把鋼骨焊接在水泥墩子上,其餘人員則鋪設塑料紙。

如此,一座座塑料大棚,猶如泛著白沫的海浪,從南向北,席卷大地

又猶如繪圖機,刻畫出一座八卦盤雛形。

“之前每天投產50座塑料大棚,現在差不多可以改成每天投產300座。”

“隻是軌道鋪設速度較慢,現在才抵達磚窯北部,不利於蔬菜運輸……”

餘陽聯係市二建董事長。

對方從一開始就想投靠自家,但搞來搞去,市一建董事長進了三元農業,市三建董事長跑去養豬,三大公司的三個總經理和六個副總,又全都有了新項目。

最終隻有這個高管,留在了泰市路橋。

也成了泰市路橋的實際負責人。

電話接通。

“餘老板,您有什麼吩咐?我馬上辭職。”

“不,我是想讓你加快軌道鋪設速度,至少在臘月中旬之前,完成南北向豎軸軌道。”

“這樣啊,好的。”市二建董事長鬱鬱寡歡,語氣消極,打算掛了電話。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