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3章 太空礦業(2 / 2)

民科的黑科技 笨宅貓 6327 字 5個月前

況且李茂業還向他們許諾,隨時都能回實驗室來繼續工作,以及在工作過程中遇到困難也可以找實驗室尋求支援。

或許有關部門正是看中了這種技術支持,才沒有半點猶豫就把兩人任命至重要職位上,反正出來問題還有一位光頭大佬在背後坐鎮嘛!

對於兔子提出的太空工業計劃,白頭鷹不住的誇獎讚許,至少在明麵上沒有像過去說些陰陽怪氣的話,暗地裡則希望能從中分一杯羹。

當然不是期望兔子伸手幫忙,畢竟太空工業計劃事關百年國運,無論如何都不可能讓兔子割肉飼鷹,反正資本家也不願意做長期投資,他們寧願合作在金融市場中賺大錢。

“太空工業是人類通往宇宙殖民的基石!”白頭鷹官媒在各大平台上造勢,為兔子的宏偉規劃歡呼鼓舞,仿佛兩家好得同穿一條褲子似得。

然而實際上,牆街精英們希望兔子能夠為此計劃成立一家新公司,然後他們就能通過這家公司操作,給它在牆街上市提供一切幫助。

主要是喵星集團下的獨角獸公司有點不夠用了,得要專門為此再弄一批新公司才行,反正有兔子和喵星黑科技作為後盾,所有人都相信這些獨角獸公司能夠順利成長為太空領域的巨無霸。

但是有關部門還沒決定采用何種方式來募集資金,新公司當然隻能是驢糞蛋子表麵光,隻需負責站在前台做做樣子弄錢就行了,其他事情基本不需要管,反正還有喵星太空親自負責。

對於喵星集團這個龐大的康采恩,已經大到讓人難以想象的程度,就像一隻八爪魚盤踞在兔子大陸上,然後將所有觸角伸向全球,每個細微的動作都能夠影響上億人類,若是它哪天發瘋的話,也絕對能拉著大多數人下地獄。

為了避免這種事情發生,有關部門對喵星集團的滲透非常高。

就連喵星集團總裁都是出自有關部門,這是許多人都知道的公開秘密,周林也沒有實圖隱瞞過自己的來曆。

在他的主持配合下,許多部門的關鍵崗位都是“自己人”,喵星集團的一舉一動都在政府眼皮底下,除了實驗室那一塊屬於光頭大佬的私人領域外,喵星在有關部門麵前比國企還要透明。

但是即便如此,兔子依舊不希望喵星集團繼續擴大下去,雖然許多人明白這是無法阻止的趨勢,因為太空工業所用到的技術實在太依賴喵星實驗室了。

最終兔子還是決定設立一個政府部門來監管太空工業計劃實施,但是這樣子的做法卻有副作用,因為必須搞出一個新的官僚組織,而且該組織還會隨著太空工業發展持續膨脹下去,很有可能會成為後人難以解決的大問題。

太空工業計劃首先涉及的是鋼鐵工業,早在幾年前小行星事件發生後,種花家的鋼鐵工業就已經逐漸轉移到月球基地上,就算這顆小行星主要產出的是鉑金屬,但是仍有不少高品質鐵礦存在。

這個過程會造成兔子的鋼鐵生產減產,但是種花家國內乃至藍星各國的鋼鐵產品依舊充足,甚至受到小行星利好消息的影響,使得鋼鐵價格還短暫的下跌了。

原本兔子的鋼鐵工業產能就已經大爆炸,生產出來的鋼鐵幾乎要賣不掉的程度,隻能想方設法的建造鋼鐵大樓,以此消耗掉這些鋼鐵產能。

現在太空工業計劃需要,讓藍星地表的鋼鐵工業逐漸停產轉移,使得這種發展勢頭得到緩解,並且因為太空建設還提供了一個全新的市場。

月球環形山上的超級碎礦機正好需要這些鋼鐵,即便它使用的金屬材料大部分都是鉑金,但是耗費的鋼鐵仍舊是一個天文數字。

經過幾年持續建造,月球基地和小行星礦區產出的金屬大部分都用在超級碎礦機建造上,還有小部分貴重金屬被運回藍星,但是生產出來的所有鋼鐵全都用在月球上,剩下的也是要用來建造太空船。

如今月球基地的礦業開采和冶煉已經進入正軌,超級碎礦機也投入到使用中,即便月球上找不到那麼多礦脈挖掘,喵星太空也能夠派出礦船到太空尋找資源。

宇宙太空中有著大陸金屬小行星,隨便拖一個小行星回來都可以吃很久,隻需太空礦船將小行星錨定拉回月球背麵,並且將它推進超級碎礦機裡進行粉碎工序,接下來的事情就隻需交給遠程礦工去搞定。

這些小行星有不少是富含稀有金屬和高價值金屬,其中也有不少整個星體幾乎都是黃金或者鉑金構成的小行星,至於富含稀土和白銀的小行星也多得是,其中最多的還是鎳鐵複合體小行星。

因此兔子的太空鋼鐵工業完成建設後,那就代表著太空礦業走入了正規,通常是三年不開張,開張吃三年的那種。

整個鋼鐵工業流程就是先尋找礦石,可以在月球上勘探礦脈,也可以利用礦船尋找有開采價值的小行星,然後把小行星托回到月球背麵,利用超級鉑金碎礦機將小行星粉碎開采,然後就是礦工將其冶煉提純。

由於太空工業實在太大的緣故,使得喵星集團的擔子非常重,不過李茂業完全不以為意,反正又不是他的壓力,身為喵星總裁的周林更應該上心一些才對。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李茂業笑著安慰快要忙壞的周林說道:“技術方麵的事情我可以幫你分擔,可是跟人應酬打交道的事情就得你來了!”

這段時間裡,周林可不僅僅是跟人吃飯聊天那麼簡單,有許多重要會議隻能他親自出馬,因為保密等級太高了,就連公司裡的“自己人”都不能輕易告知。

反對喵星實驗室卻沒有什麼技術上的壓力,該提供的東西早就已經給出,至於如何應用和整合,這已經是國家部門需要負責跟進的事情。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