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不同陣營的人(2 / 2)

麥克米倫的父親希望他未來能成為一名優秀的牙醫,所以凡是醫科不行的學校都被淘汰,最後他選擇了醫學專業強大的馬裡蘭大學。

麥克米倫搖了搖頭,道:“比爾,你都回波特蘭了,怎麼還那麼幼稚。你還在搞你的反戰主義嗎?波特蘭人怎麼忍得了你的。”

進球後,沃頓衝著麥克米倫吐槽:“你的動作還是那麼娘娘腔!”

UCLA則招募了比爾-沃頓,事實證明沃頓在大學籃球界更加優秀和成功,他成為了美國大學籃球界最具統治力的中鋒之一。

那時候麥克米倫能以76%的命中率場均砍下.7分,高中畢業時他引起了全美大學的爭搶,像北卡、UCLA等幾十所名校都向他拋來橄欖枝。

而巴克利在麵對甘國陽時雖然吃虧,但憑著一身蠻力和超強的爆發,不是不能打。

時光荏苒,十幾年時間過去,兩人都進入了職業生涯末期,麥克米倫從英俊少年變成了白發男,沃頓成了紅毛老怪物。

兩人都不再是場上的明星,而是板凳席上的配角,不過兩人之間的爭鬥並未停止。

麥克米倫嘲諷道:“我看你是斯德哥爾摩綜合征犯了吧,又或者整個波特蘭人都是斯德哥爾摩綜合征,竟然能容忍伱。”

“你不也回了馬裡蘭嗎?”

“我是為了理想。”

“我也一樣。”

麥克米倫和沃頓兩人都是積極的**活動參與者,不過他們的陣營完全不同。

麥克米倫是裡根的鐵杆,早在1983年從老鷹被交易到**後,麥克米倫已經計劃從政,參與競選國會議員。

隻不過他認為時機未到,所以決定繼續在球場上消磨時間,等待1986年也就是今年的競選情況,如果機會大,他準備退役投身政界。

他已經組建了自己的競選辦公室,上個賽季在盧蘭德大量缺席的情況下,他頂了上去,拿到過一次周最佳球員,他開玩笑說“這打亂了我的競選計劃”。

麥克米倫還早早投資了不少公司,其中有無線通信公司和BP尋呼業務公司,以及專門的投資公司,他已經躋身資本家行列,正在朝

著擁有**權力的資本家前進。

沃頓就不一樣了,他不僅是個反戰分子,同時也反對美國的霸權主義和資本主義剝削,反對美國的白人至上主義,甚至反對美國政府。

大學時他因為反對越戰和反對尼克鬆被當局逮捕,這算是他生涯中爭議最小最輕的罪名。

1974年,美國報業巨頭赫伯特集團的千金帕蒂-赫伯特被當時的激進組織SAL**,兩個月後這位千金大小姐宣布和赫伯特家族脫離關係後,正式加入SAL組織,並與組織成員一起參與了銀行**案等一係列犯罪活動。

這是後來被鑒定為“斯德哥爾摩綜合征”的典型案例之一,在當時成為了全美人熱切關注的重大話題。

後來SAL組織被洛杉磯警察局剿滅,成員全部**,帕蒂-赫伯特被救了出來。

因為和家族斷絕了關係,加上參與犯罪,帕蒂遭到起訴,這時候一個叫傑克-斯科特的社會活動家站出來給她提供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