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 甘vs喬(2 / 2)

“Avia沒有這樣的營銷頭腦,他們想不到這招的……而且憑什麼讓我挨揍。”

甘國陽說的沒錯,任何熱門話題背後都有人在推波助瀾,因為這些話題可以讓某些團體獲益。

在80年代絕大部分人完全意識不到這點,他們理所當然的認為一切都是自然而然發生的。

甘國陽經曆過網絡時代,他知道任何看似自然產生社會熱點事件,背後大概率有助力,是人為造成的。

在這方麵耐克比Avia要強的多,公路旁的廣告牌不過是宣傳營銷中的一小部分,在報紙上,電台上,電視上,芝加哥市中心的電子屏上,到處都覆蓋著喬丹vs甘的比賽預告。

耐克專門為喬丹做了球鞋宣傳廣告和紀錄片,每隔一段時間就有不同類型的片子投送到廣告黃金時段上。

《體育畫報》、《生活周刊》等知名雜誌的插頁上都是耐克、喬丹的廣告。

最新的一期的宣傳照,喬丹穿著長褲單手抓球飛向籃筐,他的胯下是芝加哥摩天大樓的天際線。

這期平麵廣告的名稱就叫《飛越摩天大樓》,其中的含義不言而喻,因為摩天大樓是Avia甘國陽的個人品牌。

除此之外一些撰稿人也收了錢,報紙、雜誌都開始發喬丹和甘國陽之前的恩怨情仇,期待他們在職業賽場的第一次相遇。

其實兩人除了奧運會vs明星隊有交手外,在NCAA並沒有交手記錄,私下裡關係也很好,沒有什麼矛盾過往。

但職業籃球就是這樣,人們需要對決,需要仇敵,就像拉裡-伯德vs魔術師約翰遜,1984年所有人都期待著兩人在總決賽的相遇

甘國陽和喬丹在新賽季開始後的表現值得起這樣的期待,他們為賽場帶來了一股新風。

更加多變且個人主義的打法,迅猛的速度,強橫的力量,還有突出的個性。

兩人在球鞋配色上都如此相像,都是紅色白三色,都被聯盟罰款。

他們都如此充滿性格,在球場上耀眼而獨特,對80年代渴望獨立自由的年輕人有著巨大的吸引力。

朋克、搖滾、反戰、無政府,這些詞隨著**、**、暴力等負麵形象被新一代年輕人所拋棄,進入曆史的故紙堆。

邁克爾-傑克遜、可口可樂、終結者、ET、奧運、健身、耐克Air-Jordan、Aiva-skyscraper,這些才是最流行的東西。

到1983年美國經濟已經走出了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泥潭,在1983-1984開始迎來消費主義的狂潮,全美經濟穩步增長。

在物質生活越發豐盈的情況下,人們急切的找尋和塑造新的文化、精神偶像,來填補時代給每一代人都會留下的巨大虛空。

和平年代,體育明星帶來的震撼和荷爾蒙超過一切,他們是日常生活中的飛機和大炮。

邁克爾-喬丹所到之處到處都是球迷圍上來要簽名,要合影,喬丹很難拒絕他們。

而甘國陽是收視率保障,籃球界真正的收視率之王,電視台的最愛。

從中能看出一些區彆,喬丹更受那些愛到現場看比賽的球迷喜歡,而甘國陽受到家庭電視觀眾的熱愛。

據某項調查稱,是因為在家看電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