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節奏(2 / 2)

甘國陽的學習能力非常強,他的籃球學習進步速度比很多天才球員還要快很多。

進入NBA後他反而感慨自己的進步速度慢了,因為比賽打得太多,認真琢磨技術和冥想的時間太少了。

第一節比賽的最後一攻,德雷克斯勒乖乖把球給到了低位的甘國陽。

公牛隊已經換下了瓊斯,換上了更為強壯的戴夫-考爾津來防甘國陽。

但這種白**

中鋒是最防不住阿甘的,甘國陽接球後希克瑪步轉麵筐,右手持球突破,走中路突然一招Move hook出手,輕鬆命中拿下兩分。

考爾津跟不上甘國陽橫向移動的腳步,甚至都來不及乾擾一下,而公牛其他球員也都沒有來協防,中路的大空檔被甘國陽利用起來,輕鬆勾手打進。

喬丹罕見的衝著隊友們發怒,喊道:“這球應該過去堵住他的中路!不要讓他跑起來輕易的勾手出手!”

Move hook最大的特點就是在突破的過程中突然啟動變成勾手,沒有什麼征兆。

一旦你將他當成突破去防守,貼身往裡跟著走,結果就是連起跳封蓋都來不及。

對付這招最好的辦法就是協防,有人堵在前進的路上,或者從側麵進行乾擾。

聯盟中用類似招數最多的是魔術師約翰遜,他非常擅長在高速跑動的情況下以勾手進行終結,打得對手措手不及。

不過甘國陽的Move hook變化更加多端,多是麵筐發起,突破OR勾手令人迷惑,是甘國陽的獨門絕技。

但甘國陽並不濫用這招,他儘量讓自己的武器庫豐富,防止對手將他研究透徹,弄出針對性的防守策略。

打進這球,開拓者首節31:21領先了公牛隊10分之多。

雖然賽前熱炒喬丹vs甘國陽,但兩隊的實力確實不在一個層次上。

節間休息時,喬丹對隊友的表現很不滿意,他罕見的在替補席上批評了隊友的表現。

作為新秀的喬丹很少對隊友有意見,哪怕有他也會用自己的表現去彌補,而不是語言上批評。

但今晚的比賽對他而言意義非凡,他不想輸球,尤其不想在芝加哥體育館慘敗給開拓者。

公牛主教練勞赫裡也看出喬丹著急了,他把喬丹替換下場休息一會兒,在替補席上安撫他:“你要相信你的隊友。今晚不光是你一個人的比賽,也是芝加哥公牛的比賽。”

喬丹點點頭,逐漸平靜下來,他一邊關注著場上局麵,一邊在腦海中思考著如何突破甘國陽的防線。

喬丹知道自己已經足夠快了,而甘國陽之所以總能截斷他的突破,一是因為甘國陽也夠快,他真的很快,二是他的判斷很精準。

“我的幾次意圖都被他識破了,他在有意識的指揮隊友把我往某個地方趕,他早就在那裡設置好陷阱了。是不是這樣,甘?”

坐在板凳上思考了一會兒,喬丹意識到了問題所在,甘國陽這家夥在給自己設置陷阱。

其實在奧運明星賽的時候喬丹就感覺到了,甘國陽的防守是少見的“主動式防守”。

籃球比賽中,防守方往往是被動的,你防守做的再好,進攻方還是占優,還是會打進。

防守方隻能儘可能做出應對,壓低對手的命中率,本來10次打成6次,儘量壓到4次已經非常成功了。

但阿甘這家夥能將你的成功率壓到隻有2次,他在防守端時常能隔著很遠就給到伱壓力,他在站位上很完美。

一旦他露出破綻,很可能是他故意的,就是為了引你入洞,破壞你進攻的可能性,逼你用效率最低的方式終結。

在防守指揮、跑位上,甘國陽都非常講究,喬丹冷靜下來,努力在腦海中複盤第一節甘國陽和開拓者防守端的細節。

80年代NBA的防守還沒有那麼細致,在沒有聯防的情況下,教練提升防守的方式主要有三種:一是給球員打雞血,增加防守強度;二是在平日訓練中糾正球員的防守壞習慣,建立良好的個人防守準則;三是交易、簽約防守天分更好的球員。

而在整體防守戰略規劃,細節調教上,還是一片正在開墾的處女地,那時候球隊普遍沒有專職的防守教練。

這種情況下甘國陽就是半個防守教練,從高中開始他在防守端就很有洞見,能洞悉場上正在發生的事。

他腦子裡畢竟有更加先進的籃球理念,即便不夠專業,可是他有這個意識,他在不斷的學習。

他能大致預判對手的進攻,籃球進攻變來變去就那些東西,作為一個進攻高手當然能判斷對手的選擇——前提是你有足夠的專注度和反應速度。

還有最後一點就是溝通能力,甘國陽在防守端的強勢會令人很不習慣,但當你放空腦子去聽他指揮,防守會變得更加簡單一些。

喬丹不了解這些細節,可是通過一次次的接觸,他在腦海中逐漸描摹出這個強大對手的形貌,他也開始轉動腦子想著如何去對付他。

三年在北卡羅來納大學的打球經曆不是白費的,喬丹從迪恩-史密斯那裡學到了很多,他絕不是一個隻會依靠速度和爆發打球的莽夫。

史密斯教練在大學修**的是數學而不是體育,所以他能用一種獨特的數學視角看待比賽,他將比賽切割成一個又一個的回合分段。

他在意的不是某一個回合的成敗得失,而是將所有控球回合連貫起來,追求一種節奏感,力求球員在場上以一種數學般精準、協調的步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