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道這還有假?”,魏武開始給她詳細舉例分析:
“你聽我給伱舉一個例子啊,比如說馮曉剛導演,都知道他的電影成名作,是97年賀歲檔的《甲方乙方》,然後在次年他又上映了一部賀歲片《不見不散》。
“不知道這兩部電影你看過沒有?那我問你,你覺得哪一部質量更高?哪一部名氣更大?”
劉天仙毫不猶豫的說:“這兩部電影我還真全都看過,不過不是在電影院看的,而是看的影碟。那當然是《甲方乙方》拍的更好一些。”
魏武順勢反問:“那兩部電影的票房,你知道哪個更高嗎?”
劉天仙搖搖頭:“這我倒沒關注過,好像都挺好的吧,應該是《甲方乙方》高點吧!”
魏武右手伸出一根食指搖了搖說:“錯,是《不見不散》!
“《甲方乙方》最終票房是3600萬,而《不見不散》是4300萬。差了整整700萬呢!”
十幾二十年後這點票房,可以說是沒什麼差距。但九十年代末內地電影票房普遍都不高,這基本已經是一個很大的數值了!
700萬票房是什麼概念呢?
這麼說吧,在97年如果一個內地電影的票房有700萬,那它能夠穩穩地進入年度前30,搞不好甚至能進入年度前20。
而《甲方乙方》豆瓣評分高達8.4,是馮曉剛導演電影中評分最高的一部,而《不見不散》評分7.9壓根就排不上號。
兩部電影都是賀歲檔上映,而且前後隻差了一年。
而九七九八那個時期,還不是內地電影市場蓬勃發展的年份,可以說這一年中電影市場大盤的變化,基本可以忽略不計。
那明明口碑更好的《甲方乙方》票房更低,那不就是因為《不見不散》上映中間這一年,馮曉剛的名氣更大了嘛!
其實也不單是馮曉剛,包括寧昊也是一樣。
他也是《瘋狂的石頭》口碑更高,但最終票房隻有2534萬;而《瘋狂的賽車》豆瓣評分比前作低了0.2,但是票房卻高達1.1億。
寧昊還憑借這部電影,一躍成為內地第4個電影票房破億的導演,僅次於內地三大導張馮陳。
假如他是先上映《瘋狂的賽車》,後上映的《瘋狂的石頭》,那很大可能這兩部電影的票房也會倒過來呢!
魏武一席話,聽的劉天仙頓時多雲轉晴,於是魏武最後做總結陳詞:
“所以說啊,先上映《人在囧途》,等於說是獻祭了這部電影。
“如果說這部電影能讓我獲得一些名氣,那麼《那些年》的票房,自然就要在原來的基礎上大漲一波。
“《那些年》作為以你為核心的大女主電影,你肯定是希望這部電影的票房越高越好,對不對?
“所以說誰先跑根本不關鍵,主要還是要看誰最後走得更遠!”
劉天仙眼裡異彩漣漣點頭如搗蒜:“嗯嗯,我完全懂了,你的良苦用心我這下算全明白了了!”
雖然魏武這話有忽悠的成分,但其實他在這裡麵,確實有所取舍。因為這裡麵,也的確涉及到一個到底該獻祭誰的問題。
經過魏武斟酌再三,最終還是決定讓《人在囧途》去打頭陣當開路先鋒。
因為《人在囧途》上映的年份更近,作為公路喜劇片,整體來說更符合當下觀眾的觀影口味,一炮而紅的可能性更高一些。
反觀《那些年》作為青春片,題材相對而言有些過於新穎,可能對一部分觀眾來說非常有新鮮感格外喜歡。
但對於另外一部分相對來說傳統一些觀眾來說,就可能不太感冒。
所以相對來說,《人在囧途》還是更合家歡一些,更符合大眾口味。
所以讓它先上更保險一些,畢竟萬一《那些年》先上,卻沒能如預期那樣打開局麵,那可能還會連累到後麵上映的《人在囧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