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2 / 2)

…】

【不死心的武承嗣發動的第三次奪權陰謀,就選在了眾所周知的李旦正妃和德妃一事之後,那時,李旦的處境愈發如履薄冰,看起來似乎隨時要被女皇哢嚓——武承嗣覺得,自己隻需再加把火,李旦必死無疑!於是,一封舉報李旦謀反的匿名信傳到了武瞾手中,果然,武瞾怒不可遏,當即命來俊臣前去東宮審理查實,武承嗣竊喜不已…】

呂雉輕輕搖了搖頭, "她不會信的,她雖是帝王,但也是母親,何況那是她與最愛的男子所生的孩子,在那個男人去世後,她更不會殺他僅存於世間的血脈…"

就像劉季並非我的意中人,就算盈兒再不爭氣,我也不會殺他啊…

【但他沒想到,手上沾滿鮮血、殺人不眨眼、慣會屈打成招的魔頭來俊臣,竟會在沒得到想要的答案之前,因為東宮一個小小的樂工安金藏剖腹護主,就停下審訊的步伐,還像活菩薩一樣把此事稟告給了女皇——接下來的走向,更讓武承嗣目瞪口呆,女皇命人把安金藏抬進宮中搶救,還愧疚感歎‘我連親兒子都護不住,竟要逼得你以死護主,是我的過錯啊’,然後,她當即決定不再追究李旦謀反一案…】 (3)

李世民暗暗點頭,稚奴,算你小子有眼光!

【其實,隻需細思就會發現很多反常之處,眾所周知,謀反之名自古就是死罪,如果女皇真想除去李旦,為何不趁機直接把他全家處死?為何要派人去東宮一個個審問調查?為何酷吏來俊臣會突然變得‘很善良’?為何女皇會讓禦醫全力搶救一個對皇家而言微不足道的樂工,甚至親自前去探望?是的,答案是,來俊臣早就知曉女皇維護兒子的心意,女皇感激安金藏舍命保護落魄兒子的忠誠…】

【如果她真想顛覆李唐社稷,何不在稱帝後,索性推翻李唐宗廟,殺光自己的兒孫,讓李唐舊臣再無舊主可依附?到時,連神龍政變都不會發生,武周天下成為實錘,豈不是更輕鬆自在?可事實是,她登基後雖然殺了很多絆腳石,卻未殺自己半個兒女,重用許多忠於李唐皇族的大臣,對太平公主暗中接濟兒子之事假裝沒看到,嘴上說著想傳位給武氏侄子,行動上卻一次次在關鍵時刻扼殺他們的希望…身為武周君主,如果她真想傳位給武承嗣之流,不是輕而易舉的嗎?其實,根據她的性格,大概覺得李治與她夫妻一體,李治的東西她可以隨意拿,但外人想都不要想.…】

女皇武則天眼中含淚點點頭,是啊,

稱帝,就當是我在高宗的一生縱容下最後一次任性吧,可我自始至終都是李家的兒媳啊,我親自守護的李唐江山,豈會當真送給旁人?

【對武瞾這樣卓爾不群的優秀女性而言,她的身份先是帝王,再是嚴母,可再嚴的母親,也是母親啊,自己的孩子豈是侄子能替代的?麵對武承嗣今年率五千人上表請願為她上尊號、明年率兩萬多人為她請願上尊號、過幾年又收買她身邊人,鼓吹‘從來沒有天子立異姓人為儲君’的種種行徑,已經74歲高齡的女皇反而愈發清醒,要知道,此時渡過動蕩安定下來的朝堂已再無酷吏,這時,她請回了在朝中和民間都聲望極高的六十八歲老臣——狄仁傑,拜他登閣入相,而狄仁傑本身就是李唐皇室的忠實擁躉.】

【身為武瞾晚年十分敬重信任、經常以‘國老’稱之的重臣,狄仁傑三不五時在她麵前說些什麼呢?他說, 陛下啊,當年太宗皇帝櫛風沐雨刀口舔血,才打下這遼闊河山傳給高宗皇帝,而高宗皇帝把兩位皇子和江山托付給您,是對您多麼難得的信任啊,您豈能把李唐江山傳給外人,讓太宗和高宗的心血付諸東流,讓他們和您百年後無人祭祀?′大家聽聽吧,當年李昭德說這種話,武瞾把他升為宰相,如今她又安排個時常嘀咕這種話的狄仁傑在身邊,這說明了什麼?說明女皇的心中,道理本來就是這麼個道理呀,同時也說明,她敬重的一直都是那些光明磊落之人…】 (4)

【有了狄仁傑的力勸,這一年,廬陵王李哲,也就是恢複本名的李顯,終於帶著家人回到了洛陽,再次入主東宮…也是在狄仁傑的推薦下,姚崇、桓彥範、張柬之等大批後來的名臣得到重用…兩年後,得到天下無數百姓敬重的狄仁傑去世,武瞾悲傷不已,大歎‘朝堂之上,空空如也',也許是為了讓她敬重的狄公走得安心吧,一個月後,她下詔廢除使用了十一年的周曆,恢複李唐王朝所用夏曆,正式拉開還政李唐的序章…】 (4)

【看到了嗎,在神龍政變之前,女皇已經在著手準備讓李唐歸來了..】

貞觀群臣看到這裡,齊刷刷鬆了一口氣,瞎,人家還真就是跟呂雉一樣,領先時代學男人玩了一把權力的遊戲,最後不還是還位於陛下家了嘛!這武氏是還不錯,就是貪玩了些…

李世民暗暗點頭,武氏確實拎得清!

李治輕輕呢喃道, “我就知道我的媚娘絕不是那種人,媚娘…”

劉徹羨慕得恨不得當場把武

瞾搶來改良基因,她活到七十多了還神清誌明?世上怎麼會有人越老越清醒的啊,不是應該一活到七十就發瘋殺妻子兒女的嗎嗚嗚..

【可其他人並不知道女皇心中到底是怎麼想的,幾年後,在張柬之周密的拉攏策劃下,一場複興李唐皇室的政變在公元705年正月二十二開始了…根據後世學者研究武周年間,九至七品宮女墓誌銘上的遂使有唐複命,我皇登基’,可知當時在太平公主的籠絡下,部分宮女也參加了這場政變…】

上官婉兒心中一緊,急忙上前想為太平說話,女皇武則天輕笑一聲, "天上仙人就是仙人,與凡間俗人果然不同,竟能將朕所思所想揣測到十分,唉,你不必為她求情,朕既召了狄公回來,是什麼含義你們真的不懂嗎?太平啊,那孩子總惦記她的父親,她的兄長,這是好事,她是個有情有義的孩子…"

【第二天,失去權力的武瞾下令讓太子監國,大赦天下,第三天,傳位於太子…第五天,她被移送上陽宮軟禁…十一月二十六日,一代女皇黯然退場,當年,她親手為丈夫寫下八千字碑文,現在,與丈夫的碑相依而立的,是一座無字石碑…其實,如果這一年狄仁傑還在世,女皇應該能等到一個沒有遺憾的結局吧?這一場政變不是玄武門那次麵臨你死我活困局的政變,而是一場隻是讓李顯早幾年登基意義微薄的政變,可李顯早登基就會比他的母親做得更好嗎?但曆史的車輪,終究踏著遺憾朝前滾滾而去…】

【在武瞾生命的最後時刻,她下詔赦免王皇後、蕭淑妃、褚遂良等人全部子孫族人,去帝號,稱為皇後,要求以李家婦的名義與高宗合葬乾陵…不管怎麼說,華夏數千年大一統曆史中,隻有大氣磅礴的李唐王朝,出了這麼一位空前絕後的女皇,這終究是一個對女子更寬容的時代,再者,女皇有親生兒子善後,在她離去後,李顯不但力排眾議——為母親實現遺願,還寬恕了武氏族人,比起被滿門抄斬的呂雉和鄧綏,多少有了幾分人情味…】

看到這裡,女皇武則天時空那些蠢蠢欲動的大臣猶豫了,既然仙人都說陛下有心主動還政,我們的籌劃.…就不必實施了吧?

【有人總說武瞾文不及秦皇,武不如漢武,就因為她是女子就流芳百世,憑什麼?我來告訴你憑什麼。是的,她是女子,還是桎梏於封.建千百年女德枷鎖中的女子,她敢站出來挑戰男權,以一腔孤勇坐上帝位,在史書上留下人間唯一女帝金光閃閃的女子,僅憑這一點,她就足夠流

芳百世!】

【而且,她在位期間,延續貞觀永徽遺風,政治清明,在打擊權貴的同時,對黎民百姓卻很溫柔——後世人調侃她喜歡改年號,但鮮有人注意到,與她每次改年號同時出現的,還有大赦天下,就算不改年號,她也會大赦天下!從她當太後到女皇的二十一年間,在舊唐書中記載的大赦天下有24次,而新唐書的記載中則有28次!她是許多上層階級眼中的心狠手辣之人,也是無數底層階級眼中的最慈善之人!】

歐陽修麵色一沉,看向室內文人, “是何人多給她加了4次的?豈有此理!”

【她不拘一格用人才,不但大量任用李唐賢能舊臣,甚至在發行家人因罪被發落到掖庭為婢的上

官婉兒聰慧善文後,毫不猶豫提拔她擔任女官,掌管宮中製誥,參與決斷群臣奏章..】

【她被人詬病的酷吏時期隻有短短幾年,但她任用層出不窮的文武人才,卻貫穿了從她臨朝稱製到稱帝的時期,她不但任用婁師德、狄仁傑等賢臣,還任用李績、蘇定方等武將,打下了李世民心心念念、李治滿腔遺憾未能攻下的高句麗…】

【她改革科舉製度,采用糊名法,增加殿試和武舉,發明製科招攬各種人才,將科舉真正定為基本國策,真正打破世家大族對知識和仕途的壟斷,以真才實學論英雄,讓無數寒門子弟有了憑本事出將入相的機會,讓世家門閥從此一蹶不振,而公平數倍的科舉,至此成為封.建時代自下而上的向上通道,後世一位叫陳寅恪的隋唐史專家這麼評價她, 武瞾…轉移全國重心於山東,拔取人才,破壞南北朝以來的貴族階級,運輸東南財賦,充實國防之力量…開啟後數百年乃至千年後之世局者!'】

女皇武則天含笑看著畫麵中那位身穿奇異服飾的男子,多謝你的認可,未料懂我之知音,竟在後世!

宋朝那些蒙受科舉改革之恩,才有機會登天子堂的寒門士大夫們,反而一臉不屑,一個拾人牙慧的妖婦,若無隋文帝創建科舉製,你拿什麼改革?就算你不改革,也總有皇帝會改革,彆想著把功勞搶自己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