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久之後,采訪小組抵達目的地,在溪山郊區一個酒店,見到了要采訪的對象,白葉。司機在外麵等候,袁記者負責攝像錄製,方記者提問、掌控節奏。
白葉也非常配合,可謂是有問必答。
其實這種采訪,基本也有固定的流程,甚至連問題都讓白葉過目了,讓他劃掉不願意回答的提問,順便構思好答案。
所以采訪的進程,十分的流暢,內容更是滿滿的正能量。
從學畫,到簽約畫廊,經受挫折之後,又怎麼痛定思痛,刻骨努力,終於重新站起來。老實說,不需要誇大其詞,白葉的經曆,就是最好的勵誌事例。
所以一些雞湯,在他的口中說出來,也不怎麼違和。
采訪一氣嗬成,很快到了尾聲。
方記者在做最後的收尾,也不知道是故意的,還是臨時起意,忽然問了一個問題:“白先生,你來溪山多久了?在溪山乾什麼,采風嗎?”
袁記者立即把鏡頭,對準了白葉。
他知道,女朋友這樣問,主要是給溪山賣個好。
畢竟省台新聞一播,溪山方麵的人看到了,百姓肯定無所謂。但是溪山的同行,肯定明白他們的良苦用心,這就是人情。
指不定以後什麼時候,就派上用場啦。
然而白葉的回答,卻出乎了兩人的意料,讓他們吃了一驚。
事實上,方記者的問題,本身就已經給出了明確的提示。隻要白葉回答,就是在采風,然後誇獎一下溪山的人文風景狀況,基本可以結束采訪。
但是白葉,他沉吟了下之後,竟然說道:“我在扶貧!”
“扶貧?”
方記者第一反應是自己聽岔了嗎?她一失神,差點忘記記者本分。幸好旁邊的袁記者,輕咳了一下,算是提醒。
她才回過神來,連忙問道:“白先生,這具體是怎麼回事?”
“哈哈,沒有,我開玩笑的。”
白葉擺了擺手,笑著說道:“這段掐了,彆播。好了,采訪結束了,兩位辛苦了,我請你們吃飯……走,彆客氣。”
他站了起來,熱情邀請。
小倆口對看一眼,隱約感覺這事,好像不簡單,有深挖下去的必要。不過凡事不能著急,免得適得其反。
當下兩人答應了白葉的邀請,順便叫來了司機。就在酒店的餐廳,吃了一頓豐盛的晚餐。席間氣氛融洽,可謂是賓主儘歡。
晚餐結束了,白葉送三人離開,回酒店休息。
車上,司機才打算啟動,卻被袁記者阻止了:“等下,不急著回去。”
“誒?”
司機一怔:“那去哪裡?”
方記者立即道:“在附近,隨便找個賓館安頓下來,我們要打電話給主管,向他們彙報今天的收獲……”
“好!”
司機無所謂,立即開車而去。
在了賓館,入住,打電話,聯係本地同行……
到了第二天,各種信息彙聚,兩個人驚奇了。
“真是在扶貧。”
方記者興奮道:“老袁,我們的判斷是對的。沒有想到呀,白葉年紀輕輕的,就已經開始默默做好事。如果不是機緣巧合,恐怕我們都不知道這事。”
“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