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5章 內閣和首相(2 / 2)

說白了這就是個定下基調的參考意見,具體執行還要看內閣。

真正執行大政方針,決定國家具體策略的還是由禦前會議改組而來的內閣。而內閣中最重要的應該就是這個首相了,按照珀菲科特的解釋,內閣成員名單是需要首相提名的,這無疑給了首相極大的權力。

畢竟內閣是真正管理這個國家的機構,內閣成員無疑就是真正可以管理國家的人,足以用位高權重來形容了。

“布蘭德利斯伯爵,請問這個首相該如何產生呢?靠議會投票,還是女皇陛下親自指定呢?”有人向珀菲科特問出了這個關鍵問題。

其實首相這個職位在過去帝國不是沒有類似的存在,比如格羅斯特公爵所擔任的貴族議會議長一職,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就擁有一部分首相的職權。

不過貴族議會議長的職務更多的是起到一個約束貴族議會,並且協調皇權和貴族議會之間矛盾的作用,並不能對貴族議會的成員擁有任免的權力,更沒有真正管理這個國家的權力。

珀菲科特提出首相和內閣,很大程度上被各方勢力認為珀菲科特是想要通過這種方式掌控整個國家。

這一下子就讓各方勢力變得緊張起來,畢竟要是真成了這樣,那珀菲科特就算沒有坐上皇位,也和當上了皇帝沒什麼區彆了。

所以首相究竟該如何產生,首相又該如何履行職務,就成了關鍵中的關鍵。

不過他們顯然誤會了珀菲科特,她隻是擺了擺手說道:“首相一職當然要通過選舉來產生,然後得到女皇的認可才能夠履職,而且這個職位也不能是終身製,甚至任期不能太長,以免首相的權力膨脹,培植個人勢力搞一言堂。

所以每一任首相的任期應當控製在四到五年左右,任滿一屆就要重新進行選舉,並且最多連任一屆,之後便必須換人。

當然,如果是戰爭時期,或者其他關鍵性的特殊情況,首相可以延長自己的任期,但必須獲得國民議會和女皇雙方的他同意。”

珀菲科特提出的這種製度倒是超出了眾人的預期,他們沒有想到珀菲科特居然就這麼直接放棄了可以掌控帝國的機會,但他們對於她所提出來的這套製度還是覺得可以接受的。

當然,內心覺得可以接受,嘴上還是要吵一吵的。

而這些就和珀菲科特沒關係了,她把自己的態度擺出來了,自然有站在她這邊的官員為她去爭取既得利益。

至於她自己?則再次捧起了書本,津津有味的看了起來。

覺得無聊了還有茶點和貝法的紅茶,讓珀菲科特覺得實在是好不愜意。

對於首相和內閣製度是否會獲得通過,珀菲科特倒是一點都不擔心,畢竟原世界也是在18世紀左右產生的首相製度,這種製度選舉出來的首相就是國家的直接管理者,也算是當時皇權向新興資產階級讓渡的一個標誌。

珀菲科特現在提出這套製度,必然會得到相當一部分人的支持,畢竟這是可以讓新興資產階級和中下層貴族獲得權力的重要機會。

而這樣一套製度在這個時代來說也是足夠先進,能夠有效管理一個國家的,而且它可以確保一個非常關鍵的事情,那就是哪怕國王是個傻子,也不影響國家內政了。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