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為首相嗎?女皇陛下還真是喜歡給人出難題啊!”坐在返回切諾伯格的專列上,珀菲科特靠在沙發上整個人顯得十分慵懶。
禦前會議在又吵了大半個月之後,終於敲定了所有的草案,正式宣布改組貴族議會和民選議會為國民議會。
整個國民議會共設立一百個議員席位,議員每四年換屆選舉一次,並且不允許連任或者重複參選。
而這一百個席位也會根據社會階層等諸多因素,為工人、農民、商人和工程師等相關群體保留席位,確保底層人民和社會各界的聲音都能夠傳遞到國民議會當中。
這些完善條款自然有珀菲科特的一份功勞,誰讓她實在是看不慣貴族和資本家那種要將一切利益吃乾抹淨的嘴臉,實在忍不了的她還是提出了這些建議,用以限製和分割貴族和資本家在議會中的話語權。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還是珀菲科特從原世界某個世界頭號混亂源頭學來的,將某一群體縱向切割,使其內部分裂成不同的群體,破壞其凝聚力和影響力。
比如貴族內部就被分割成了軍事貴族、舊封建貴族、新興貴族等多個不同的群體,雖然明麵上沒有這麼說,但貴族在議會內的名額是肯定要根據群體的不同來進行分配的。
就好像布蘭德利斯家族同時具有軍事貴族和封建貴族雙重屬性,珀菲科特本人還算是新興貴族,但顯然她不可能一個人占三個名額,必須任選其一來作為自己的標簽。
而人一旦被貼上了標簽,在利益驅使或者群體裹挾之下,各種行為也將必然受到影響。
珀菲科特當然可以不受影響,但其他人可不一定,畢竟你貼上了某個群體的標簽,享受到了貼上標簽的好處,就必然要為該群體的利益服務。
除非能夠強大到變成該群體來仰仗你,而不是你仰仗群體的好處。
而內部分化之後,為了各自小群體的利益,自然對於大群體的集體利益自就會產生影響。
或許他們還是會一齊維護大群體的利益,但大群體內部小群體之間的利益爭鬥則毫無疑問會破壞其凝聚力。
一百個議會議員的席位,恐怕有些人會人腦子打出狗腦子來。
這也是珀菲科特覺得自己可能無法控製議會當中的大多數席位所想出來的方法。
畢竟一個派係掌握三十個席位,和三個派係各掌握十個席位所帶來的影響是截然不同的。
在敲定了這些之後,各個利益團體現在都已經緊鑼密鼓的開始了各自內部的議員選舉,打算選出各自的利益代表。
對於珀菲科特來說這件事已經沒有太多值得關注的地方,北境自身的派係和利益團體會自發的爭取到足夠的議員席位,這並不需要她來操心。
而且比起議會選舉來說,首相的選舉才是珀菲科特關注的重點。
在女皇的勸說下,珀菲科特確實動了參選首相的心思,但她卻也還在猶豫,並沒有下定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