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說他是貪權奪利的權臣的論調漸漸小了下去。
越來越多的人提起謝清碎當年殿試高中,被先皇連連誇讚、剛下殿試就被請到翰林院賜了官服的風流舊事,傳得惟妙惟肖。
哪個讀書人沒做過金榜題名、皇權施恩的美夢?
正趕上殿試在即,無數學子聚在盛京,這樁舊事在學子間簡直傳得飛快。
尤其是那些寒門學子,謝清碎當時可是清寒出身、無絲毫根基,切切實實靠著才學一步登天。
這樣的舊事給了不少同為寒門的學子們無限的遐想素材,湧起對謝清碎的崇拜。
不過數日,謝清碎在學子們中的名聲就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儼然成了寒門高中代表人物。
連謝清碎早年做的詩詞賦文也被翻出來,不少文臣和學子都對他的詩詞點評頗高,狠狠讓謝清碎賺了一波才名。
一時間,竟然有幾分清流文臣的美名了。
就是這風評轉變得實在太快太詭異,不像全天然的,有人工製造的痕跡。
謝清碎琢磨了一下,覺得應該是有祝林在其中推波助瀾。
這個世界上想混個壞名聲很容易,但想要從壞名聲中洗白卻是成倍的難度。
即使真有風向也要很長一段時間,不太可能轉變的如此迅速。
謝清碎現在倒是相信係統說的祝林對他有意的論調了。
真奇怪,他和祝林從前壓根沒太多交情,這感情究竟從何而起?
不過彆人捂得好好的,謝清碎也沒興趣自己湊上去戳破,他並不想陷入奇怪的感情糾葛中,退休打工人沒有那根弦,不甚在意地繼續他自己的生活。
就是此事造成的影響是方方麵麵的,有些很意想不到。
譬如說謝清碎追更到一半的《大權臣倒台記》隻出到第三節,就宣布改名成《侍郎盛京遊居日常》,改了大綱繼續發表。
謝清碎:“……”
他嚴厲譴責這種寫到一半改頭換麵的行為。
不過這作者還真有幾分功底,改了大綱也寫的引人入勝,並無絲毫勉強拚湊的痕跡,邏輯居然能完美地圓回去。
謝清碎糾結了幾天,還是捏著鼻子繼續追了下去。
謝清碎風評的變化自然也傳入了小皇帝耳中。
按理說他應該及時做出反應,他要一點點拔除謝清碎的權柄,就不能讓他的名聲太好。
但小皇帝已經沒有多餘的精力操心這些,他因即將來京的嶺南王焦頭爛額。
這裡指的嶺南王並非當年的老攝政王,而是他剛繼承了嶺南王位的嫡子。
老攝政王去歲回到封地,當年年底就病故了,親王之位由他的嫡子蕭燭繼承,算起來是小皇帝的堂兄。蕭燭比小皇帝大了五歲,從小才智就很不一般,不足十歲時就開始跟著老嶺南王理政,據說老嶺南王在盛京攝政時,嶺南封地的事務就是全權由當時還是世子、不過十五歲的蕭燭打理。
竟沒有出一絲疏漏。
而十五歲的時候,即使已經被謝清碎教授過大量帝王之術,小皇帝仍舊對國事很青澀,謝清碎不算是個態度嚴苛的老師,但他偶爾也會流露出些許疲憊,對小皇帝怎麼教也教不會的疲憊。
小皇帝甚至隱隱約約覺得,要不是因為他心智成熟得太慢、遲遲不足以擔當大任,謝清碎不至於等到去年才將老嶺南王趕回去。
他的資質確實勉強了些,當年先皇臨死前選親王攝政也是不得已而為之。
因為自身的狀況,小皇帝一聽到蕭燭的事跡就覺得刺耳。
簡直像是特意諷刺他一樣。
但說破天也就是一個王爺罷了,何至於讓皇帝驚懼至此?
還是要掰扯回攝政這回事上。
這件事說起來比較複雜。
按理說,既然老攝政王已經去世,新繼位的王爺是沒有權利繼續攝政的。
但壞就壞在先皇曾經下過一道措辭不嚴謹的的聖旨。
小皇帝兒時資質愚鈍、性情卑弱,先皇覺得他難堪大用,下旨令老嶺南王攝政時,特地標明了讓嶺南王攝政到小皇帝弱冠之年,當時擬旨匆忙,聖旨上隻用了“嶺南王”三個字代指,並未點名是老嶺南王本人。
也就是說,無論是誰坐在那個位置上,理論上都是有攝政權的。
而小皇帝剛過了十八生辰,還差兩年才弱冠,並沒到聖旨上的掌權年紀,去年是在謝清碎的多方運作之下,才暫時把人趕回嶺南封地。
新繼位的嶺南王這時候來京,怎麼能讓他不多想?
這個聖旨的漏洞也並非絕對,若是新嶺南王勢弱,皇權足以壓製,這樁事自然就這麼輕飄飄地揭過去,不會有後續。
但問題就在於這位新嶺南王不是個好揉捏的人。
除了剛過總角之齡就能理政的才能外,蕭燭的性情也十分狠辣,根據底下人呈上來的情報,老嶺南去歲死在封地,很可能就有他這個嫡子的手筆。
蕭燭很可能是弑父上位的。
據說老嶺南王對這個嫡子不錯,即使子嗣眾多,也早早就定下了他的世子之位。
可即使如此,蕭燭依舊不顧父子倫常地對自己的生父下手,簡直像是迫不及待想要早點繼承這個王位一樣。
他在迫不及待什麼?
小皇帝不得不多想,越想就越不安。
先皇留下的那道遺旨像是懸在他頭頂的匕首,隨時可能會落下。
這樣一個狼子野心、不擇手段的人,怎麼可能放著一個這麼大的漏洞不鑽?
蕭燭去歲年底繼承了嶺南王位,用雷霆手段鎮壓了封地動蕩,今年剛開春就往盛京趕,野心已經昭然而出。
小皇帝急得上火,想要阻止嶺南王來京,但作用很有限。
他隻能眼睜睜看著回報的消息中,嶺南車隊的一點點逼近。
三月中旬,桃花始開,臨近殿試。
嶺南的車隊還是抵達了盛京。,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