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番外(盛平二年)(1 / 2)

盛平二年的大年初一,徐州一個小漁村裡,十幾個人聚在同村的大莊子和二娘家裡。

因著大莊子家裡做為朝廷指定的貧困戶,去年得到了一個可以由朝廷幫忙修建房屋的指標,今年已經完工了,有些從城池裡或者他鄉打工的人回來便不免來看看朝廷給修建的房子是什麼樣子的。

宅子是水泥和磚建造的,一共一層,按照當地朝廷統一給的圖紙,做成了八個房間,是足夠一家子人住的。

房子四四方方,中間有堂庭,堂庭前麵轉彎處有做飯的廚房,朝廷連灶台都給壘好了。

二娘愛乾淨的很,將屋子裡掃的一塵不染,然後還學城裡的人,從自己做事的紡織廠那裡,內部換置了一些不要的舊報紙來,將自己的房間給糊了一層。

一群村人在宅子裡走來走去,指指點點,好像由自己修繕的話,能修繕的更好一般。

大莊子和二娘笑盈盈的給來拜年看宅子的人倒茶水,再上一盤子炒花生,陪著一起說話。

到人家家裡來,吃了人家的東西,自然也是要說幾句好話的。

“大莊子,你倒是走了運道,看這宅子外麵樣式,闊氣的很。”

“是啊,所以說人的運道就好,你家五個娃娃,將來都是大學生吧?”

“到時候,你可比我們所有人都好咯。”

大莊子和二娘家裡,確實是村子裡最差的。

他們這個村子靠近碼頭,通漕運,所以大家日子還算富裕,且雖是村子,卻離城池並不遠,能去城池裡麵的紡織廠和茶葉加工廠裡打工賺銀子,算是附近過的比較好的村莊。

大莊子家裡原本也不差,不過他家讀書的多。一個大學生,一個高中生,三個小學生。

束脩,夥食,書本費,補習費等等,已經耗費完了這個家裡所有的餘錢。

大莊子抓了一把花生給大家發,二娘給大家倒茶,道:“我就等大娃讀完大學出來了。”

大娃出來,家裡就有三個做事的,銀錢供養下麵四個小的,他們兩個人又能輕鬆一些。

“這些年,朝廷幫了我們不少啊。”

這句話一出來,就有人趕緊道:“我也覺得,你們家能有今天,多虧了朝廷。”

“我記得,你們家下麵幾個娃,聽聞還有好心人送銀子來?叫什麼,什麼一對一扶貧?”

大莊子點了點頭,“對,不過隻有我們五娃。一個家裡隻扶持一個。”

也是去年,朝廷開始要做一項扶貧計劃。是由當地的朝廷走訪村戶,給貧困人家的孩子建立檔案,然後將這些檔案給城裡的貴人們送去,由他們選擇孩子一對一扶貧。

貴人們還會來家裡考察,他們家的五娃就得了一個貴夫人的幫助。夫人姓賀,聽聞是從絲州來徐州做生意的,碰巧知道這項計劃,便帶著銀子來了。

來了之後,看見家裡如此情況,還要送孩子們讀書,孩子們也爭氣,成績很好,便決定資助到大學。

“隻要我們有銀子,隻要你們肯讀,我們願意一直支持五娃。”

她不僅給了銀子,還買了很多的書籍來,讓幾個孩子眼睛都亮了。

她還想幫助家裡其他的孩子。

不過大莊子卻搖頭,“夫人,我們之所以選擇接受您的幫助,也是實在需要給五娃這筆銀子,我們的年紀越來越大,當前麵的孩子都讀高中,大學之後,年紀小的那個,很容易就會因為我們一時間的崩潰,而被我們犧牲掉。”

他說完,二娘也拘謹的道:“我們可以要求大娃給弟弟一口吃的,不讓他們餓死,但是我們不能要求前麵的娃全心全意幫助後麵的娃讀書,我們這麼要求,就相當於毀了大娃的將來。”

大莊子點了點頭,“所以有時候我們也愁,我們會難得的偏袒五娃,因為他年歲最小,跟前麵的相差大,要是他大了,我們老了,那可如何是好?”

他鬆了一口氣,道:“如今好了,我們再沒有後顧之憂了。”

賀夫人便覺得遇見了一戶難得的明白之人。

她感動的道:“你們一家,會越來越好的。”

她走的那天,已經考上徐州大學的大娃以及考上徐州高中的二娃都特地趕回來送了她。

賀夫人記得那日天還很曬,塵土帶著燥意,兩個孩子滿頭大汗,帶著從城裡買來的栗子糕殷切的遞給她。

“夫人,您大德大善,我們將來會報答你的。”

賀夫人感性的很,眼淚都要流下來了。

他們約好了寫信聯係。

孩子們都好,聽話,懂事,讀書好,大莊子很欣慰,隻恨自己沒有本事賺大錢。

等村子裡的人走了,他跟二娘說起唐先生夫婦。

“大娃跟我說,唐先生依舊給他寄銀子來。”

二娘就感激的很,“唐先生是好人。”

大莊子就頓了頓,繼續說出下麵一句話,“可是大娃又將銀子給寄回去了。”

二娘穿針的手就停下來,看著丈夫,笑了笑,“我曉得了,你不用這樣說一句留一句的,我難道還能不知道這個道理嗎?”

“就是我這種婦人也知道京都的東西貴的很,想來唐先生在京都,手頭的銀子也不寬裕,大娃不要他的銀子,是對的。”

大莊子就舒了一口氣。

然後大娃回來了,拿出自己去集市上賣春聯得來的銀錢,“今日賣的好,阿爹,給,這是銀子。”

大莊子將十幾個銅板裝進錢囊裡,問:“你們什麼時候開學啊?”

大娃哈了哈手,“初六就去了。”

他讀的是物理科,每日要學的東西太多了,根本沒有時間抽出來勤工儉學。他們的先生也說,沒銀子的可以貸款,但是不能在這種關鍵時候,眼睛裡隻有銀子,不然就是本末倒置了。

學業實在是太緊張了,每天要學的東西也太多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