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翠蓮端著一大碗香菇雞湯出來,油亮的湯碗裡冒著熱氣。
江二嬸一手端著一盤鹹鴨蛋,一手端著一盤炒成絲的大白菜。
李春花端著盤香腸和一盤炒蘿卜絲。
江玉紅端了兩盤鹵牛肉,這是今天剛從飯館拿回來的。
一共八個菜,六葷兩素。
對於白小芽他們幾個來說,葷菜多了些,畢竟他們平日裡頓頓都見葷。
然而對江二嬸和劉翠蓮他們來說,是很豐富很解饞的一頓飯。
這也就是過年這幾天,才能吃到這麼好。平日裡,他們哪敢頓頓吃肉,一個月吃三四次就算不錯了。
不過因為白小芽在開飯館,李春花倒是時常能到鎮上打牙祭。
李春花喊了聲:“吃飯吧。”
大家都開始動筷子。
晚飯分了兩桌,男的坐一桌,女的坐一桌。
菜都是一樣的,隻是分成了兩份。
男的那桌一共六個人,江雲川和江雲河兩個男長輩,然後就是江遠山四兄弟。
女的這桌,一共七個人。
白小芽夾起半塊鹹鴨蛋,用筷子把蛋黃和蛋白剔下來,鴨蛋殼還是完整的。
她挺喜歡吃鹹鴨蛋的,配著飯或者麵條都好吃,很下飯。
李春花給她夾了塊香腸:“多吃點肉,你今年受苦了,又是忙著飯館的營生,又經曆了那般……”
不等她說完,白小芽急忙打住:“娘,都過去了,大過年的,咱們開心點,說點喜慶的。”
江二嬸自然清楚李春花想說的是什麼事,自從王平安被砍頭後,她再沒回過王家莊,一來是她不想再回去,二來也不知道回去要怎麼麵對娘家人。
她急忙岔開話題:“要說這喜慶的事,我正想同你們說呢。”
劉翠蓮笑著接話:“二嫂,啥喜慶的事?”
其實不用問,她也知道,肯定是江遠路說親的事。
果不其然隻見江二嬸看了眼江遠路,笑得一臉滿足道:“還不是我家遠路說親的事,他馬上也十六歲了。這半年來,我都在托張媒婆給他看人,看了好幾家,都沒遇到合適的,終於啊,在三天前,說上了一個。”
“哪家的姑娘呀?”李春花問。
白小芽看了眼坐在另一桌的江遠路,他和江遠力坐一條凳子,在江遠山的左手邊。
此時他正低著頭,看樣子是害羞了。
江二嬸道:“是李家溝的,那姑娘我看過,白白淨淨的,性子挺溫順,叫李丁香,今年十三歲,翻過年就十四了,與我家遠路正相配。
他們家也同意,我和當家的也都滿意,就定下了,定親禮都交了。等再過個一年,待那姑娘滿了十五歲,便商量個吉日娶進咱們家來。”
白小芽笑著道:“恭喜恭喜,二嬸家馬上就有喜事了,咱們也好跟著喝杯喜酒。”
李春花道:“咱們江家現在也吃得起飯了,咱家的男兒也都不愁找不著媳婦兒,也算對得起江家的祖先。”
劉翠蓮道:“大嫂,二嫂,你們可算是熬出來了。唉,我這還早呢。”
李春花忙安慰:“日子都是慢慢過的,你還年輕著呢,急什麼,遠力一天天也就大了,年後就十歲了吧。過了十歲,日子就快了,你甚至都恨不得慢點過。”
江二嬸道:“大嫂說的是,孩子們上了十歲,那日子跟炮仗似的,一下子就竄過去了,眨眼就到了該說親的年紀。銀子還沒攢夠呢,就到了要花錢的時候。”
白小芽不知該說什麼,也就不去插嘴。她一邊吃飯,一邊給她們三個夾菜。
劉翠蓮看著碗裡堆得快掉出來的肉,急忙伸筷子攔住:“夠了夠了,小芽你彆夾了,嬸子這碗裡都放不下了。”
江二嬸倒是不客氣,大口大口的吃。
她像是沒咀嚼一樣,一塊臘肉塞進嘴裡,幾下就吞了。
吃完肉,她又刨了一大口飯。
“大嫂,遠山年後就十九了。你是咋打算的,是想等著他秋闈高中後再給他說親,還是過了年後就尋摸一個合適的。”
白小芽正在夾白菜絲,筷子一抖,掉了大半在桌子上。
她急忙把桌子上的菜夾到碗裡,低著頭默默的吃飯。
李春花一臉為難道:“唉,我也是拿不定士意。你大哥又不在了,我也不知道是現在就給他說,還是再等一等。”
說罷,她看了眼低著頭吃飯不吭聲的江遠山。
江二嬸道:“大嫂,我覺得還是現在就說了吧。遠山的年紀不小了,秋闈後他就二十了,要是……
大嫂不是我非要說喪氣話,就是萬一到時候遠山沒考中舉人,總不能一直不娶媳婦吧。
過了二十歲,他要是沒考中舉人,再想說親,總歸沒有現在容易。現在找人給他說親,彆人見他即將要參加秋闈,衝著這個也會有不少好姑娘想要嫁給他。”
李春花一聽,還挺有道理的。
她一拍桌子,笑道:“他二嬸你說的還真是有道理,那行,明兒個我就托張媒婆幫他去相看。”
江遠山很想拒絕,但是在一大家子麵前,他知道是不能頂撞李春花的。
白小芽吃著菜,輕聲笑了笑。
得虧她及時踩下油門,刹住了車。
否則,還真不知道要怎麼收場。
作者有話要說: 寶兒們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