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八零章該來的總是要來的
雲琅自詡是曆史的見證者,在真正麵對曆史的時候,他發現,曆史對每一個人都不那麼友善。
匈奴人如今過的淒苦不堪,實際上,他這個負責西北地防禦的衛將軍的日子過的也不好。
霍去病是軍隊統帥,他隻要管理好軍隊就成,隻要軍隊不受到大的損傷,他就沒有什麼罪責可言。
至於戰勝匈奴這種事是要看戰場實際情況的。
劉徹不是一個糊塗蛋,他不會讓自己最精銳的三萬軍隊加上雲琅的兩萬烏合之眾去碰百萬匈奴大軍的。
這一次匈奴人的百萬大軍可不是隨便說說的,是真的有百萬人之多。
而且是匈奴的全部力量。
如果勝利,匈奴就會逃出生天,如果戰敗,匈奴人就會滅族。
在這樣的情況下,不由匈奴人不認真作戰。
戰局對雲琅是非常不利的……
好在劉徹的旨意終於來了,一句‘便宜行事’又讓雲琅把心提到了嗓子眼上。
皇帝每回說這句話的時候,其實心中還是對戰局有期望的。
他希望通過給邊關將領極大的權力,從而達到戰勝敵人的目的。
這個皇帝從來不會對自己的部下說什麼撤退,迂回,保存實力的話,他認為,是真猛士,就敢勇於麵對逆境,是真豪傑,就該在逆境中殺出一條血路來。
他喜歡披創無數的猛士,就是不怎麼喜歡雲琅這種總想著兵不血刃戰勝敵人的人。
他一生隻經曆過一次戰場,還是在白狼口被無數猛士簇擁著經曆。
就這一次,他就驕傲了很多年,憑借自己在戰場上的臆想,來指導他的將軍們作戰。
北風一陣緊似一陣,嚴寒一日勝似一日……不過,柔不能守,強不能久,這也說明,冬天就要過去了。
從陽關到玉門關,如果走城牆的話,一天時間就夠了,這段七十餘裡的城牆,雲琅不記得自己走過多少遍。
為此霍去病極為不理解。
自從劉陵的斥候凍死在旱獺灘,就說明,劉陵的目標就在烏孫國。
劉陵不可能千裡迢迢跑到陽關,玉門關一線來跟漢軍做攻城戰,匈奴人沒有這個時間,也沒有這個能力。
雲琅不以為然,他覺得匈奴人已經在瘋狂的邊緣,沒有什麼事情是他們不能乾的。
反正,如果他是劉陵,搶劫玉門,陽關,遠比搶劫烏孫國收獲來的大。
“哼,騎兵千裡奔襲,你知道意味著什麼?
你根本就不懂騎兵!”
“不是我不懂騎兵,而是你不懂劉陵!”
霍去病認為大軍應該空群出動,盯著匈奴人,伺機從奔逃的匈奴人大隊上咬下一塊肉來,才是合乎騎兵要義的。
雲琅則認為,這樣做不對勁,殺傷多少匈奴人並不重要,先要讓自己立於不敗之地才是正確的。
匈奴人大隊繞過陽關,玉門關之後,再追擊匈奴人不遲,反正她們要趕著牛羊,帶著婦孺一起行動,遲早可以攆上。
對於雲琅的保守,不僅僅是霍去病有些不滿意,就連張騫,隋越這兩個對軍事狗屁不通的家夥,也對據守陽關,玉門關的戰略心存疑問。
霍去病在軍事上對彆人的影響力實在是太大了,這個從未有過敗績的統帥,隻要一說話,就能讓很多人跟著盲從。
“去病,如果論進攻,天下將領無人能出你之右,可是呢,你隻要算算你經曆過的所有戰爭,你就會發現,你從未主動據守過,你的戰略就是,進攻,進攻,進攻。
騎兵在你的驅使下狂飆突進,殺敵無數,不管你怎麼作戰,先機總是你的,你總能占到先機,殺敵人一個措手不及。
這一次不同,劉陵的部下不是幾萬,乃至十幾萬人,而是整整百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