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占便宜的隋越(1 / 2)

漢鄉 孑與2 5353 字 2個月前

第十八章占便宜的隋越

彆人的悲傷其實不是悲傷,至少,對我們自己來說是這樣的。

當大宛國百姓正在過著水深火熱的生活的時候,雲琅,曹襄,張騫卻在考慮日後如何繼續統治新生的大宛國。

西域荒原上悲傷地哀嚎聲,傳不到敦煌就被荒原上的狂風給吹散了。

同樣的,雲琅,曹襄,張騫憂國憂民的心思也傳不到長安,就被波濤洶湧的大河直接帶去了東海。

人與人之間的溝通才是最麻煩的事情。

雲琅的心不在大宛國乃至西域人身上。

劉徹的心也同樣跟雲琅不在一條道路上狂奔。

追求的東西不一樣,行動的方式也不一樣,最終的結果很難想同。

所以,雲琅就決定,不再考慮劉徹的想法,一心按照自己的想法來做自己該做的事情。

脫離了劉徹,雲琅眼前豁然開朗……再也沒有東西遮擋視線,於是,他的視線就能從現在,一直看到兩千多年以後。

河西四郡想要真正的發展起來,離不開那條偉大的絲綢之路,離不開玉石交易,離不開鐵礦,銅礦交易,更加離不開食鹽交易。

西北地多鹽池,而產鹽最多的地方自然就是西海——(青海湖)。

雲琅現在要做有兩件事,一件是剿匪,另外一件就是修路。

想要發展絲綢之路,就離不開一個好的經商環境。

國家收稅是調劑陰陽,平衡貧富之善舉,馬賊收稅這就很難讓人信服了,必須剿滅。

雲琅每到一處地方,都會有善政留下來,涼州也不例外。

自玉門關,陽關開始,在雲琅眼中都是大漢國的國內,西域目前被匈奴弄得民不聊生,還不到摘果子的時候。

軍隊抵達玉門關,陽關,不管是糧秣供應,還是物資供應,等移民到來之後可以做到就地供應。

國家收攏一個地方,一定要成為國家新的財富來源之地,而不能成為累贅。

否則,軍隊搶到的地盤越多,國家就會越發的虛弱,這也是‘國雖大,好戰必亡’這半句話出現的原因之一。

敦煌彈丸之地,養活不了太多的人,大軍,民夫留在這裡隻會給後勤帶來巨大的麻煩。

於是,雲琅帶著數量多達五萬的民夫,開始緩緩向武威郡後撤。

讓敦煌,玉門關,陽關,變成一個徹底的軍城。

“雲琅在修路?”

劉徹見到隋越的第一時間就問雲琅的行蹤。

隋越時隔一年多,再見到劉徹胸中激動不已,還沒有向皇帝傾訴離彆意,就立刻進入了大長秋的職責中。

“北雁南飛,冰河解凍的時候,衛將軍已經下令,由敦煌校尉馬才率領民夫開始修建從敦煌直通酒泉的道路。”

“這條路準備直通到哪裡?”

“隴西郡黃河邊新近建立的金城縣!”

劉徹起身看了看地圖,點點頭道:“那裡是隴西郡,張掖郡的邊地,是他這個涼州牧的管轄範圍。

隋越,你說的話,我信了,也不得不信,如果連你的話都不可信,朕就不知道還有誰的話可信啊!”

劉徹的聲音很輕,落在隋越心中卻如同洪鐘大呂發出的巨響,他匍匐在地上,嚎啕大哭。

劉徹等隋越哭泣的聲音漸漸緩和之後,笑道:“衣不如新,人不如故,偏偏跟著我這個皇帝的人,時間久了就會生出驕矜之心。

隋越你能一以貫之,很難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