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著,我舅舅既然動了太學的心思,那麼,以後再依靠孝廉察舉名士招納來充實大漢官員的法子很可能就要廢掉了。
以後的重要官員很可能會全部來自太學,彆不信,我舅舅這人天生疑心重,有時候宰相越是死命的推薦,他就越是看不上,還會懷疑宰相的用心。
太學生長在他眼皮子底下,他時不時的就能去查驗,這樣的才會讓他放心。
阿琅,你家也該這麼做,多送一些聰慧的仆人之子進去,將來就會有很多的方便之處。”
雲琅搖搖頭道:“不一樣,雲氏跟你家不一樣,你有一個足夠大的家族來支撐你的想法,雲氏不同,家裡現在就大女一個孩子,將來即便是還有孩子也不會多,想要繁衍成你家的模樣,沒有百來年的時間是不成的。
而雲氏的學問自成體係,我也不願意讓他們走太學的路子,就我家的學問,他們如果能夠學好,不用當官,也是人中精英,世上豪傑。”
曹襄笑道:“你不可能指望你的孩子都如你一般聰慧吧?將來家族大了,總會有幾個不肖子孫。”
雲琅認真的看著曹襄道:“如果我說我隻是中人之姿,是通過學習才變成了你們眼中的絕頂聰慧的人,你信是不信?”
曹襄果斷的搖搖頭道:“不要騙我!”
曹襄的回答讓雲琅苦笑不已,他自己知道,如果自己真的是聰慧絕倫之輩,當年早清華北大了,哪裡用得著去學怎麼修飛機。
雖然那兩所學校不一定就是最聰明人的聚集地,但是,說那兩個地方是那個世界中出人才比例最高的地方,應該沒有人反對。
說讀書會把人讀傻的人,他自己本身就是一個傻蛋,如果讀書真的把一個人讀傻了,隻能說明那個人不適合讀書。
讀書是一個開智的過程,而且是一個由低向高開智的過程,每個人最好都把這個過程經曆一遍。
雖說有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達練即文章的說法,雲琅還是讚成多讀書,讀好書。
能把學過的學問運用到實際生活中的人才是真正的好漢,如果不讀書,連做這樣的好漢的機會都沒有。
劉邦,項羽就不怎麼讀書!
這就造成了大漢人對學問尊敬程度不夠,這就是大漢的現實。
站在鹹陽橋上看大軍出征,總是那麼的讓人熱血沸騰,無數的漢家兒郎告彆爹娘遠赴邊關的場麵,每年春日裡都要重複一遍。
當農夫放下鋤頭,士子放下書本,商賈放下生意,士氣高昂的離開了長安,僅僅是那長長的隊伍,就讓雲琅忍不住熱淚盈眶。
邊關的日子不好過,而且很容易死在荒草間……少年人隻要成長起來就前赴後繼的告彆爹娘,奔赴戰場。
此時的大漢,戰爭隻有一個目的,那就是保證自家的百姓能過上沒有外敵入侵的日子。
此次進京,時間雖短,卻給雲琅上了一堂極為生動的一課,這是太宰所沒有教過的。
騎都尉的營地空空蕩蕩,隻有幾個傷殘的老兵看守著軍營,昔日人喧馬嘶的場景不再。
讓站在軍營裡的雲琅,曹襄有了極大的孤獨感。
“去病就這樣走了?”
“不這樣走還能怎麼走?夜襲八胡校尉營地的事情需要嚴密的保密,如果宣揚出去,對大漢收攏邊關胡人的大政非常的不利,劉陵這一手實在是太狠毒了,一下子就擊打在大漢的軟肋上,讓陛下痛徹心扉。
我們在歸化胡人,同樣的,劉陵也在吸引大漢人去匈奴地,隻要是對陛下不滿的人,他們都會招納,最後讓這些人成為進攻我大漢的急先鋒。”
“鬼奴?”曹襄有些不解。
“那是以前的稱呼,我相信在白登山之戰後,所有的鬼奴已經被劉陵招攬了,現在的鬼奴,恐怕不是昔日可以隨意的被匈奴人犧牲的鬼奴了。
這些年,大漢之所以能夠百戰百勝,完全是因為我們在用一個完整的大漢國去對付一個相對鬆散的匈奴人。
匈奴人死的夠多了,這時候,有了劉陵的加入,他們也該到了痛定思痛的時候了。
接下來的戰爭,會離我大漢國本土更遠,我們的糧道會更加的漫長,戰爭對國家的損耗也會更加的巨大。”
曹襄咬牙道:“還是要打!”
雲琅歎口氣道:“行百裡者半九十,我們不得不打!如果讓匈奴人緩過氣來,我們會付出更大的代價!”,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