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風起於青萍之末(1 / 2)

漢鄉 孑與2 5244 字 2個月前

第七章風起於青萍之末

這種事情誰都幫不了劉徹。

這是他自己犯的錯……

劉徹用了足足十天時間,誰都不見,廢寢忘食的將自己過去三個月以來批閱的奏章全部看了一遍。

他從中挑選出來了的不符合他心意的奏章四十七封。

這四十七封有問題的奏折中,比雲琅事件還要大的就足足有十三件之多。

由此,劉徹驚恐的發現,如果繼續追溯自己批閱過的奏折,天知道還會有多少錯誤未被發現。

他開始懷念起公孫弘來……

這個死去的老倌,雖然對他俯首貼耳,卻總能從他批閱過的文書中找到漏洞,那個時候,宰相還是有些權力的。

自從李蔡接替公孫弘成為宰相,他就成了一個擺設,同時,大漢王朝的旨意直接從未央宮發布向整個大漢,中間再也沒有牽絆跟修正。

驕傲的劉徹以為他做出的決定一定是最好的,官員或許會出於私心,或者出於貪婪,出於人情,做出很多對大漢國極為不利的決定。

他劉徹不會,因為他就是大漢國,大漢國就是他,人國一體,不分彼此。

也隻有他才會用最認真的態度去麵對這個國家……

然而,他終究隻是一個人,不是一個神!

劉徹並不認為自己的做法是錯的,權力越是集中,就越是能夠發揮他的作用。

於是,劉徹每一天都工作到很晚,他現在不僅僅要處理新的公務,還要糾正以前的謬誤。

雲琅送來的棋子,他已經很久沒有觸碰過了,似乎已經忘記了這個東西,對他來說,在江山社稷麵前,所有的享受都不過是一場雲煙罷了。

狂吃了一個月的侯國兵,郡國兵們終於開始後悔了……

當他們已經對每日吃豐盛的食物開始覺得理所當然的時候,軍隊開始訓練了。

李陵這孩子最喜歡的兵法大家是吳起。

而吳起這個家夥最得意的手段就是訓練出來了魏武卒,就是他帶著魏武卒曆經大小戰役七十有二,其中大勝六十四場,其餘都是平手,此人一生未曾品嘗過敗績。

就是他攻下了天下雄關函穀關,自他之後,再無人能踏進函穀關半步!

李陵的年紀還小,所以他還沒有能力修正吳起訓練士兵的法子,他能做的就是照貓畫虎。

吳起認為,兵不在多而在“治“,因此他挑選魏武卒的條件是,士兵身上必須能披上三重甲,手執長戟,腰懸鐵利劍,後負犀麵大櫓,五十弩矢和強弩,同時攜帶三天軍糧,半天內能連續急行軍一百裡的士兵。

李陵準備按照這個標準訓練他的部下的時候,被雲琅狠狠地抽了一頓鞭子。

如果按照李陵的方式,這一萬多軍卒中,可能挑不出多少能用的。

雲琅沒打算訓練出一批特種兵,他隻想讓這一萬人成為大漢國中規中矩的軍卒。

在這個時代裡,雲琅想要一些人去執行特種兵才能執行的任務,他會跟皇帝申請大漢國最精銳的甲士,或者討要一些繡衣使者。

在大規模的混戰中,個人的武力不足以左右一場戰事。

在李陵跟李勇,李紳,孫大路再三研究之後,他們認為這群農夫沒有任何可能會被他們訓練成騎兵,因此,重甲步卒就成了唯一的選擇。

於是,扶荔宮的大門洞開之後,一群精赤著上身的軍卒就鬼哭狼嚎的從裡麵跑出來,一路跑到渭水邊上,然後扛起一塊四十斤重的鵝卵石,再跑回來。

雲琅以為扶荔宮的城防工事不夠強大,他想加高城牆,加寬壕溝,手裡頭有一萬多吃飽喝足的精壯男子,如果隻讓他們在校場上砸地麵那就太虧了。

竹條,麥草,蘆葦,破爛的絲絮,這些東西不論是雲氏,還是長門宮都有大量的存儲。

當這些東西跟白灰黏土混在一起蒸煮之後,再用巨錘夯實,就會連接成堅實的一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