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五六章完成理想的劉陵(1 / 2)

漢鄉 孑與2 6206 字 2個月前

第一五六章完成理想的劉陵

從很久以前,我們的先祖就發現一個神奇的現象,那就是,抱團才能在嚴苛的自然條件下生存下來,並且吃飽肚子。

於是集體這個概念就出現了。

後來,每當人們在參與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過程中,人們逐漸變得強大。

在這個過程中,人類衍生出來了很多的副產品,其中,血緣關係就是很麻煩的一種關係。

很多時候,這種關係會讓人做出近乎自毀的行為來。

一個彪悍的人,僅僅因為敵人抓住了自己的幼崽,就放棄了反抗,最終被敵人殺死的例子數不勝數。

隨著人類變得越發強大,這種自毀的行為出現的次數就越多,以至於到了後來,就成了一種普世法則。

這種行為很多時候是沒法子用道理來描述的。

沒人能真正說清楚這種行為的根源來自哪裡,卻把這種脅迫當做最好用的手段用了好幾千年。

雲琅一點都不擔心謝寧會做出脫離他控製的舉動,會真正的投入到匈奴人的懷抱裡。

雖然他的手段也說不上光彩,他也沒有明說要用謝寧的家小來控製他。

然而,其中的道理誰都明白,不用說出來,一旦說出來了,就連最後的臉皮也會撕下來。

為了讓自己不至於淪落成卑鄙小人,雲琅真心希望謝寧可以建功立業……

其實呢,在雲琅控製謝寧的同時,留在長安城裡的劉徹何嘗不是在用同樣的法子在控製雲琅。

隻不過,劉徹多了一個國家大義的名頭,也順其自然的多。

陽關城頭的黃土上開始出現霜花的時候,雲琅真正開始著急了,如果霍去病的大軍還不能回來,問題就大了。

兩萬多人暴露在西北的寒風中,這不是一件好事,很多時候,一股寒流下來,兩萬多人能回來的人不會太多。

在大漢時代,大自然依舊是人類最大的危機來源。

寒冬就在最北方正蓄勢待發,而霍去病這個王八蛋居然還不回來。

雲琅不管在那座城池裡當主官,他要做的第一件事情總是加高,加厚城牆。

無數的兵法上都說,城池的險峻不是決定戰事勝敗的因素,可是,曆朝曆代的人總是想把城牆修建的更加高大一些。

純粹的物理防禦是實力的體現,這是雲琅這個來自後世人的堅定信念。

城牆每加高一尺,敵人想爬上來就艱難一分,損傷就會大一分。

因此,雲琅在來到陽關的第六天,就下令所有的罪囚,犯官,商賈,贅婿們開始修建長城。

修建一條將玉門關與陽關連接在一起的長城,這座長城足足有七十裡長。

霍去病隻知道率領大軍去塞上完成自己的夢想,衛青,李息,公孫敖這些人隻知道索要更多的資源去達成自己建功立業的目標。

這些人沒有一個人真正知曉,大漢國為這一次漠北之戰到底投入了多少資源。

雲琅是清楚的。

雲氏錢莊調集了六十萬金!大漢其餘的子錢家共同出資四十萬金,長門宮出資合計五十萬金,且不算堆積如山的物資,糧秣。

就這,還不算大漢國厘清國庫的費用。

此時的劉徹,已經把大漢國這幾年積存的財富全部拿了出來,對匈奴作最後一擊。

劉徹是虛弱的,所以,他就表現的無比瘋狂,無比的敏感,無比的不自信,但凡被他發現不安定的苗頭,他都會在第一時間清除。

汲黯的信中充滿了苦澀的意味,每一個字都像是蘸著黃連水寫成的。

他希望在外的將士們能夠在最短的時間裡擊敗匈奴,快快班師,好讓大漢國恢複昔日的平靜場麵。

雲琅不同意汲黯的看法,他認為這一戰事關大漢國百年安危,絕對不能草草了事,需要通過這一戰,確定西域的歸屬,打通絲綢之路,讓東西方的商道變得通暢。

大漢國需要一個對外交流的窗口。

太過閉塞的一個大漢國,並不符合長足發展的要求。

七十裡長城,將是大漢國控製西域的第一道關口。

這裡的施工條件過於簡陋了,除過夯土為牆之外,沒有彆的好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