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勸阻老胡頭賣房,晏旻甚至還跟他兒子胡四海分析了利弊。
胡四海說:“我也不知道我家什麼時候才會拆遷,拆遷是給拆遷款呢還是給房子?給拆遷款還好,要是給了房子,還得想法子賣房子。到時候我們肯定不在國內,也不會有誰通知我們,會非常麻煩。所以我覺得還是現在就賣了,免得來回奔波,乾脆一勞永逸。”
晏旻當然不會告訴他,其實頂多再過個三五年,這房子就要拆遷,他更不會告訴他,再過二十年三十年,你在英國打拚幾輩子的財產都值不上你家這套祖產,賣了北京房產出去的,就沒有不後悔的。
他從胡四海的話裡聽明白了一點,胡四海應該是缺錢了,否則不會這麼著急把房子給賣了。
胡四海看著晏旻,說:“晏總,聽我爸說,你們公司地方還不太夠用,不如乾脆您買了我們家房子吧,短時間也不用搬家了。你們公司應該有能力買下這個院子吧?”
晏旻輕歎了口氣,他們是地方不夠用,但他也沒想過用這個辦法來實現,不過他們執意要賣房子,自己就買了吧,正好也需要寬敞點的地方,再說現在買房子是穩賺不賠的,便說:“你們如果執意要賣,那我就買了吧。”
胡四海麵露喜色:“您在我們這院子裡生活的時間也不短了,對這院子的情況應該是再清楚不過。我爸是個仔細人,院子維護得非常好。”
晏旻點頭:“這我我知道。”
“房子的價格,”胡四海猶豫了一下,然後張開了右手五指,“我們想要五十萬。”
去年藺征西買那套房子,麵積比這個寬敞不少,還是個二進院,也才花了四十萬,雖然過了一年,房價有所上漲,胡四海提出要五十萬,還是比市場價要高出不少。
晏旻說:“這樣吧,我跟胡大爺相處的時間不算短,也算得上是朋友了,我也不想跟您討價還價,房子我出四十五萬買下。您要是同意,我們就找個時間簽合同辦房產轉讓。”
他這房子市場價撐死了也就是四十萬,多出的幾萬,算是給老胡頭的友情價吧。
胡四海見晏旻這麼好說話,價格也比他預期的要高,當即便同意了:“好,就四十五萬。對了,我爸他的護照和簽證都還沒辦下來,沒法立即跟我一起走,可能還得在家裡住上一段時間。”
晏旻同意下來:“他去英國前可以一直住在這裡。”
藺征西聽晏旻這麼爽快就把房子給買下來了,非常意外:“這房子比我那套還貴?你沒跟他議價?”
晏旻說:“砍價了,沒砍太狠,比市場價貴了一些。”
藺征西說:“是因為老胡頭嗎?”
晏旻點頭:“嗯。我估摸著這房子再過幾年就會拆遷,到時候這個麵積起碼會折算成好幾套商品房。以後北京發展起來,一套房子說不定就要值個幾百萬。現在雖然比市價貴了點,但對投資來說,是穩賺不賠的。”他說的就是實情,並不誇張。
藺征西笑起來:“老胡頭要是知道了,不得罵他兒子是個敗家子?”
晏旻聳肩:“誰知道呢。反正賣了房子出去的人,基本是不會回來了。就算後悔,也隻能打落牙齒和血吞。”
倒是老胡頭,聽說了房價,再看晏旻的時候,覺得挺不好意思的。
倒是晏旻安慰他:“大爺,您這房子以後要是拆遷升值,說不定我還賺得更多呢,到時候您彆後悔就成。”
老胡頭歎氣:“沒什麼可後悔的,我就是難受我家的老房子要被拆了。”
這下晏旻不知道怎麼安慰他了。
簽完合同,晏旻先付了二十萬給胡家父子,就借口說公司最近資金周轉不過來,要過一陣子才能付尾款。
其實是晏旻跟老胡頭商量好的,先給二十萬,這筆錢胡四海肯定會要走,剩下的二十五萬,是晏旻讓老胡頭自己留著的:“大爺,兒子再親,但他已經成了家,有您兒媳管著。您還是自己留點錢在身邊比較穩妥,自個兒身邊有錢,可不比伸手問他們要錢舒坦?”
老胡頭覺得晏旻說的非常在理,便接受了晏旻的建議,說他會收後續的尾款。
胡四海也沒辦法,賣完房子,陪父親去辦了護照,自己就先回英國了。馬上要到聖誕假了,假期的生意最好,也最繁忙,他擔心妻子忙不過來。
老胡頭在北京等護照發下來,還要去英國大使館辦簽證。倒是不太擔心簽證的問題,他還是有點人脈的,否則胡四海哪能一家三口都去英國。
晏旻也沒想到,自己這麼快就成了有房一族,而且還是個四合院。
買下這院子,就能多出一個可利用的房間,以後可以再招一批技術員,短時間內是不用擔心人手不足的問題了。
不過這也沒有打消晏旻和藺征西搬家的念頭,畢竟中關村拆遷是遲早的事,他們現在在做移動電話終端,等設計完成之後,也需要工廠進行生產,所以還是得買地建房子,趁早做打算。
等手頭的工作忙過一個段落,晏旻和藺征西一起南下,去考察環境,尋找新公司的落戶地址。
他倆先去蘇州和上海考察,因為途經安徽,晏旻覺得過家門不入不太好,便先回了一趟老家,藺征西自然跟著他一起去了。
父母見到他們回來,既意外又驚喜。
當得知晏旻是來蘇州和上海考察新公司地址的時候,代秋蘭表現得尤為驚喜:“真的?旻旻你要把公司搬到南邊來?那太好了!我和你爸也快退休了,以後我們什麼時候想你了,隨時都可以過去,黃山離蘇州和上海都非常近。”
晏旻一聽,心想,這可壞了,這不等於把他和藺征西的關係直接暴露在父母的眼皮子底下了?
他趕緊說:“公司是打算南遷,但是還沒有確定遷到哪裡,現在正在考察,有可能是蘇州或者上海,也有可能是深圳。”
代秋蘭拔高了嗓門:“深圳?廣東那邊,那地方還沒發展起來吧!那還不如在上海和蘇州呢。”
晏雲山說:“深圳是經濟特區,國家確實有很多優惠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