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患難見真情(1 / 2)

新書 七月新番 7927 字 6個月前

外頭的雪依然在下,不知何時會停,而陽平縣寺廳堂內燭光搖曳,眾人各懷心思,黃長陷入思索,耿弇則看著第五倫,想知道他會如何決定。

第五倫見耿純如此懇求,卻肅然道:“借兵?伯山是以下吏身份,還是以朋友身份?”

言下之意,若是下吏,那就是公事公辦,若是朋友,則另當彆論。

耿純抬起頭:“這一刻,是朋友。”

“善。”

第五倫露出了笑,對耿純道:“子路有言,車馬衣輕裘與朋友共,敝之而無憾。自常安郎署一見後,你我相識五載,伯山沒少助我。你我能共患難,亦能同富貴,今伯山之父有難,我焉能坐視不管?這‘借’字,伯山請收回去!”

”伯魚。“見第五倫應允,耿純心裡一顆石頭落地,他確實沒看錯第五倫,沒上錯這艘船。

第五倫沒有搪塞拖延,立刻問道:“你需要多少兵卒?才能解定陶之圍?”

此言,卻讓耿純的感激一下子噎在了喉嚨裡。

梁山赤眉董憲部,可不是河北的五樓、五幡等阿貓阿狗能比的,乃是兩月前擊破更始將軍、太師十萬王師的赤眉主力啊!如今董憲自稱將軍,聚眾五六萬,橫行濟平,要想擊敗這支士氣高昂戰鬥力頗強的赤眉,需要多少人呢?

哪怕耿純孫、吳、白起附體,起碼也得一萬才能和赤眉正麵抗衡吧,可這個數,第五倫自己都湊不出來。

那就打個折,五千?若如此,第五倫的主力也就隻剩下豬突豨勇了,非要魏成傾儘全力、舍己為人,這種事,彆說下吏不該做,身為朋友,都不好開口。

曉是耿純素來機敏智慧,可究竟要如何解定陶之困,亦是一籌莫展。

虛張聲勢?狐假虎威?董憲剛剛將朝廷的布老虎戳破,哪還有威可借啊,反倒是青兗各郡畏赤眉如虎,就算耿純有本事偽稱朝廷十萬大軍至,你當董憲會害怕麼?

見耿純沉吟,一向善於琢磨上意的黃長乘機道:“主公,下吏以為,定陶難救。”

耿弇一聽就火了,嗬斥於他:“你這罷癃,懂兵事麼?”

“我不懂兵事,卻懂形勢。”

小矮子伸出他的小短手,一板一眼說起理由來:“魏成與定陶,相距五百餘裡,來回逾月,遠水不能救近火,此其一也。”

“就算魏兵傾力而出,寒冬臘月,五百裡趨利,士卒必將損耗嚴重,弩不能張,甲胄冰寒,戰力大減。如何能敵以逸待勞的數萬赤眉?一不小心,反而會喪師於外,此其二也。”

“還有,大河赤眉遲昭平部雖然撤走了,卻仍在對岸盤桓,遊走於青兗兩州,到處裹挾青壯,她還讓人宣揚,說擊破元城燒了皇廟則河水將複歸原位,下遊被災之民信以為真。遲昭平又與泰山郡的赤眉彆部城頭子路等聯手,日益強大,兵勢不亞於董憲,唯一能擋住她的,是滔滔河水,可如今天寒地凍,大河隨時可能冰封!”

“強敵在側,焉有餘力去救定陶?此其三也!”

黃長長拜:“故而下吏以為,此事乃挾泰山以超北海,是不能也!”

黃長今日卻是超常發揮,句句在理,連耿純都無話可說,這也是他先前勸第五倫不要管鄰居清河郡求援的原因。

可一旦事關自己血親,從來就不是能心平氣和講道理,人都被情緒左右,哪怕知不可為,亦要為之!

耿弇也上了頭,隻道:“大尹,從叔先前帶了兩千更始敗兵歸來,壯大了魏地,如今耿氏有難,何不予吾等兩千兵?”

這就是年輕人不會說話了,耿純遂攔下耿弇,朝第五倫作揖:“我亦知魏地強敵環伺,隻請伯魚予我兩千流民兵,這缺額,由我的徒附族人來補上。”

巨鹿耿氏,乃是宋子大族,徒附賓客,可得兩千,耿純會立刻派人,去讓自己的弟弟耿植、耿宿帶著他們,悉數南下,這是拆北牆補南牆了。

第五倫擔心耿純是欲與父同死,但看他神情又不像,便問他有何計策。

耿純陳述自己的計劃:“我也不指望以一當十,能將赤眉擊退,隻願去定陶附近看看,是否有機會接應吾父突圍,回到河北。”

“之所以願得流民兵而非更始兵,一來,彼輩剛剛大敗於赤眉,隻怕一聽要去與董憲為敵,剛過河就各自逃散了。”

“若是帶著流民兵偽裝成赤眉,趕赴定陶,赤眉各支係互不統屬,又無旗號,誰知道我是誰?到了定陶城下,或許還有救出吾父的機會。”

耿純最後道:“至於地定陶……棄地就棄地,這朝廷的二千石,不做也罷!”

這讓第五倫放心不少,看來耿純沒有昏頭,此策可行,卻仍搖頭道:“兩千太少!”

“伯昭。”第五倫看向對自己半天不做決斷有些不滿和輕蔑的小耿:“你帶上騎從兩百,與伯山一同渡河南下,若能得手救出耿公,也好隨時接應脫險!”

“諾!”

耿弇頓時心悅,態度大變,領了符節,與耿純匆匆出城去調兵,而耿純更是頗為感動,隻朝第五倫重重頓首。

二人走後,黃長卻是憂心忡忡,跟在第五倫身後道:“主公三思啊。”

“兩千流民兵,外加幾乎所有的騎兵,接下來一個月,將是魏地最為虛弱之時。”

第五倫豈能不知呢?哪怕耿純承諾他家的徒附私兵會悉數南下相助,但短期內依然是勢力大損。

可要想在河北成就大事,少不了耿家幫忙,而不論大耿還是小耿,都是難得的將相之才。

他沒有高門閥閱,甚至被這“大新忠臣”的人設所累,連一個引賢才的好名義都沒有。對黃長這樣的寒門子弟,可以許諾富貴,可對什麼都不缺的耿氏叔侄,也隻有靠患難見真情了。

彆問他們能為你做什麼。

先問你能為他們做些什麼。

將欲取之,必先予之。

倒是耿弇出了城後,隻對從叔道:“我過去還看不上第五公,覺得他哪怕作出禮賢下士的樣子,但心思太多而無雄傑之氣。”

“可如今第五公不顧自己安危,傾力而助,我卻是有些敬佩他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