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第七十六章新的鬥爭形勢(1 / 2)

總場場辦那邊自然是熱情接待, 帶領這位記者參觀一場二場,中間又路過三場四場,最後才到達五場。

五場的職工和家屬早早聚集在場辦前麵的小廣場上, 熱烈歡迎記者同誌。

顧立春看到從吉普車上下來一個中等個子、戴著黑框眼境的年輕人, 莫名覺得有些眼熟。

朱書記叫過顧立春, 熱情地跟記者介紹道:“王記者, 這位就是我們五場農牧科的副科長顧立春同誌。”

王記者驚訝地望著顧立春, 說道:“顧立春同誌,我聽著你的名字很耳熟, 看著也有些麵熟,咱們是不是在哪裡見過?”

顧立春這時才猛然想起這位王記者是誰,他原本是他們縣裡的記者, 曾經跟公社的於書記還是什麼書記,到過他們村。

顧立春激動而熱情地上前, 緊緊地握住王記者的手:“原來是王記者。我是顧家村的顧立春, 你曾跟我們公社書記一起到過我們村。當時, 我大奶奶無理取鬨, 非要扣下我們一家的口糧, 你仗義執言,替我們家伸張正義, 得虧了你的報道, 我們兄妹幾個才沒有餓死。我母親和鄉親們至今仍時不時地提起你。我喜歡上寫作也是受你的啟發。”

他說得這麼詳細, 王記者自然想起來了。他的心裡不由得一陣震撼,當年的那個麵色蒼白的少年竟然變成農牧科的副科長了?還在報上發表了那麼多篇文章。最關鍵的是,對方是受了自己的啟發。他真的沒想到自己竟會在無意中改變了一個人的一生。想到這裡,王記者油然而生一股自豪感。

他的內心十分震撼,麵上卻平靜地說道:“原來是你, 我還以為你們是同名同姓呢。這才不到一年,你都是副科長了。還為國家挽回巨大的損失,了不起。”

顧立春一臉謙虛道:“都是黨和國家的政策好,農場領導用人不拘一格,願意給我們年輕人機會。”

王記者哈哈一笑,周圍的人見顧立春竟和記者是熟人,兩人談笑風生,又是驚訝又是佩服。同時對顧立春提的事也十分感興趣,可惜這種場合不好插嘴詢問。

朱書記一聽兩人竟是熟人,這下就更放心了,他一臉輕鬆地笑道:“哈哈,這真是緣分呐。小顧,你好好招待王記者。”

鄧場也是做足了表麵功夫,吩咐了顧立春幾句。

王記者對於顧立春的升職之路充滿好好奇,對他所做的一係列事情也特彆想深入了解。這一次,他打算做一個深度采訪。

顧立春先領著王記者去了豬場,在他的建議下,王記者給洗得乾乾淨淨的豬們拍了幾張特寫,給豬場的工人們拍了幾張照片。接著他們又到苜蓿地,第三茬苜蓿剛收割完,現在地裡又長出一層新的綠絨,風吹起來,綠絨隨風起伏蕩漾,像波濤一樣湧向天邊,讓人心曠神怡。

顧立春向王記者娓娓道來他們種植苜蓿的曲折和艱難,以及最後的收獲時刻。

王記者一邊拿著筆刷刷地記錄著,一邊心裡感慨,要是多來幾個這樣的采訪對象就好了。明明一件枯燥的事情被顧立春說得跌宕起伏,精彩紛呈,稍稍整理一下就可以直接發稿。

介紹完苜蓿的事,接著便是麥收的事。這裡頭就更有故事可講了。從他們不顧眾人的嘲笑和反對,堅持提前麥收,到天氣突變大家全力搶收,鄧場那果敢英明的高大形象躍然於王記者的腦海。朱書記的聰明縝密,一心為民的形象也跟著出來。當然,其中最鮮明最生動的形象還是顧立春。

顧立春一邊講述還一邊拿出照片給王記者看。

他指著趙高他媽那健壯的身材說道:“你看看,這就是勞動人民的形象,也是我國廣大勞動婦女的代表。”

他又指著白大姐道:“這就是我們農場的鐵娘子,不愛紅裝愛農裝。”

顧立春還順便宣傳了一下陳潔:“這位是來自京城革命乾部家庭的女知青。她初來時彷徨茫然不適應,在廣大人民群眾的影響下,在朱書記的思想教導下,她逐漸蛻變成一個堅強能乾的農場女戰士,每天風裡來雨裡去,麥收時也跟大家一樣披星戴月的勞動。她說,她總算沒有辱沒了自己的出身,她配得上軍人的女兒這個稱呼。”

王記者受到啟發,眼睛不由得一亮,刷刷記下幾筆,還問顧立春這些照片他可不可以用。

顧立春笑著說道:“本來這些是私人照片,但誰讓咱倆這麼熟呢,你隨便挑。”

介紹完幾位女同誌,顧立春還順便提了一句王有成,“這位同誌是黨委辦公室的,是農場乾部的楷模,是青年乾部的帶頭人,彆的乾部蹲點勞動二百天,他勞動365天,還說自己能再乾50年。這樣的人真是讓我肅然起敬。”王記者也跟著肅然起敬。

兩人一直在不停地聊天,其實主要是顧立春在說,連說了兩個多小時,眼看著天色將暗,顧立春順便留王記者在豬場吃飯,王記者本來要回鎮上招待所的,一想乾脆不回了,說他要體驗生活,與職工同吃同住,顧立春讓人收拾出一間客房給王記者住。

晚飯是大家夥一起吃的,菜色不算太豐盛,沒超出招待規格,但十分有特色,都是五場這邊出產的東西。

沼澤地那邊養的魚、蝦,做成了酸菜魚和油燜蝦;用那邊養的鴨,做了道爆炒鴨肉,煮了幾個鹹鴨蛋,一切四瓣湊成一道菜。隻有好菜不行,怕人說拉攏腐蝕革命記者,顧立春還特意加了幾道憶苦思甜菜,一道是辣椒炒嫩紅薯梗,一道是蒜泥拌野莧菜,還有辣椒炒田螺。王記者對此安排十分滿意。

吃飯的時候,王記者也沒忘了自己的本職工作,繼續見縫插針地采訪顧立春。

“聽說你拒絕了總場辦公室的工作?能說說你的想法嗎?”

顧立春一臉認真地回答道:“我們年輕人就是要奮鬥在第一線,為將來的革命工作積累大量的實踐經驗。”

王記者讚許地說道:“你真是有覺悟的好同誌。”

“你走上寫作之路真的是受我的影響?”

“是的,你看我以前從來沒有發表過文章,自從見識過王記者用手中的筆為我們全家伸張正義時,我覺得我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原來,文字的力量如此強大,我們可以用文字發出內心的呐喊,可以幫助需要幫助的人。”

王記者深表讚同,他接著又問:“那你的文筆是怎麼練成的?”

“多讀多想多寫。”顧立春用的就是萬金油答案。

王記者一想好像也沒問題,自己就是這麼練的。

采訪完顧立春,王記者也順便采訪一下彆人。

采訪彆人時還好,雖然大家很羞澀很窘迫放不開,但回答問題都是字斟句酌,都還在可控製範圍之內。可輪到吳胖時,話風突變。

王記者:“吳同誌,請問你的革命理想是什麼?”

吳胖夾了一塊魚,邊吃邊回答:“頓頓有肉吃。”

王記者:“……”這好像不太符合無產階級價值觀。

顧立春隻好在旁邊補充解釋:“他的理想是讓全世界的無產階級都有飯吃。”

王記者“哦”了一聲,這還差不多。

……

王記者是在第二天下午離開五場的,據說是滿載而歸。

三天後,王記者關於紅河農場的文章刊登在《東雲日報》上,還是在頭版,占的版麵很大,圖文並茂。

顧立春飛快地瀏覽一遍,文章充滿了溢美之詞,寫得很用心很有誠意。

鄧場看了,直搖頭:“這個王記者寫得還不如你,陳詞濫調,中規中矩。”顧立春的文字時不時地讓人渾身一震,或是會心一笑,反正隨便一看就能記個大概。這位記者的文字看了就看了,在心裡留不下深刻印象。

至於朱書記的評價,那就是一個字“好”。

對於上報紙這事,顧立春還沒有彆人激動,看過就放到一邊去了。不過,出於職業精神,他還是回王記者寫了一封熱情洋溢的信,並寄了些農場特產。

同時,顧立春也收到了姑姑一家的來信,沒錯,一家四口都給他寫信了。

姑姑的信足足有三頁紙,除了一些家裡的事就是各種誇讚。姑父楊愛國的信更長,四頁。信裡不但各種誇,還各種激勵他要再接再厲,繼續努力等等。信裡還說,王有才聽到自己的堂弟如此不堪一擊,不禁惱羞成怒,但又無計可施,因為王有成是勞模,調動工作提都不好提。顧立春從字裡行間都能感受到他的舒爽和得意。

不過,楊愛國還是囑咐他要萬事小心。同時,做為年輕人一定要仔細甄彆帶著糖衣的炮、彈,千萬不要被人腐蝕。其他的,等暑假回去見麵詳談。

表哥的信很簡單,隻有半頁紙;楊珠珠的信有兩頁紙,內容很豐富,有漢字還有拚音還有畫,反正連猜帶蒙也知道大致內容。總體意思就是我暑假要回去了,回去我要好好玩,要下河摸魚,爬樹,還想去摘野果等等。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