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六十九章 駟車庶長(第二更)(2 / 2)

秦時小說家 偶米粉 10174 字 2個月前

禮畢,朝會為之開始,長史王綰便宣示了朝會主題。

其一,廷尉六署歸總稟報嫪毐謀逆罪結案情形!

其二,議決國正監請整肅吏治之上書!

其三,議決秦國要塞大將換防事!

其四:針對關東列國的國政簡略!

其五:修建河渠之事!

如此五件大事,事事皆大,但對於文信候一脈的軍政官吏來說,似乎有些陌生?對於遠臣邊將們更是如此,一陣疑惑,紛紛不經意地看了看文官首位的文信侯。

見呂不韋一臉微笑氣度如常,諸人油然生出了敬佩之心,想來是因為大朝會之事涉及隱秘,文信候沒有告知他們,處高而守密,公心也!

進入大朝會議程,近年來新上位的廷尉第一個出座,亦是贏秦一族的宗室,名為贏騰,走到專供通報重大事宜的王座階下的中央書案前。

看也不看麵前展開的一大卷竹簡,便字字擲地地備細稟報了嫪毐罪案的處置經過、依據律條並諸般刑罰人數。語畢,請朝臣議論之!

嫪毐亂秦人神共憤,誰能異議?廷尉贏騰的大事件為之落下,收攏竹簡,歸於原位,殿中便是哄然一聲:臣無異議!

聞下首密密麻麻的群臣之語,端坐上首的秦王政目光巡睃一周,平天冠微微而動,單手微微伸向條案上的鎮木,似乎有所言。

“臣有異議!”

然而,還未等秦王政多言,下首武官群體中,便是有一人突然挺身而起。

“何人異議?”

長史王綰依例發問。

“鹹陽令兼領鹹陽將軍,蒙恬。”

身披暗黑色的重甲,頭盔加持,踏步在中央之位,拱手一禮,年青軍將自報官職姓名,此乃秦廷禮儀,未敢廢也。

“當殿申明。”

王綰又是依例一句,語畢,深深的看了蒙恬一眼,神情歸位,餘光瞥向文官群體中的首位文信候呂不韋。

觀此景象,周清同樣有所感,眼中光芒明滅不已,對著身側的老廷尉贏賁看去,正好贏賁的目光也看向自己,四目相對,輕輕一笑,目光彙聚蒙恬身上。

“臣曾參與平亂,親手查獲嫪毐在雍城密室之若乾罪行憑據。查獲之時,臣曾預審嫪毐心腹同黨數十人,得供詞百餘篇。”

“亂事平息,臣已將憑據與供詞悉數交廷尉府依法勘定。今日大朝,此案歸總了結,臣所查獲諸多憑據之所涉罪人,卻隻字未提。蒙恬敢問廷尉:秦法可有疏忽,可有法外之人?”

蒙恬打頭陣,此景還出乎因蘄年宮和新鄭之事晉升國尉的蒙武預料,對於自家長子,其才自然清楚,但今日大朝會,這般舉動,可是非凡。

一直以來,蒙家與文信候交情不淺,無論是老父蒙驁,還是自己,都得了文信候不少恩典,倒是長子近年來受益於秦王。

一直以來,長子蒙恬的所作所為自己也不好多說什麼,畢竟他也已經位列鹹陽令,列入卿位。瞥著正在言語緩緩的長子,又看了一眼文信候,輕輕歎息一聲。

“國法不二出。”

對於蒙恬的一大堆言語,廷尉贏騰冷冰冰一句回應道。

“既國法不二出,為何回避涉案人犯?”

蒙恬不依不饒,繼續問之。

“此事關涉重大,執法六署議決,另案呈秦王親決。”

廷尉贏騰為之快速回應。

“六署已呈秦王?”

蒙恬再問。

“尚未呈報。”

贏騰再應。

“如此,臣請準秦王。”

“昭襄王護法刻石有定:法不阿貴,王不枉法。臣請大朝公議涉案人犯!”

神情分外激昂,蒙恬轉身對著身前的王案肅然一躬,同時對著廷尉贏騰深深看去,似有此事不解決絕對不罷休的理念。

蒙恬與廷尉贏騰之間的你來我往,令章台宮內的群臣先是神色為之一愣,而後諸人神色微變,似乎突然間想到了什麼,不自覺的,一道道目光落在文信候呂不韋身上。

根據朝野傳聞,此事本是涉及文信候的,但一直沒有下文,原本以為秦王政替文信候遮掩,難不成,今日大朝會要將其揭開。

若真的如此,對於文信候來講,是一個致命打擊,但對於秦王政來講,同樣是一個不好的名聲,有辱於顏麵,有辱於秦國也。

“既有異議,唯王決之。”

廷尉贏騰繼續言語,沒有任何停下,而且聽其言,似乎越來越洪亮。

在其身側靜靜聆聽的周清為之眼中亮光忽閃,本已經預料到今日會有大事,但大事這般而出,還是超出自己的料想。

“嫪毐罪案涉及太後,本王尚不敢徇私。今日國中,寧有貴逾太後者?既有此等事,準鹹陽令蒙恬所請,老廷尉公示案情憑據。”

終於,對於鹹陽令蒙恬與廷尉贏騰的爭論,那一直端坐於上首的秦王政出言,聲音帶著清冷,帶著一絲酷然,更是有一絲決然。

“老臣遵命。”

“平亂查獲之書信物證等,共三百六十三件,預審證詞三十一卷。全部證據證詞,足以證明文信侯呂不韋涉嫪毐罪案甚深。老臣將執法六署勘定之證據與事實一一稟報,但憑大朝議決。”

廷尉贏騰準備很是充分,上首的秦王政之語剛落,其人便是朗聲而語,揮手拿過一卷竹簡,高聲而語,回音震蕩此刻寂靜無聲的章台宮。

其語剛落,整個章台宮內,近一半的秦吏為之神色驟變,為之不可置信。

大王真的要將此事公布,要將文信候呂不韋給予最致命的打擊!

舉殿驚愕之中,如寒冬之刃一般的冷酷之音在章台宮中持續彌漫,一件件說起了案件緣由,從呂不韋邯鄲始遇孝文先王,到嫪毐被呂不韋收為門客,再到呂不韋派人將嫪毐假閹,再到秘密送入宮闈。

全過程除了未具體涉及呂不韋與太後私情,因而使呂不韋製作假閹之舉顯得突兀外,件件有據,整整說了一個時辰有餘。

舉殿大臣如夢魘一般死寂,依附於文信候呂不韋一脈的所有秦吏更是心驚肉跳。如此等等令人不齒的行徑,竟是文信侯做的?

果真如此,匪夷所思!

在秦國,在天下,嫪毐早已經是臭名昭著了。可誰能想到,弄出這個為世人鄙夷、唾棄、辱罵不斷的人,竟然是輔佐三代秦王的曠世相邦呂不韋?

隨著老廷尉的清冷肅殺之語,大臣們都死死盯住了煌煌首相座上的呂不韋,也盯住了高高王座上的秦王政,這等事情他們心中已經有了預料,但他們現在所等待的是最後之決斷。

“敢問文信侯,廷尉所列可是事實?”

整整一個多時辰,鹹陽令蒙恬沒有歸位,聞廷尉贏騰語畢,旋即身軀微轉,看向一側的文信候高聲追問。

到了這個時候,無論再說什麼,都是枉然,麵色蒼白的呂不韋,艱難地踏步而動,行至中央之位,對著秦王政深深一躬,又對著殿中大臣們深深一躬,一句話沒有說,徑自出殿去了。,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