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五章 諸夏一統(第四更求票票)(2 / 2)

秦時小說家 偶米粉 5477 字 2個月前

“不論韓非之人,僅僅這卷《韓非子》,韓非必將留名史冊,明耀千古。葉騰曾聞,《韓非子》之書乃是當初武真君獻給秦王的。”

“想來武真君對《韓非子》揣摩更為透徹,葉騰所得不過一隅也。”

對著葉騰點點頭,入座上首,亦是隨意翻閱起葉騰已經閱覽過的《韓非子》,一邊隨意而看,一邊聽著葉騰拱手謙遜之語。

《韓非子》是一卷什麼樣的書,自己自然知曉,但自己想要知道葉騰對其的評價,身為整治南陽地超過十年的大臣,應該有很深的感悟。

“然則,以治國之道論,《韓非子》有持法不堅之疑,有偏重權謀之向。此點,與《商君書》大為不同也!”

“《商君書》唯法是從,反對法外行權,權外弄術。此所以孝公商君兩強無猜而精誠如一也,此所以大秦百餘年國中無大亂也!”

“《韓非子》以權限法,以術為途,法典政令可能淪為權力之工具。如此,名為法術勢相互製約,實則法治威力大大減弱。果真如此,法治堪憂也。”

既然選擇進入秦國,於當今秦王的喜好自是有所耳聞,還在南陽地的時候,《商君書》就已經翻閱不下十遍,葉騰很是欣賞。

如今又讀《韓非子》,對比《商君書》,則是有更深的感悟,整體而論,韓非的法家之論更為係列和具體,但相較之商君的法卻多了一絲權謀縱橫之感。

一語落,此為自己數日來所得,不知武真君如何評判。

“哈哈哈,葉騰,你能夠看出這些,看來近些時日,你對於法家之學也精研不少,想來你也能夠看出其它的東西。”

“《韓非子》之書之所以為大王喜愛,你之所言不過一縷弊端,但較之《韓非子》帶來的東西,那才是為大王所喜歡的。”

“葉騰,你如今統轄南陽地,南陽地處緊要,依你之見,將來秦國大軍東出,首要為誰?”

對著葉騰很是的頷首以對,能夠看出這些,說明其人已經在《韓非子》上下過很多功夫,更有《商君書》的底蘊,將來在秦廷更進一步不難。

合上手中隨意拿過的書,一旁使者徐徐而至,斟倒茶水,沒有在《韓非子》這個話題上多做停留,又是一問道出。

“武真君所言甚是,葉騰銘記於心。”

“南陽之地為秦國、韓國、魏國、楚國四國相錯,若然它日秦國東出,首要之地,葉騰以為必是韓國,先取弱韓,分化三晉,遠交齊國與燕國,進而吞滅三晉。”

“若有行人署大才相佐,三晉在手輕而易舉,其後便是可圖北方燕國、南下楚國、東進齊國!”

葉騰心有所感,於武真君所言《韓非子》之為大王喜愛之原因,自己自是發覺,的確,比起《商君書》,《韓非子》多了許多權謀縱橫。

但俯覽而下,一切種種卻都是在君王之下,分化群臣之力,彙聚中央,集合君王之權,若是依照《韓非子》,怕是將來大王權柄之盛當前無古人。

當然,那些並不是自己所思量的,拱手又是一禮,說道自己所謀的秦國東出之路線,口中雖沉穩低語,但神色卻不自覺的有些激動起來。

“哦,首要攻滅三晉之後,為何會先圖北方燕國呢?而非南下楚國呢?”

輕輕端過條案上使者斟倒的茶水,隨意把玩著,迎著葉騰看過來的目光,再次問道。

“燕國之地,民少而國弱,楚國之地,遼闊而底蘊充足,倘若秦國攻滅三晉,當可攜帶大勢,一舉平定燕國,而對於楚國,確須得舉國大戰。”

“故而,葉騰愚見,攻滅三晉之後,當先燕國,而後楚國,至於齊國,期時已成定局!”

條案後的葉騰,挺立身軀,將口中之謀略徐徐道出,無論如何,三晉之中原要地是必須率先占據的,而後由弱小之燕國,對峙南下之強楚。

齊國雖也是大國,但據傳數十年來,軍備不整,更是有丞相後勝亂權,更有一點是齊國數十年來與秦國交好,隻要重金而下,齊國當十有八九和在長平之戰一樣,坐山觀虎鬥,兩不相幫。

而兩不相幫,便是對於秦國最大的幫助,到時,山東六國先後而滅,齊國國祚的存亡也在大秦一念之間,誠如是,諸夏一統,一天下可成。

“大善!”

“葉騰,帶上東西,隨我入宮!”,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