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九章 滅韓(求票票)(2 / 2)

秦時小說家 偶米粉 6498 字 2個月前

夏收之日到來的很快,每逢此日,秦王政都要率領一班重臣行走渭水兩岸,行走在關內各處,一觀倉廩充實,一觀郡縣府庫,一觀賦稅平衡。

今歲,秦王政則是率領一行人開上了涇水瓠口,沿著鄭國渠東下,一路之上,鄭國渠滋養的良田所在,儘皆大豐收,看著一位位農人辛勤的勞作在田畝之上,看著他們將穀物收起的歡悅,秦王政亦是喜意頓生。

沿著鄭國渠一路東來,秦國君臣撫今追昔無不萬般感慨。當年的荒莽山塬,如今已經綠樹成蔭,兩岸楊柳夾著一條滾滾滔滔的大渠逶迤東去。

時有一道道支渠在林木夾持中深入茫茫沃野,昔日白塵翻滾的荒涼渭北鹽堿地,已經是田疇縱橫村莊相連雞鳴狗吠的人煙稠密地帶了。

作為當年的河渠丞與河渠令,鄭國與李斯近年來亦是在關注此地,親身曆經關中巨變,無不萬般感慨,二人因鄭國渠臻至如今高位,但看今日老秦人豐收壯舉,心中無比滿足。

李斯奮然,欲要同身側的鄭國一論往昔,卻是觀其默然不語,隻是兩眼熱淚卻滾滾而出,無以成言,身為水家水工,如此之功,死而無憾。

“這個時日,想來武真君此刻所在的蜀郡亦是這般盛況吧。”

“哈哈哈,每歲來臨鄭國渠,寡人便是身感大田令之無上功勞,昔者,武真君便是建言寡人封賜大田令君候,寡人深以為然,可惜,卻被大田令拒絕。”

“如今,關中百萬之人受益,大田令之功,遺澤千古,縱然封賜君候,亦是不能夠聊表寡然心意,韓非先生,你觀這鄭國渠如何?”

此次帶著群臣前往鄭國渠,一邊視察農事,一邊商討國事。臨行之前,秦王政便有決意,此行之要,在於教韓非明白秦國殷實富強,而韓國必將衰弱之淪亡。

使韓非棄其孤忠而真心留秦助秦,近來韓非雖為假丞相之副手大吏,也相召多次,但秦王政能夠感知其心,悵然許久,然……未敢放棄。

一語落,身側的群臣不自覺將目光儘皆彙聚在韓非身上,近月來,大王對於此人的重視,無人不知,若是此等榮幸落在他們身上,怕是都高興的睡不著了,這位倒好,仍是那般的倨傲和冷漠。

“鄭國渠成,關中多出數百萬良田,百萬秦人受益,秦國國力陡升十倍以上。”

不複老韓人使者的粗布麻衣,取而代之則是紫衣貴袍,雖不合秦廷禮儀,但並無人多說,眼觀眼前那一眼看不到邊際的藜麥之田,熱浪滾滾,鼻息間充斥著彆樣的氣息。

韓非那俊逸的麵上掠過一絲茫然,聞秦王政語,拱手而道,甚是言簡意賅。

“哈哈,韓非先生所言甚是。”

秦王政輕笑一聲,麵上雖有淡淡的失望,本以為韓非會多說一些的。今日讓其一觀鄭國渠,口中更是提及蜀郡武真君,更是隱含湔堋水利。

如今大秦國力蒸蒸日盛,坐擁關中、成都兩處天府之地,而韓國有什麼?唯一堪稱府庫重要來源的南陽地,如今也納入秦國輿圖之內。

數息之後,意興闌珊,沒有行走太遠,便是歸於行宮,三日之後,一行人走走停停,終於在洛水的入水之口停下,紮營而立,軍帳而起。

“經濟諸事有大田令總操持,寡人放心,朝野放心。”

“今日朝會隻議一事,秦國新政之期已大見成效,大舉東出勢在必然。如此,東出之首要目標何在,便是今日議題。”

一夜歇息,次日清晨君臣幕府朝會,群臣原本想來,在鄭國渠旁的朝會上,大王定然是要計議農事。不想,秦王隻在開首說了幾句農事,便是轉向另一個話題。

群臣驚訝,王綰、李斯、尉繚等亦是如此,因為此事大王在數年來已經與中樞重臣會商多次,曆來不公諸朝會之上。

但隨後看著大王的目光落處,一道紫衣身影沉浮於眼眸深處,頓時,諸人心中惶然,這才緩緩的靜下心來,大王對於韓非還真是用心良苦。

“臣李斯以為,秦國東出,以滅韓為第一!”

“韓為天下腹心,秦之有韓,若人有腹心之患也。先攻韓國,則秦對六國用兵便有關外根基之地。若越過韓國而先取他國,則難保韓國不作後方之亂。一旦滅韓,其他五國則可相機而動。此乃方略之要。”

既是明悟大王意圖,李斯決意第一個出言,起身一禮,看向上首,儘速使議題明朗而逼韓非儘早說話,也好使得韓非之事儘快塵埃落地。

“長史所言,老夫亦認同,滅韓為第一要務!”

隨其後,國尉尉繚輕捋頷下短須,輕緩言之。

“臣所見略同!”

廷尉王綰亦是拱手應道。

“先兵滅韓,以圖三晉,此為良謀,臣亦是讚同!”

藍田大營前將軍蒙恬身披重甲,脆朗之音而起,拱手一禮。

“韓國名存實亡,滅韓正是先易後難,上策!”

行人署上卿姚賈的聲音則格外響亮。

“國事涉韓,萬望先生見諒。”

秦王政輕輕頷首,而後有覺不妥,又對著韓非的所在遙相拱手。

“韓國,不可滅也!”,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