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七章 百家存亡(大章)(2 / 2)

秦時小說家 偶米粉 7897 字 2個月前

寬大而又精致的馬車內部,一絲絲涼爽的氣息傳遞,比起外麵的燥熱驕陽,舒適甚多,當然,與此刻三人的修為來說,寒熱不侵,尋常的天候變化並無大礙。

從關外大營歸來,焰靈姬好似終於完成了一個大任務一般,整個人貼身偎依在周清懷中,一隻柔嫩的小手不斷虛空火焰明滅。

魅語綿綿,如蘭淡雅的幽香彌漫,整個人顯得慵懶無比,加上渾身上下單薄無比的赤紅色紗衣,更是誘人多矣。

“薊城之內,雁春君的兒子被殺,其人心智有損,行事越發猖狂,引得薊城內想當多的人不滿。”

“這般下去,以燕丹的隱忍和墨家、農家的助力,雁春君支撐不了多久。”

燕國的局勢,也一直在掌控之中,宗瓊傳遞來的文書沒有斷絕,是故,先行一步將墨鴉與白鳳派遣過去,以防不測。

畢竟,如今的燕丹身邊,可是聚攏不小的勢力。感受著懷中那柔軟的嬌軀,隻手隨意把玩著,不多時,似是整個馬車內的溫度憑空升高數分。

“除了法家士子將秦國奉為法家樂土以外,其餘的諸子百家不入秦,已成規則一般。”

“而在百家之中,勢力最為龐大的當屬墨家、農家、儒家,其餘百家遠不如這三家,去歲,大人親至小聖賢莊,以儒家向來的中庸之道。”

“在局勢尚未完全明朗之前,不會輕易選擇的,而墨家與農家不一樣,他們兩家多有遊俠之人,這是法家天然的敵對者。”

列國相爭,不如說諸子百家沉澱後的理念之爭,以秦國代表的法家之道若然一天下大勢,那麼,農家、墨家等百家將沒有半點容身之所。

所以,他們不可能束手就擒,定然選擇反抗,單獨的一家不可能對抗獨強之秦國,唯有借助諸國之力,方有可能。

亦是清涼的淺紫色紗衣著身,曼妙的身姿而顯,玲瓏淡雅,韻味彌漫,盤膝而坐,周身淺淺的玄光湧動,無視焰靈姬的小動作,此女……畢竟為百越之人。

“燕丹的身邊已經有了一顆棋子,他翻不出什麼花樣的。”

“本君所為,不過將一天下道路上的攔阻石塊一一搬開,順水渠成,滅六國,匡諸夏,萬民和泰,永福安詳。”

有著自己為其製造的身份,娥皇已經為燕國太子妃,代替原有歲月長河中東君焱妃的位置,但想來會有一個不一樣的結果。

從關外大營奔至函穀關,花費的時間不長,不過兩日而已,軍令文書早已傳送之鹹陽宮,過了函穀關,速度更加之快了。

巳時而入,緣由重甲騎兵的緣故,在未時剛剛過去,兩支千人騎兵隊停留在藍田大營,蒙武、王翦、周清一行軍將行入鹹陽。

芊紅與焰靈姬先行返回府邸之中,一行十三人身披各色重甲之軍將由東城門而入,在早已等待的衛尉李仲帶領下,奔至興樂宮。

“李仲,據傳當日趙國那兩名刺客現身興樂宮,你被他們重創了?”

身披暗黑色重家,腰腹長劍,論關係,李仲乃是李信的遠支一脈,而李信又是剛成君蔡澤推薦之人,自然被大王重視。

其人在一側領路,周清靈覺籠罩起身,輕語之。

“這……,李仲慚愧,修為不精,竟連他們的一擊都未能攔阻,好在有武真君留在大王身上的護持之力,不然大王危矣。”

“其後,宮廷左右護法出,將那二人擒拿,在下修養多日,算是痊愈。”

提及此事,李仲便是神色羞赧,非大王大度,不將那日之事的怒火發到自己身上,怕是自己也已經身首各異了,受了那二人一擊,便是昏闕過去。

醒轉之後,一切之事結束。

“你為鹹陽宮衛尉,修為才剛入先天,不足多矣。”

“待會見過大王之後,我會薦你至右護法門下每日修行一個時辰,由他指點於你,待你修為入先天巔峰之後,當再行決斷,想來大王不會拒絕的。”

趙國殘劍、趙飛雪刺殺大王出乎自己之預料,難保不成接下來百家還有暗手,自己雖能夠感受天機,但畢竟虛冥多矣。

在鹹陽宮內,李仲能夠支撐的時間長些,以宗全、東君他們的修為,也可急速而至,可保無憂。

“李仲謝過武真君!”

豁然間,李仲麵上勃然大喜,鹹陽宮內,誰人不知武真君修為超凡,儘管要指點自己的是宮廷右護法,但那也是武真君的師侄,一身修為入化神的。

指點自己一個先天武者,綽綽有餘,萬萬想不到武真君會給予自己這般機緣,以大王對武真君的寵愛,此事可成。

“哈哈哈,武真君給你這個修煉之機,你可要好好把握住,切莫再次發生。”

“我觀宮內守衛還可以巡邏的更嚴密一點!”

同行的上將軍蒙武朗聲大笑,看著李仲那神色激動的模樣,心有所感,一路之上,也消息知曉當日刺殺之事了,非武真君留下的暗手,怕是真的危矣。

不過,那也是李仲與一行守衛實力不濟的緣故,在戰場之上,化神武者雖強,但戰陣之下,他們也支撐不了多久。

宮廷之內,乃是精銳至極的黑龍重甲兵,如果配合有序,也足以堅持護法等人快速感知。

“李仲定不會讓大王失望,定不會讓上將軍失望。”

李仲再次躬身一身,此行的軍將中,幾乎所有的層級都比自己高,上次,因為麗良人的緣故,讓那兩位刺客近身,接下來,他們不會有機會了。

“仲弟,你雖然深宮之內,但個中凶險不在戰場之下,不可大意!”

李信隨後倒也是低語一聲,身為上一任的宮中衛尉,對於李仲的這個工作,了解的很清楚,看似沒有戰場上的喋血場麵,但卻隨時麵臨內外壓力。

一個不小心,便會有覆身之危。

“兄長,李仲會的。”

神情凝重,對於身側一位位大人之語,牢牢記在心間,不由的,步伐又穩健些許,前方領路,走過巨大的演武之長,行入熟悉的興樂宮。

鴻台四周,血氣充沛的宮廷守衛林立,森嚴超越先前數倍,少府令趙高在殿外等候,觀諸人走進,頓時笑意上前,拱手一禮。

“大王有令,上將軍蒙武、上將軍王翦、武真君等前來,當直入殿中,以述軍機!”,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