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三章 黃金火騎兵(求票票)(2 / 2)

秦時小說家 偶米粉 5593 字 2個月前

“蒙恬,你覺得李牧邊軍何以如此精銳?”

事情已成定局,不可能改變了,如此,隻有儘可能的將事情辦好,以圖功勞,聞蒙恬至於,蒙武微微點頭,兒子所言卻為麻煩之事。

想要做到如趙國那般連卻北胡千裡,非有一支足以和李牧邊軍抗衡的強大騎兵戰力,思緒滾動,蒙武麵上笑意閃爍,一邊詢問著蒙恬,一邊走向書房不遠處的架子上。

那裡擺放著許多竹簡、書籍之物,有常常翻閱的,也有不常翻閱的,都是兵家典籍,外人難以窺探,走向固定的位置,從架子上取下三冊竹簡。

“趙武靈王繼位之初,邊境對抗胡人連連失利,是故,武靈王孤身入胡,觀察胡人民風軍紀,數年之後,頗有所得,是故胡服騎射,趙國實力大增,堪為山東六國之首。”

“李牧的邊軍如此精銳,以蒙恬來看,一則是承襲了武靈王的練兵之法,多為胡人的民風軍紀,取其精華為己所用。”

“二則是連年與胡人交戰,百戰成兵,父親所言,讓蒙恬以李牧邊軍的練兵之法為本,錘煉騎兵?”

蒙恬眼中一亮,身為兵家世族,對於趙武靈王此人,當然不陌生,雖然晚節不保,但仍不失為一代雄主,如果沒有武靈王的變革,趙國數十年來,根本不可能對抗秦國。

既然有現成的例子出現,蒙恬心中一下子有底了。

“哈哈,說起來,若無今日大王之令,差點忘了這個東西,不知你二人可記得義渠國?”

兩隻手拿著三冊竹簡,行至蒙恬、蒙毅跟前,輕輕的吹了一口氣,將上麵的塵土吹走,隨後,儘數的交予蒙恬,同時又對兄弟二人看了一眼。

“義渠國!”

“此國在四十年前已經被大秦攻滅,父親何有此言?”

蒙恬沒有疑惑,回應之,接下父親遞過來的三冊竹簡,並未打開。

“義渠國,乃是大周平王歲月,犬戎攻破鎬京之後,西方狄戎的一支義渠戎脫離大周自立一國,國號為義渠,史載義渠國之始。”

“春秋以來,勁敵主要為秦國,雖屢屢被秦國戰敗,但也多次戰敗秦國,疆域最為遼闊之時,北達河套,西至隴西,南達渭水,是義渠最為強大之時。”

“但在秦國惠文王、昭襄王歲月,不斷給予攻伐,不斷給予削弱,再加上宣太後之謀,一舉除掉義渠駭,滅掉義渠國。

蒙毅雖不知父親何意,但還是簡單的義渠國史說道而出,自春秋以來的歲月,義渠國堪為秦國在北方的勁敵,尤其是在惠文王歲月,若沒有義渠國的侵擾,早就東出大有戰果。

因為義渠國,東出的時間被拖延至昭襄王歲月,是故,昭襄王繼位之初,便是想要將義渠國除掉,謀劃多年,一舉功成,半點機會都沒有留給義渠人。

“不錯,義渠國乃狄戎各國中,實力乃是頗強的一支,若是還有義渠國的存在,也不會有匈奴的出現,商君變法之後,新軍鑄就,可是在騎兵之上,仍大有不敵義渠之兵,不然義渠國也不會給秦國帶來這麼大的困擾。”

“在昭襄王繼位之初,義渠駭駐守在鹹陽,而穰侯與武安君,乃至你們的祖父都曾參與攻滅義渠國,其中尤以穰侯謀劃最深。”

“在謀略義渠國的歲月,曾多次派人深入義渠國,欲要將其狄戎騎兵強大之法落在老秦人身上,此法雖成,但在攻滅義渠之後,穰侯還沒來得及施展,就被昭襄王罷黜,引以為憾。”

對於穰侯的事情,蒙武沒有多言,對於秦廷來說,不是一件光彩之事,但穰侯留下的義渠國騎兵強大之法卻是好東西。

穰侯死後,不久長平之戰起,數十年來,國政有些不穩,以至於兵書蒙塵,非蒙恬今日提及要訓練騎兵,自己也想不到這一點。

“父親,難道這三卷竹簡便是穰侯留下來的東西?”

刹那間,蒙恬神色大喜,心中激動非凡,連忙盤身坐在書房的地板之上,將三冊竹簡放在地板上,取出一卷,徐徐打開,入眼處,果然是穰侯所語,細細一觀,正是關於義渠國騎兵之道。

“穰侯離開鹹陽的時候,曾將此兵書留於武安君,武安君臨死之前,將一些東西留給了你們祖父,這三卷是義渠國騎兵強大之道與訓練之道。”

“作為能夠壓製如今匈奴的義渠國,或許在兵革之利上不必如今匈奴,但戰法卻可以汲取精華,這三卷兵書你就帶在身上吧。”

“身處九原大營,你當詳細讀之,以其要訣錘煉騎兵,領略其精華,如此,也算不枉費穰侯、武安君、父親當年的一番心意。”

兵書之道,從來都是跨越歲月長河的,其內講述的不僅僅是兵戈之器的利用,更是對於一種新的兵種詮釋,身為狄戎之人,義渠國天然有著對於騎兵的優勢。

在大草原上,簡直就是如魚得水,此三卷兵書雖有大用,但還要看蒙恬是否能夠從中參悟出什麼,不過,蒙恬一直以來都沒有讓自己失望過。,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