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三章 一法一治(求票票)(2 / 2)

秦時小說家 偶米粉 6146 字 2個月前

“此次滅韓,在臣看來,無需主動主力大軍,隻消偏師出動便可,至於老秦主力,當以圖滅趙大戰!”

上將軍王翦隨其後,亦是披著重重的黑色甲衣,清朗一笑,對於殿中爭論,沒有多言,隻是談及兵事,滅韓之後,就是滅趙,自己也得提前做好準備。

隨其後,群臣在殿中繼續商討諸般事。

“秦國一天下,大義而出,武真侯、國尉等所言甚當。”

“滅韓大計,不存王族社稷,不存其國新鄭,務必使得韓國根基堅實,不成接下後患,至於其餘山東五國,情勢多變,應時而定。”

又是一個時辰過去。

秦王政從條案後起身,定下這般。

於此,群臣沒有太大異議,廷尉王綰也頷首以對,大王也說了,韓國之地因為重要,故而須得大力整頓,但其餘五國說不準。

換言之,山東六國可能變幻不一,天下大事也得一步步定下,若有變化,也可隨時變動。

******

“再有三月有餘,便是立春之日,寡人已經著相邦府邸下發王書,在立春之日,開啟大朝會。”

“以聽各方重臣、郡守、守備軍將所說秦國內務,穩定國本,諸般而畢,寡人便是決意滅韓,武真侯以為何?”

值申時,事情了畢,秦王政同周清在興樂宮內的偏殿隨意而進,近五年來,秦國上下府庫殷實,無論是蜀郡水利通達,還是鄭國渠惠及關中。

糧倉擴增數倍,各地的官吏也已經曆經三輪,換上精通秦法的官吏,更好的將秦法施行整個秦國上下,東出攻滅六國,首要之本,便是秦國內部穩定如初。

為此,蜀郡的蜀山已經滅掉。

為了應對北方匈奴有可能的動作,也已經派遣蒙恬練兵九原大營。

為了應對攻略三晉之時楚國和魏國的動靜,南陽之地也已經陳兵甚多,行人署上卿姚賈在三晉,頓弱在燕齊,邦交之策也有大動靜。

諸般種種彙聚一隅,秦王政麵上甚喜,雖然攻滅山東會耗費頗多時間、精力,但為了這一天,秦國已經等待太久了。

“此等恢宏盛事,玄清與有榮焉。”

能夠親眼一觀千古一國的出現,周清亦是有些期待。

“之前趙高歸宮之時,曾言,韓非先生在渭水之旁出現,所為又是存韓?”

身側無外人,秦王政話鋒一轉,便是落在了韓非身上,對於韓非,終究還是有著一股彆樣的看重之意,可惜其人太過於執拗。

尋找王弟,想來目的不外如是。

“韓國不存乃是大勢所趨。”

“韓非一人攔阻不了。”

周清頷首以對,其人再上《存韓書》,而王兄沒有任何理會,已經說明了道理。

在渭水之旁,自己也曾說道許多,希望韓非能夠聽進去,不然,一切都將挽回不了。

隨後,秦王政沒有任何回應,行入興樂宮另一處偏殿之內,公子扶蘇與天明正在讀書,聽其所語,乃是《商君書》。

後宮內的其餘新生公子與公主尚小,正在撫養之中,不以為教。

“韓子有大道之才,奈何無天下之心。”

“昔者,為護持秦法,商君走上祭壇,雖為殘留老士族咒罵,但惠文先王執意行之,方有大秦今日,如果去歲韓子真的應從寡人邀請,為秦國所謀。”

“寡人自忖,絕對會保留韓國社稷、宗廟的。”

“但……,罷了,罷了,方才廳殿之內,王翦曾語,攻滅韓國無需大軍主力,隻消偏師,寡人覺得南陽守騰足以,有著關外蒙武壓陣,以葉騰對於韓國的了解,輕而易舉。”

耳邊回旋著《商君書》之語,秦王政無比熟悉的東西,數年前,從王弟所獻之書中知曉韓非的文章,便是神交已久。

沒曾想,如今卻是變成這般一個模樣,腦海中那欲要重演當初孝公、商君攜手強秦的美談不存,秦王政心中深深慨歎。

旋即,身軀一轉,看向王弟,既然打定主意,那麼,韓國必定要滅的,但出動兩位上將軍太過於高看韓國,以如今南陽一地的實力,足以。

而且,期時有著王弟在前掠陣,穩固韓國舊地,紮實三晉要道根基,秦王政更為放心。

韓國舊地穩定,接下來攻趙、攻魏才更加順暢。,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