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五十章 複見昊天(求票票)(2 / 2)

秦時小說家 偶米粉 8845 字 2個月前

“李牧擁兵自重。”

“李牧與郭開榮辱與共,結成了一黨。”

“李牧報郭開兩次舉薦之恩,要助郭開自立為趙王!”

“李牧素來不尊王命,這次要獨霸趙國了!”

“李牧如今添為武安君,手握趙國重兵,即將領國政也!”

“……”

諸般種種不一而足。

幕府軍帳內,隨著一次次的軍中軍策分析,李牧也逐漸感受到那股彆樣的氣息,又聽得那般流言,仰天大笑不已,眉眼之間,不自覺的充滿滾滾熱淚。

“趙人之愚,恒不記當年長平大戰之流言哉!”

昔年,秦將武安君白起與趙國上將軍長平之戰,堅持兩年之後,秦國未可繼續支撐,乃使得流言傳入邯鄲,令大王撤下廉頗將軍。

如今,一般無二的計謀出現,卻偏偏有那麼多人相信,誠乎可憐!

李牧之心,不由的沉了許多。

在秦國主力沒有被真正的擊退之前,一切舉事的行動都會成為葬送趙國的戰機,而以自己對於王翦的了解,他是絕對不會錯過這個戰機的。

諸般流言盛行的半月之後。

上卿郭開再次帶著大量的糧草輜重與大量的車馬財貨來到了李牧軍中。

簡言大意:李牧在此地抗秦辛勞有功,大王憐憫多矣,故而,以武安之城,加封一百裡為封地,加兩萬戶為食邑。

這一次,李牧沒有給郭開麵子,連軍中酒宴都沒有舉行,甚至於連郭開都不見了,軍令司馬尚將車馬財貨儘數退回邯鄲。

饒是如此,流言依舊,而武安君李牧也日益為朝野上下所非議。

但對於郭開來說,似乎……樂見如此,一次見不到李牧,就各十天半個月,再來一次,每一次,都聲勢浩大,引得諸多郡縣知曉,每一次都大張旗鼓。

李牧越是不見,郭開在邯鄲朝堂之上於趙王遷的溢美之詞越多,連帶手下的人也是如此。

諸般——功蓋吳白;實乃趙國柱石;實乃趙國中流砥柱;實乃趙國中興的象征;實乃趙國戰勝秦國的唯一之人。

趙王遷聞此,也是大笑不已,既然國有此臣,定當依從郭開之意,大肆封賞一二,如此,太行山井陘口俊英簽,諸般來至邯鄲的賞賜堆積如山。

加上從邯鄲而來的大量宮人與車馬,一時間,整肅如山的邊軍營地出現了從來沒有過的混亂景象。

一個是昏聵無能已經昭著朝野的君王,一個是掌控無道昏君的奸佞之臣,兩人垂青李牧,剽悍的趙人如何不憤憤然作色?

也許,真有古語一眼。

國有奸佞,天降災禍以為示警!

八月時分,正值整個趙國上下由李牧的事情紛擾不已之時,李牧先前所鎮守的代郡為之地動!

整個郡縣麾下二十多個縣房屋坍塌大半,大地之上,出現一道道裂縫,寬細不一,最寬處,足有三十丈有餘,而後,整個代郡之地為之天氣彆樣的燥熱起來。

旱災出現!

牛羊多有死傷!

瘟疫初顯!

大量的耕地化作荒蕪!

加上每年的賦稅剛剛上交,所剩不多,若有田畝出產,還能夠堅持一二,如今卻是……徐徐的進入饑饉歲月。

天災落下!

消息傳蕩整個趙國朝野上下,然則,邯鄲之內,恍若沒有那般消息,趙王遷仍舊在深宮無道自己的玩樂,郭開仍舊在自己的府邸和李牧軍營來回而動。

中樞之內,沒有一則令下,沒有一件文書批閱,聽任饑民逃竄東側的燕國與北邊茫茫草原諸敵,當其時,又有流言在趙國傳蕩。

“乾坤大裂,上天示警,主趙國文武兩奸勾連亂國!”

“天降大災,地生白毛,主災禍之地有奸佞之人!”

……

無論是前者,還是後者,無論是文武兩奸,還是代郡的奸佞,流入一位位趙國之民的耳中,無疑的,所指向都是郭開與如今風頭正盛的武安君李牧。

流言傳入大軍幕府,李牧聞此,沒有任何回應落下。

數十年來,李牧十萬邊軍常駐雲中、雁門、代郡等地,代郡更是糧草輜重的堅實之地,如今代郡受災,李牧自覺不能夠坐視不理。

旋即,一道道文書傳入邯鄲。

可……等待數日,沒有任何批複!

如此,李牧沒有任何遲疑,直接傳令雲中大軍以軍營輜重賑災,同時派出司馬尚前往邯鄲,欲要親自一見大王。

但司馬尚行入邯鄲之內,卻是連王宮之門都進不去,如此,思忖數息,前往去找春平君,也是找不到,一應趙國元老重臣也是無用。

隻得無奈的前往郭開府邸之上。

“哦,武安君要救災民立聲望麼?”

“此為大妙,隻要武安君親入邯鄲,隨老夫一同進宮見大王,老夫便助他一力!”

郭開朗朗一笑,很是親切之感,然則,言語間,卻是夾雜彆樣的深意。

司馬尚聞之,無聲返回軍中。

一應國政掌握在郭開手中,邯鄲之內的王室重臣也未敢多有行動,觀司馬尚沒有任何收獲離去,亦是不自覺的有些憤怒。

若非李牧執意不舉事,焉得有如今狀況!

真可謂姑息養奸,以至於如今奸佞難以鏟除。

隨其後,又是一道道流言從邯鄲之內湧出,夾雜此刻早已混亂不堪的趙國朝野上下,回蕩在一位位趙國之民的耳邊。

“昊天呐,何以如此對待趙國啊!”

“何以如此對待李牧!”

幕府軍帳之內,李牧重甲披身,腰腹長劍,聞司馬尚回應,仰天長嘯,滿臉悲壯無助,眼眶之中,再也壓抑不住滾滾熱淚。,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