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八十三章 聽話就好(求票票)(2 / 2)

秦時小說家 偶米粉 9361 字 2個月前

“除奸不求滅貴!”

“此為上將軍三策,臣以為不無道理,但先前鹹陽令所言,也是隱患。”

總結上將軍所言重重,廷尉點點頭,語落,又是搖搖頭,上將軍策略是極好的,不戰而屈人之兵,既可以使得少生殺戮,也可以令仁義之名傳揚。

弊端自然也存在。

“李斯呢?”

秦王政仍沒有評價,視線落在李斯的身上。

“大秦欲要滅國,韓國不以為先例,趙國之大,民眾甚多,如今國內兵力仍有三四十萬,如果全部坑殺之,或許會令趙人更加的敵對秦國。”

“而且趙國之內,先前便是有著誅滅郭開、罷黜趙王遷之言,可見其國仍有乾臣,果然全部摧毀,則世族更為敵對。”

“從此而觀,上將軍之言,頗為上佳,可……鹹陽令與廷尉隱患,亦是存在,但……李斯之見,上將軍之策可行,起碼趙國可行,果然有患,大秦有時間給予整治。”

李斯出列,近前一語。

上將軍身為統兵上將軍,自然有這個資格提這等建議,而且還是上佳的建議,但先前中樞定策也是不差,更為具體與徹底。

就是容易令大秦與關東諸國敵對,可大秦本就不被關東諸國喜歡。

“相邦呢?”

秦王政心中亦是在不斷的思忖,王翦之法的利弊自己也有考量。

但群臣的意見也是可用。

丹鳳之眸從李斯身上挪移,落在昌平君熊啟的身上。

“啟認同上將軍之意!”

“滅國之戰,務求戰勝而敗其軍潰其心可也,勿要大肆斬首殺戮,以免趙國上下成軍作困獸之鬥。當年長平大戰,武安君坑殺趙軍數十萬降卒,反逼得趙國死心血戰而秦軍反敗。如此覆轍,不可重蹈也。”

“滅國根基,在於奪取都城、去其廟堂、除其施政之能。是故,數月之後,秦軍攻占邯鄲之後,不能如既往那般城城攻占掠奪財貨人口。”

“當年樂毅攻齊,下齊七十餘城而不能滅齊,在著力過甚也。如此覆轍,不可重蹈也。”

“而今山東諸國昏昧,各國都有奸佞盤踞廟堂,以致諸國上下大都成為一盤散沙。秦軍入邯鄲,僅僅除去奸佞而少殺世族貴胄,可免諸多世族逃亡抗秦,如此,更容易整合趙國,化入秦國之內。”

昌平君熊啟出列回應。

此策自然上佳。

並未過多遲疑,便是一語落下,針對上將軍文書所言,給予一一詮釋,給予一一的道出個中好處。

此法,可保山東諸國之力!

如今之計,自己能做的也是不多了。

“武真侯呢?”

對於上將軍所提出的策略,秦王政是滿意的。

一則,如今在前線領兵滅國的是王翦,對於趙國的局勢有著清晰判斷,而且之前自己也曾給予他足夠的權力,縱然沒有這封文書。

其策也可任意行之。

二則,如今非大爭之世,非昭襄王歲月,秦國欲要強大,必須極大削弱山東諸國戰力,坑殺之舉不少,但如今是一天下。

如何有利於一天下之策,自當為上。

群臣之意也是如此,雖然有不小的隱患,可李斯說的對,果然趙國接下來生亂,那麼,秦國還有足夠的時間與力量給予鎮壓。

給予整治。

“玄清以為,上將軍之策自然可用。”

“山東諸國中,庶民並無太大罪過,終究要以那些世族貴胄為核心,在攻占邯鄲,滅趙之後,當將原有趙國之內的世族封地之臣打亂。”

“或是遷移他處,或是給予推恩,分化其力,若然不滿,河西兩郡正需要大量民眾補充。”

周清倒是沒有太大意見。

王翦之策的核心是要在趙國豎立一個典範,給燕國、齊國、魏國、楚國等豎立一個榜樣,秦國欲要一天下,非是將諸國之軍儘數坑殺。

亦非要將諸國之世族貴胄儘數坑殺,隻要識時務,隻要聽話,隻要順從秦國法治,一切都是可以和以前一樣的。

“甚佳。”

“即如此,寡人當下達王書允諾上將軍之策。”

秦王政大喜。

上將軍之策,的確有不小的隱患。

可相較之所得,終究還是足夠的。

“大王。”

“臣以為,此策雖可行之,可……如今正有一個大好機會。”

“果然功成,此策當有足夠的威懾之力。”

伴隨秦王政話音剛落,先前歸於旁側的假丞相李斯倒又是一步踏出,拱手一禮,麵露笑意,似是有著精妙之策在胸。

語出,廳殿之內,一道道目光直接彙聚在李斯的身上,近兩年來,李斯的成長速度太快了,先是由長史晉升假丞相,而後國府之內,權柄越來越重。

更甚者,今歲以來,許多事情相召重臣的時候,往常都是有著相邦的,但有幾次,都換成假丞相李斯了,更不用說羅網還被大王任命李斯掌控。

雖然一件件事情不大,彙聚一起,足以令李斯成為秦廷之內,份量足可和昌平君熊啟並列之人。

“哦,什麼機會?”

秦王政好奇,不知李斯何意。

群臣亦是如此。

悄然間,倒是距離李斯不遠處的昌平君熊啟神色之上,雙眸深處一縷異樣光芒閃爍,似是想到了什麼,呼吸之間,恢複原樣。

“由著前少府令趙高重罪加身,李斯數月來,多執掌羅網,收攏諸多信息,近月來,羅網秘傳,韓國舊土,如今潁川郡新鄭之城,有大量的百家遊俠湧入。”

“更有大量的世族子弟出現,雖扮作商賈,可逃不過羅網的眼睛,對於他們,羅網已經監察了許久,加上羅網打入百家的密探傳信。”

“半月之內,新鄭之內當有亂象出,那些人欲要恢複韓國社稷,驅逐秦國在潁川郡,乃至南陽郡的力量,主使者更是昔日韓國新鄭的流沙。”

羅網在手,李斯對於山東諸國的些許隱秘了解的更為清楚,對於數月來潁川郡的異樣也快速得知,雖知曉,卻一直沒有動手。

因為……秦法之要,在於隻有當那些人禍亂的時候,才有罪過,否則,便不為罪過,也難以定罪,如今他們欲要舉事,恢複韓國社稷。

更是要連通韓國往昔老世族,更是合上將軍之策,對於那些人,秦國近年來並沒有太多侵擾,果然參與,當重罪懲處之。

給予山東諸國懷有異心的老世族,一個極大的警告與警醒。

朗聲之語傳出,回旋在廳殿之內。,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