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九十八章 一試天問(2 / 2)

秦時小說家 偶米粉 9220 字 2個月前

目光落在尉繚子手中的那個黑色木盒上,緊走兩步。

“大王近年來使用的劍器已然有損,且非將作少府親自督造的秦王劍,此劍乃是徐夫人為首的匠人親自打造,無論是質地,還是樣式,都是按照大王要求與大秦禮儀督造。”

“且聽徐夫人所言,此劍同楚國那把天問劍有些許相似。”

尉繚子雙手托住木盒,任憑大王將蓋子掀開,綻露其內的劍器本體,同時說道此劍的信息,左右而觀,其餘諸人的目光也是看將過來。

“楚國天問劍!”

“果然如此,它日,寡人當手握天問劍與此劍相比。”

打開木盒的蓋子,看著裡麵的一柄長劍,青銅包裹牛皮為劍鞘,三分寬的劍格與六寸長的劍柄皆是青銅一體合金打造而成。

劍身連鞘闊約四寸,長約四尺,超越普通劍氣三尺三寸甚多,重約十斤,除了劍格兩麵鑲嵌的兩條晶瑩黑玉,通體簡潔乾淨,威猛肅穆之氣非同尋常。

“好劍!”

秦王政眼中一亮,單手已經將木盒內的劍器拿出來,握在劍格上,手腕用力,長劍紋絲不動,略有好奇,看向尉繚子。

“此劍略長,故而,少府鑄劍之時,為了防止劍身輕而易舉的從劍鞘內滑出,便是將暗扣稍深了一分。”

尉繚子話音未落,麵前的秦王政已經將長劍拔出,秋水寒光,如水韻一般的光芒折射,落在興樂宮內,迸出一絲金鐵之音。

“此劍的確略長,寡人欲要將其拔出來,還真是不易。”

秦王政頷首,抽出長劍不難,欲要將劍體完全的抽出,可就不是那般容易的了,除非自己雙臂伸展極長,但此劍尋常時候,自己也無需抽出,故而不為擔憂。

“此劍甚為不錯,國尉,著有司給予賞賜。”

並未將長劍全部拔出來,放回去,揮手召過一位侍者,將黑色木盒捧入偏廳。

“數日後,燕國獻降,大王冠劍臨朝,當彰顯大秦文武之功。”

旁側,昌平君熊啟笑語。

“哈哈哈,大秦卻是彰顯文武之功了。”

“可……平天大冠,玄服錦袍,黑龍錦靴,再加上這柄頗重的長劍,大秦文武之功堪為千斤重擔也。”

感知先前那柄長劍的重量,秦王政啞然一笑,那對於自己來說,可謂是極大的挑戰,可……冠劍臨朝,的確堪為重要。

“哈哈。”

“……”

聞大王此言,殿內群臣亦是為之大笑。

“大王,數日後,燕國獻降,啟以為,還有一事可以行之,寡人可以一同頒布秦國,通告諸夏,當為大事。”

數息之後,昌平君熊啟出列,拱手深深一言。

語出,整個廳殿內陷入淺淺的寂靜。

“哦,何事?”

秦王政奇異。

“大王,燕國獻降,期時,諸夏山東六國中,當有三國之地納入秦國之土,三晉之地中,魏國更是不足為懼,齊國與秦國交好,楚國如今正值內患。”

“果然如此,大秦一天下當無攔阻,啟以為,當可趁著這等盛大之機,立下王儲,穩定國本,安定人心,以為諸夏禮儀典範。”

迎著大王看過來的目光,熊啟不急不緩的將事情道出。

而後,廳殿之內,更為之寂靜。

“立下王儲,穩定國本,安定人心。”

“哦,莫不是國尉、廷尉你等也是這般覺得?”

秦王政麵上緩緩收斂先前笑意,歸於最開始的平靜,喃喃自語一聲,有感廳殿內的異樣,視線落在尉繚子等人身上。

此事……怕非熊啟一人建言。

“大王如今膝下子嗣甚多,也當挑選一位以為王儲了。”

“春秋以來,甚多諸侯國因王儲之事導致政亂,大王雖正值壯年,然……立下王儲並不有損威嚴,反而可穩定國本根基。”

“更是大秦傳承延續的見證。”

尉繚子正色而應,立下王儲之事,自己自然是認同的,無論從哪一個方麵來講,立下王儲都是有益無害的,現今的大王對於朝政掌控隨心。

縱然立下王儲,也不會有太大乾擾,反而,王儲有人選,可以斷絕一些人的念想,也可以令大秦少生出一些雜亂之事。

“大王,秦國禮儀傳承數百年,……是該有王儲立下。”

“相邦之言甚是,期時燕國獻降,秦國立下王儲,當合雙喜之事。”

廷尉王綰也是建言,自己執掌大秦律例,從這一方麵來講,立下王儲也是必要的。

秦王政在廳殿前靜靜聽著,並不做太多回應,目光從群臣的麵上一一掠過,雖然並未全部出聲,可他們的意思很明顯了。

“哦,即如此,相邦以為寡人膝下諸子中,何人可立?”

沉吟片刻,秦王政再次看向昌平君。

“這……,大王,三代以來,王儲之位的選擇不過有三,立長、立嫡、立賢三者優選而上。”

“如今,大王後宮之內,並無王後之尊,當無嫡子之屬,是故,當以長幼之序為先,諸子中,以扶蘇公子為長,且素有賢名。”

“啟以為,扶蘇公子可為王儲。”

熊啟略有遲疑,還是將先前同群臣所謀娓娓道出,自己為百官之長,此事也在自己的職責範圍之內,畢竟安穩國本,也是相邦之責。

借著燕國獻降之機,當為大用。

“扶蘇為長,素有賢名?”

“諸卿以為如何?”

秦王政麵上笑意蕩出,昌平君欲要建言立下扶蘇為王儲,理由也相當充分。

“大王,老臣以為可也。”

尉繚子給予表態。

對於扶蘇公子,自己了解過,是一個不錯的公子,好學上進,且在朝中屬意的人不少,無論是武真侯,還是昌平君,自己也看好他。

“大王後宮無王後之尊,可以長幼為先,扶蘇當首選。”

廷尉王綰近前一步。

“扶蘇公子,可也!”

“……”

其餘群臣相視一眼,有中樞重臣建言,實則……他們的聲音無關緊要,今日來此,也是國府的一份力量,小步而動,躬身一禮。,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