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二十三章 魔道初始(求票票)(2 / 2)

秦時小說家 偶米粉 9481 字 2個月前

“既然荀況你都這般說了,那麼……一株千年雪蓮,換取接下來儒家上下全力在魏國出手一次不為過吧。”

野老輕哼一聲,數百年來,儒家與農家就有些相互看不上眼,農家一直的根基都在田野之中,而儒家的根基在廟堂之上。

似是有些不相合,儒家那幅衣冠楚楚的模樣,農家看不上眼。

當然,農家那幅泥腿子的模樣,儒家那些所謂的君子也看不上眼。

“野老,此事非老夫能夠做主。”

“實在是有些難為老夫了。”

荀況仍為笑語,不為應下。

“荀況,老夫是一個粗人,不會你們儒家那些彎彎道道的。”

“今日,索性說個明白,你們儒家也是百家之一,無論你們儒家打的是什麼主意,這一次……也得有一個交代了。”

“秦國勢大,東出滅國不斷,燕國怕是不能夠支撐,而魏國堪為三晉最後一個憑借,也是楚國、齊國最後一個屏障。”

“儒家想要坐視我等百家在秦國攻勢下崩潰,你等好做大投秦,絕對不可能,老夫最後一問,儒家是否有說法?”

儒家這些娘們一般的做派,野老很是看不上,做了就是做了,不做就是不做,說也不說,論也不論,婆婆媽媽,真是令人討厭。

伴隨口中朗聲脆語,絲毫不避諱的傳蕩而來,既是說道儒家諸人聽的,也是給在場百家之人聽的。

渾身上下玄光湧動,玄功運轉,之前受損的傷勢,已經恢複不少了。

鷸蚌相爭,漁翁得利?

儒家還不能夠一擊之力鎮壓百家!

農家等百家也不是那般死心眼之人。

“荀夫子,儒家上下已經許久沒有對百家有真正說法了。”

“百家不入秦,你等卻有許多弟子入秦,何故?”

路枕浪容顏不顯,音韻出,夾雜彆樣的清冷沉穩之意。

若然儒家肯出力,那麼,齊魯之地,絕對能夠迸出絕強之力,齊國上下府庫充盈,兵甲器備,四十萬大軍在旁,絕對有守成之力。

偏偏,儒家想要提前下注。

實在是……令路枕浪覺得不喜。

“老友覺得如何?”

烈焰老者此刻也是神色凝重起來,身為楚國之人,對於齊魯之地的儒家底蘊也是知曉的,如此,自然也知曉儒家接下來回應的影響。

若然儒家真的應下,那麼,當是楚國一大幸事。

若然……,心中有些看不清楚,視線落在老友身上。

“會有交代的。”

鬼穀子沉吟數息,輕輕的舒緩一口氣,語落。

聞此,烈焰老者麵上有些歡喜,又有些遲疑,老友的話中好像有話,想要多問,又覺得不妥,反正接下來儒家諸人就要說了。

“儒家會怎麼回應?”

焰靈姬也是好奇,待在公子身邊多年,於百家形勢了如指掌,百家中,農家與墨家實則難以成事,關鍵在於他們沒有反抗的條理性。

而儒家就不一樣了,他們所傳下來的至寶便是《春秋》,便是三代以來的諸多史載史冊,於諸般事情看得更清楚。

這也是秦廷上下對於百家中儒家重視的一個原因。

一個傑出儒者所能夠造成的破壞力,超過十個乃至百個農家弟子與墨家弟子,甚至於公子曾言,縱然農家十萬弟子舉事,秦國一萬兵可輕易鎮壓。

而十萬儒家弟子舉事,那就是一場災難了。

脆音而落,看向身側的鸚歌與紀嫣然。

“無論是否是看在千年雪蓮的份上,還是百家的份上,還是眼前的局勢,若然儒家沒有回應,怕是他們都回不去了。”

“若然真的舉儒家上下之力撐持魏國,也不合儒家之道。”

“或許……結果有些意思。”

紀嫣然靈覺融入虛空,也是聽到荀況之言,又覺焰靈姬之問,淺淺一笑,給予一個答複,這是自己對儒家的了解。

鸚歌深以為然。

“儒家這群人,我是最看不上眼的。”

“一個個衣冠齊楚的,不若我楊朱一脈道理,率性而為,他們將來若是做大,怕是會有損我楊朱一脈的傳承。”

蒼璩有些不悅。

百年前,楊朱一脈道理盛行諸夏之時,便是同儒家孟軻子有過激烈的爭鋒,後來……儒家日益強盛,而楊朱一脈迅速衰弱。

不是楊朱一脈的道理不行,而是楊朱一脈的道理太高深了,凡俗之人能夠參悟入道的太少太少,甚至於很容易走入歧途。

而儒家那些道理……卻……,念及此,蒼璩很是不爽,看來對於楊朱一脈的傳承,自己也得上點心了。

還有自己所創的種玉功,絲毫不遜色祖師所傳的玄功,也得有傳承不是。

“儒家會答應助力百家抵抗秦國嗎?”

遠處觀望的其餘百家小家之人,也是好奇不已,實際上,是否對抗秦國,於他們的關係並不大,他們的傳承不過數十位,無論將來的諸夏是何麵貌。

他們的傳承總可以很輕鬆的傳承下去。

而農家、墨家、儒家等大家不同,數十年來,對抗秦國的道路上,他們才是百家的主力。

“應該不會吧。”

“儒家的伏念都入秦了,已經表明儒家會投靠秦國了。”

“那裡還有蓋聶,他可是秦國的人,今日的結果被他知道了,秦國怕是會對儒家采取彆樣的舉措,要知道近年來,羅網手中儒家之人可是鮮少有傷亡的。”

一人搖頭,儒家掌門伏念入秦,已經表明儒家抉擇了。

“那也說不準,以儒家中庸守成的策略,再加上儒家之道和秦國法家之道的差彆,儒家應該沒有下最後的決定。”

也有人提出不同意見。

儒家真要提前下定決斷,那才是不符合儒家的精妙道理。

莫不是今日儒家真的要決意彙入百家抗秦?

諸人心動。

“儒家!”

“儒家是百家的一份子,可百家的生死存亡並不能夠牽扯儒家的生死存亡。”

“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果然昊天之下,三晉當滅,儒家是否彙入魏國,並不重要。”

“儒家是一群讀書人,又能夠有什麼作用?”

荀況神色如常,看向眼前二人,他們應該看到這個道理的。,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