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三十七章 廟堂之製(求票票)(2 / 2)

秦時小說家 偶米粉 9180 字 2個月前

“殘趙之精銳以蒙恬來看,未必不可成為接下來滅燕的口子。”

“這十萬軍可謂是殘趙最後的力量了,趙嘉若然真有那個堅持下去的心,也不會淪落如此境地了。”

的確,蒙恬卻有想法。

還是一個靈機一動的突覺妙想,念頭通達,麵上劃過一絲彆樣的笑意。

“嗯,此事稍後再言。”

王翦頷首,並沒有在這個問題上糾結。

無論是燕丹拜路枕浪為統軍主帥。

還是蒙恬話語中隱含的深意。

都已經不是很重要了。

無它,燕國的諸般謀略在絕對的實力壓製下,隻能是萬般虛妄。

******

月夜已經漸深,鹹陽宮深處,秦王政仍舊在偏殿書房處理軍政要務,隨著秦國疆域版圖的擴大,整個公文的數量也陡然增加許多。

數年來,筆下所落的文書中,除了秦國政務軍務民治等諸般文卷,戰場軍報及各方軍情也占據相當的比重。

此外,還得抽出相應的時間,閱覽從山東諸國收攏而來的典籍,在趙國未曾攻滅之前,秦王政還隱約有閒暇之刻。

目下,殿外已然三更時分,仍舊坐於條案後,靜靜的看著手中文書,旁側,已經有一大堆了,縱然都已經轉換為紙質文書,可……數量上沒有減少。

時間又如何能夠減少?

嗡!嗡!嗡!

當其時,一陣頗有韻律的鐘鳴之音回旋,秦王政手中之筆也正好批閱完一份文書,感此,丹鳳之眸看向旁側。

那裡已經顯示子夜正時了。

“李斯、蒙毅,你等且歇息去吧。”

呼吸之後,秦王政將視線挪移至不遠處,偏殿前方,一左一右,也各自有著一人在條案後,亦是在忙碌著什麼。

整個殿中靜悄悄的,一語出,令的二人神色意動。

“大王。”

“再等上一個時辰吧。”

李斯坐於位上,拱手一禮,看向上首的秦王政,目下,條案上的文書還剩下一些,還是閱覽完畢,批閱完畢之後再行離去吧。

“大王萬金之軀尚且如此,蒙毅怎敢偷懶。”

另一側,一位年輕人亦是一禮。

李斯,目下為丞相之位,分管國府諸般事,同相邦昌平君一同處理各大行署的文書,上行下打,權柄甚重。

己身精於文案理事,主要處置偏殿文書內事,堪為兼任長史之職責,又有國府閱覽批閱之權。

蒙毅,月前,提拔為長史之輔助,性情機敏,常伴隨在秦王政身側,落實秦王政批下的機密事務,以及緊急約見大臣會商等外事。

“哈哈哈,來人,吩咐尚食坊送來夜食。”

秦王政聞聲朗笑,點點頭,直接令下。

“說來……,寡人倒是有些羨慕武真侯在四郡之休閒。”

“按理說,寡人將四郡之軍政要事落在武真侯身上,以武真侯憊懶政務的性情,四郡要務足以令其忙碌甚多。”

“可連月來,卻非如此,反而,更顯的悠閒了。”

旁側自有侍女近前斟倒提神之茶水,秦王政持之,輕抿一口,看向李斯、蒙毅二人,此刻都子夜正時了,自己還在忙碌。

而王弟此刻怕是早就歇息了。

還真是……。

秦王政頗為無奈。

“武真侯在南郡所為,李斯也有知曉,說起來,頗得法家法術勢一體之妙。”

李斯聞此,似有所感,神情微動,一語出,沒有多言。

武真侯在南郡總督府內設立有門下堂和政事堂。

門下堂有些像國府的各大行署,分彆負責四郡的各種類要務。

政事堂卻是有些像秦廷中樞了,一共五人,統籌四郡各大軍政要事,一應決斷上呈文書於武真侯處,知曉在文書上落下可、否兩字。

實在是輕鬆。

且於諸般之事,政事堂內先行商榷,統籌出章程,最後拿出決斷,亦是如先前。

武真侯看似悠閒無比,實則將四郡軍政文書要務牢牢把控在手中,政事堂五人之任免皆在一心,門下堂更是鉗製在政事堂門下。

彼此之間製衡,更得道家陰陽之妙。

李斯細細思忖,對於武真侯實在是佩服至極,真不知道武真侯是如何想出來這種治國之策的,而且以自己的目光看將過去。

將來的後世之中,必有效仿者。

可……大王今夜提出此事,倒是不好多說,武真侯所為,實則隱約將主之權柄下落臣子手中,分散權柄之力。

果如武真侯那般才智超凡,智謀不俗,一切諸般儘在掌控之中,自當無礙。

可如若輪到那等權柄的主人性情不堪,則頗有反噬僭越之危險。

事關於此,未敢多言。

“蒙毅,你覺得呢?”

秦王政麵上帶著一些笑意,看了李斯一言,而後放下手中茶盞,視線落在蒙毅的身上,對於蒙氏一族的這個少年,自己很欣賞。

“武真侯在南郡所為者,政事堂分化仿若國府之內權柄分散,彼此製衡,卻不失效速,決斷於武真侯,令達於門下堂。”

“蒙毅以為,武真侯之舉,頗有將春秋以來廟堂之製升華也。”

相較之李斯簡短一言,蒙毅略有思忖,挺立身軀,拱手一禮看向大王,說道自己所想,春秋以來,諸國廟堂之製,多為文武分列的多卿之製。

文臣之首為丞相、相邦者,禮絕百官。

武將之首上將軍、大將軍者,統帥軍將司馬。

秦廷所為,也與之相仿。

而武真侯在南郡所立下的門下堂、政事堂,卻是令蒙毅看到了另外一種廟堂運轉模式,目下看來,還頗為效速。

此外,四郡的運轉也絲毫沒有受到半點影響。,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