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五十九章 蒙氏忠武(求票票)(2 / 2)

秦時小說家 偶米粉 6068 字 2個月前

自己很是歡喜。

“大王!”

周清亦是有感,跨越歲月長河而來,如今己身之境界雖合道,卻不滯於物,有情無情不過陰陽輪轉。

迎著王兄之目光,麵上也是一笑。

“武真侯。”

旁側,郎中令蒙毅早已起身,未敢失禮,近前一步,拱手而落。

觀大王對待武真侯的禮遇,實在是讚歎,待在大王身邊也有相當長的時間了,可是也從未見過大王對待任何一位秦廷中樞重臣如此。

可偏偏對待武真侯如此。

王恩浩蕩,厚澤連綿,說起來,大王對待武真侯一直很好,不像是昭襄王歲月,若然有人因公封侯之後,便是盛寵而衰。

若說武真侯有何不同之處?

似乎還真有不少!

論身份吧,出至道家天宗,先為秦廷護法,而後為國師,數次救大王於危難之中。

論功勞吧,無論是舉國大戰鄭國渠,還是後來兵戈之事攻韓、攻趙、統禦隴西……,都有大功,若言而今最大之功勞。

當屬兩大學宮,中央學宮與護國學宮!

那才是於國之根基有大裨益的手段。

“蒙毅,你如今也是國之乾臣了。”

看著身側的蒙毅,周清也是頷首,當年野王之城的時候,就曾見過蒙毅,說來他的年歲還要較自己大上一些。

如今也不負所望,添為郎中令,入了卿的行列,再曆練數年,入中樞輔政不難,而且其人精通律法,素有乾才,還是很不錯的。

“武真侯過譽了。”

神容方正,體態修長,甚為厚實,令人頓生好感,不若蒙恬之魁梧,肌膚較之蒙恬顯得白皙許多,畢竟蒙恬終年在外奔波征戰。

著玄黑色錦袍,束發而冠,禮儀規矩。

“蒙氏一族三代輔國,老將軍蒙驁雖死猶榮,上將軍蒙武仍在關外統軍,蒙恬更是北拒匈奴,你如今入內輔政。”

“遍觀春秋之冊,鮮矣。”

蒙氏一族,勇武忠正,周清很是欣賞,話語緩緩,給予極高的讚譽。

儘管蒙氏一族是從齊國遷移而來的外來宗族,但秦國自商君變法以後,已經沒有那般的宗族隔閡,功勞為上,能者上。

否則,百年來,也不會出現諾大的秦廷之中,籍貫為山東諸國的官員占據七層,老秦人不過占據三層。

歲月長河中,蒙氏一族可惜了。

“武真侯!”

聞武真侯此語,蒙毅心生感動,那是蒙氏一族的報國之法,相較之山東諸國的世卿世祿,唯有秦國這裡才可以讓他們最快的綻露鋒芒。

而曆任秦王也絲毫不吝嗇封賞,否則,一個外來的宗族緣何在短短數十年,就成為秦國軍中豪族。

那就是明證。

若然放在山東諸國,怕是此刻他們的根基還未穩。

“蒙氏一族,可稱忠武!”

秦王政亦是笑語看向蒙毅,秦廷之內諸人,自己所了解自然更深,蒙氏一族若然不可用,也不會有今日之局麵。

蒙恬是自己繼位以來就帶在身邊的軍將,多年來,未有讓自己失望,也深得自己信任,否則,自己也不會讓其統帥三十萬大軍守禦北方匈奴。

蒙毅自小也是出入鹹陽宮,也曾多次見到,也曾多次考較,自己很是欣賞,成為郎中令以來,也沒有讓自己失望過。

忠武兩個字,的確可落在蒙氏一族身上。

“大王!”

蒙毅心神慷慨,又是一禮深深而落。

得忠武二字,蒙氏一族縱然肝腦塗地亦是難以報答,相較之昭襄王、孝文王、莊襄王三人國君,今王對於蒙氏一族更為知遇。

跟隨大王如此,當不負所學,一展抱負。

“既然武真侯這般欣賞於你,今日.你便留下來陪我等宴飲吧。”

“李仲,吩咐尚食坊,為武真侯接風!”,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