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九十五章 項燕弄險(求票票)(2 / 2)

秦時小說家 偶米粉 6792 字 2個月前

“而那時,昌平君便是為秦國相邦,開府領政,位高權重,一晃十年過去,豈不有感如今秦王嬴政之心?”

項燕跪坐在木案後,話語當年,落在昌平君數十年來的秦廷進程,一步步,都很是清晰,曆經長安君、文信候呂不韋、長信侯嫪毐之事。

得到秦王嬴政的信任,登位相邦,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而且,那時……整個秦國中樞之下,並未要人,昌平君熊啟一身承擔國之重任,然……今日如何,秦廷中樞人才濟濟。

昌平君熊啟的地位與權勢無疑受到相當的打擊。

丞相李斯、廷尉、國尉、長史……等,都分化相邦之權。

更為重要的一點,便是後宮之內,楚國的力量不存,華陽祖太後薨逝,楚夫人不存,固然是因為後宮爭端。

可……未嘗不是秦王政對楚國外戚之力的一個沉重打擊。

當今之時,楚國外戚的諸般之力,彙聚在昌平君身上,彙聚在中央學宮的公子扶蘇身上,以謀將來。

無論如何,昌平君熊啟在國府內的權力正在被分化,秦王嬴政對於昌平君的重視,也在不如往昔,這是一個鐵一般的事實。

“如何?”

熊啟神容如舊,淡淡一笑,看了項燕一眼,再次執起銅壺,斟倒茶水,自顧自的輕抿著,不予多做評價。

“以項燕愚見,昌平君相邦之位,怕是不穩矣。”

項燕亦是一笑,拱手禮下。

“那又如何?”

熊啟將手中的茶盞落於木案上。

神容之上,更為顯得平靜許多,看不出有其它的異樣。

“昌平君一生所謀,乃是楚國,無論如何,昌平君身上都有著楚國的存在,目下秦廷內外的所有楚國之人,諸般前途都在昌平君身上。”

“若然昌平君大位不穩,他等如何?”

“故而,在下先前一語,所謀為昌平君。”

項燕話音緩緩,彆有內蘊,回旋於這處不大的偏房之內,說完,靜靜的看向昌平君,其人乃是一個聰明之人。

自己所語,他應會很明悟。

“與我何謀?”

熊啟笑而對曰。

“在下攜帶有楚王密令,若然接下來秦國之事有變,昌平君可直往楚國,大王允以令尹尊位。”

項燕從懷中取出一道火泥封印的文書,置於木案之上,單手壓上,徐徐退向熊啟處。

“項燕將軍今日為一說客否?”

熊啟沒有看向那封密信,也許項燕說的有些道理,不過,許多事情並非那般簡單,自己的相邦之位固然不穩。

若說接下來有人可以取代,也是不可能的。

李斯……,他還沒有那個資格。

王綰雖有資格,卻是出身廷尉,安得謀劃國府各大行署?

“昌平君與大王同為先王子嗣,難道寧願看到楚國將來的危局?”

“大王登位,根基不穩,數年來,雖有所得,廟堂之上,仍為大族把持,欲要推恩,頗為緩慢,大王有心匡扶朝政,整頓楚國上下,重塑楚國地位,須有大力相助。”

“若得昌平君,豈不如魚得水?”

“那也是大王的期盼,也是項燕此次親自前來之緣故,此為大王謀。”

項燕頓首,繼續言語。

今日前來一見昌平君,若說直接說動昌平君,不太可能,然……自己還是要親自前來,因為……一些事情不得不做。

“當今之時,秦國上將軍王翦兵臨燕趙,數日前,已有消息傳來,在燕南地大敗燕國聯軍數十萬,燕國抵抗主力不存。”

“今歲之時,王翦進兵薊都不難,明歲燕趙必滅。”

“魏國之旁,秦將王賁在側,前來之時,便是有聞大將軍囂魏牟兵諫王城,脅迫魏王假調兵於外,不欲使得王賁水攻大梁城。”

“可惜……魏國實力終究不若百年前,誠然有心禦敵,已然力量不足,有秦國關外大軍、巨鹿大軍、南陽諸地大軍。”

“魏國今歲都難以支撐,果然這般,諸夏三晉歸於秦國,燕國也歸於秦國,兩年之後,秦國在北方沒有隱患,中原沒有隱患,兵鋒可直入齊國、楚國。”

“期時,楚國危矣,昌平君豈無動乎?”

觀昌平君未有回應,項燕繼續一眼,說著……長歎一聲,楚國的局勢很是危險,自己為楚軍統帥,自要所謀長久。

兩年之後,楚國必是要直麵秦國。

或許,麵對齊國與楚國,秦王首要攻打的便是楚國!

以眼下秦國的威勢,楚國的勝算並不大。

甚至於不超過三層,而……若然秦廷之內有人相助,則這個勝算可以提高不少。

楚國欲要真正同秦國一較高下,起碼需要十年的時間,十年的時間,項燕自忖可以將楚軍訓練的絲毫不遜色秦軍銳士。

再加上推恩之令,廟堂有改,掣肘不存,楚國不僅有勝算,更有更遠之圖謀。,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