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九十六章 兵縱權謀(求票票)(2 / 2)

秦時小說家 偶米粉 7221 字 2個月前

項燕連忙回禮。

若言計謀,有一絲,若言大謀,卻是不顯,可從秦國法治而言,而曆代秦王之心來說,卻是有一小小之謀。

“應候之策也。”

熊啟聞之,淺言一語。

“果然如此?”

項燕深深看了昌平君熊啟一眼,微微一笑,這是在試探自己?

應候範雎當初的確有些策略落下,可……秦國昭襄王也是一代英主,豈會那般偏聽偏信,應候之策隻是小小的影響罷了。

“如今之時,大秦軍中,兩大兵家豪族並列,王氏一族有上將軍王翦,前將軍王賁,而今,王翦滅趙、滅燕,王賁更是要滅魏。”

“父子二人滅三晉,滅燕趙,這等戰功,春秋以來,誰人可比?”

“縱然武安君白起也難以與之相比!”

“可蒙氏一族何在?”

“蒙恬為九原大營統帥,上將軍蒙武為關外大營統帥,不為當下之重,秦王崇尚法治,平衡隨心,難道將來還欲要讓王氏父子二人攻打齊國、楚國乎?”

項燕壓低著聲音,緩緩道出自己之策。

秦國王翦,自己也是了解的,其人用兵,素來穩健為上,穩打穩紮,卻又能夠很好的抓住戰機,故而,數十年來,雖也有敗績,但大勝居多。

其人若是領兵攻楚,實在是楚國的禍事。

而欲要使得楚國有喘息之機,便是不能夠令王翦攻楚。

且這個可能性極大。

就算昌平君不予用力,秦王嬴政都會想到這一點,到時候,隻消昌平君略施謀略,楚國的壓力便會大減。

而秦國之內,除卻上將軍王翦以外,項燕自忖無懼任何人。

“武真侯將才不遜色王翦?”

昌平君熊啟再次搖頭。

秦國之內,將帥之才不少,上將軍便是有三人,縱然不用王翦,還有上將軍蒙武與上將軍武真侯。

蒙武或許領兵遜色一籌,可武真侯領兵絕對有獨到之處。

無論是往昔的攻趙,還是滅韓,還是以數萬軍攻滅隴西二十萬蠻夷之屬,都表明武真侯再兵略上有足夠的能力。

“秦王不會用武真侯的。”

項燕單手壓下。

的確,武真侯玄清子的將帥之才絲毫不遜色王翦,但……從長遠而觀,秦王嬴政在這件事上不會重任落於武真侯身上。

“果然不用武真侯,那麼,也不會用上將軍蒙武和蒙恬的,蒙恬九原大營在北,一直在防禦北胡匈奴,不可能南下的。”

“蒙武長久未經大戰,而楚國非同小可。”

熊啟看了項燕一眼,略微一想,便是所得。

“故而,那便是我等的機會。”

“那便是楚國的機會。”

項燕深深一笑。

“項燕將軍是說……。”

熊啟似是想到了什麼,諸般一想,似乎真有那般可能,且也如項燕所說,秦國的確要攻打楚國,隻是……抉擇上,必有權衡。

“或許,期時需要昌平君為之助力。”

“不消明顯,楚國所需是時間,隻要楚國有存,秦國之內,昌平君等楚人也會安穩如故,給楚國十年以上的時間。”

“諸夏歸一未可知。”

項燕對此有著足夠的信心,楚國……為大國,數百年來,若非一直被國內世族掣肘,早就可以獨霸獨強,哪有今日秦國之局麵。

好在……眼下還有一絲機會。

“雖如此,可項燕將軍未免輕視秦國也。”

“將軍可知護國學宮?”

感項燕言語間的縱橫豪邁氣運,不愧為楚國柱石人物,隻是……若然僅僅以為此策可以令楚國危機稍微緩解,就大大不妥了。

身為國府相邦,比起諸夏其他人更知曉秦國的底蘊所在。

更知道接下來秦國之目的,秦國之手段。

“護國學宮?”

“堪為秦國軍中儲蓄也。”

“數年來,嘗有聞秦國軍中晉升者,多有學宮而出的學員,無論是見識,還是謀略,都非普通士卒可比。”

“莫不護國學宮還有在下所不知道之理?”

項燕奇異,雖有疑惑,觀昌平君慎重之言,神容複歸凝重,相較之昌平君,自己對於秦國之事,對於護國學宮,所知還是太少太少。

難道說,護國學宮內有何隱秘不成?

而那個隱秘於將來的楚國,是不小的威脅。

“自從武真侯親自督造兩大學宮之後,每一歲,便是從兩大學宮走出文武要人,充實大秦廟堂、軍中。”

“護國學宮九大院堂,每一個院堂都非同小可,我雖為相邦,對於護國學宮,了解也是不多,可是從護國學宮進來的表現來看。”

“大王對其是越發之重視!”,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