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八十四章 生死大楚(求票票)(2 / 2)

秦時小說家 偶米粉 7469 字 2個月前

“尚未開戰?”

與會有朝臣一言。

“並無!”

“兩軍相隔還有近千裡,按照秦軍行軍速度,怕是下個月才有可能雙方交戰。”

項梁看了對方一眼,雖不明白對方怎麼會問到這個問題,還是有禮的回應著。

“好!”

“一應兵事,大司馬可率先決斷。”

負芻麵上一喜,對於項燕,自己自然是相信的,數年來,沒有項燕的強力支撐,自己推恩之令也不可能那般順利。

“我王無需擔憂。”

“大司馬遣末將還都稟報,乃是淮南諸軍尚有未達,故而事有耽擱。”

“還請大王派遣得力之臣,於汝陰、陳城等地派送糧草輜重等物,並可籌劃大軍秋冬之用與後續兵器、箭簇等。”

項梁看向上首,說道此次自己還都的目的。

自去歲開始,國府與大司馬便是連連下令,調動淮南諸多城池之力與老世族之力,以為充實淮北軍中戰力。

可數月過去了,那些城池守備之力,還算調遣得當,卻是那些洞庭、淮南一地的老世族私兵之力難以調遣。

可……論戰力,那些私兵的戰力在守備之力以上的。

空缺還差十萬人!

故而,需要大王給予催促。

還有糧草輜重與兵器督造處的力度。

“大司馬之言唯有這些?”

右側守衛令尹一言,看向項梁,神色有些不悅。

“回大人,大司馬之言卻為那些。”

項梁不解對方的意思。

可還是一禮而應。

“戰事該如何應對?大司馬可有具體兵策方略?”

右司馬景程一語,自己至今日尚未收到大司馬真正的兵策方略。

“回大人,戰事尚在謀劃,需依據形勢而動。”

項梁再次而應。

“大謬!”

“我王,老臣雖不知兵,可也知曉,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今……強秦之兵已經逼近淮水,大司馬卻尚在謀劃,仍無兵策方略?”

“豈非荒謬?”

“都言大司馬知兵,乃楚國名將,豈非兒戲?既然兩軍相持仍有近千裡,大司馬為何不還都商議要事?”

“如今,大司馬一不還都,二無兵策方略,此外,更是張口所要兵器、衣甲、糧草等物,大王,如此種種,豈非荒謬?”

須發潔白的老令尹陡然音調高昂了許多,看向項梁,輕哼一聲,而後一禮看向上首,訴說大司馬項燕之不妥之處。

一語出。

陡然間,整個殿宇之內,陷入彆樣的寂靜。

連帶上首的楚王負芻都為之眉頭一挑,似是……老令尹所言不無道理,儘管老令尹出身昭氏一族,可這番言論還是無錯的。

既然兩軍相隔千裡,而下蔡之地距離國都不過兩百裡,往來很快的。

大司馬項燕為何不還都?

而且數月來,國府已經調遣相當多的糧草輜重送往項燕軍中,此時,戰事還未打,便是如此,豈非有些荒謬?

群臣觀大王如此,不由的也是彼此相視一眼,默然不語,項梁身份不一般,項氏一族也是僅次於屈昭景的大族。

而且,目下更是軍權在握,支撐楚國,除了令尹、右司馬等屈昭景一族的,他們可沒有那個勇氣質問對方。

項梁立於殿中,感此,神色有些難看,可……卻沒有進一步的辯駁。

“項梁,為何不言?”

右司馬景程神色不悅,看向項梁。

“不知何事?”

項梁一禮。

“如今秦軍正在千裡之外,而大司馬卻在汝陰、城父、陳城進兵,瀕臨淮水,可是畏懼秦軍的避戰之策?”

大軍應該拒敵人於邊界之外,可……項燕目下之兵卻彙聚在汝陰、陳城等地,那裡距離國都隻有兩三百裡。

實在是……不妥。

果然不敵,退路都沒有。

如此,為何不在前方邊界駐兵,攔阻秦軍?

語出,群臣頷首,卻是這個道理,楚王負芻於上首神色複歸先前,靜觀殿中情況。

“汝陰、城父、陳城等地,為國都淮水以北的重地,也是鴻溝南下的重地,大楚之兵駐守其內,乃是遏製秦軍咽喉要道,使秦軍不能夠南下順暢。”

“右司馬之論,末將以為,甚為不妥。”

項梁不卑不亢,迎著右司馬景程的目光,說道大軍駐守在汝陰、陳城等地的目的,此事……並不難解釋。,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