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四十八章 學宮革新(求票票)(2 / 2)

秦時小說家 偶米粉 8222 字 2個月前

如儒家,儘管儒生空談甚多,但對於禮儀一道,還是有獨到之處的。

如農家,遊俠雖多,可當初農家漸起的時候,乃是以擅長操持農事為主。

因而被諸夏庶民、耕作之人喜愛。

……

對於從中央學宮畢業的人去向,由各大院堂博士根據成績核定,而後根據少府探察。

方才給予允諾。

在王弟的這份文書中,革新……很重要。

“大王,依武真侯的這份文書,是要將中央學宮現有的九大院堂給予打散,重新組合成嶄新的院堂。”

“混散百家之名,組合成嶄新的院堂?”

“似乎沒有這般必要。”

相邦王綰持手中文書,速速閱覽著,文書上的內容不難理解,故而可以看的很快。

又聞大王之語,略有沉吟,對著其餘重臣看了一眼,又看了旁邊的武真侯一眼。

還是那般說著。

現有的九大院堂並無不妥,沒有那個必要打散組合嶄新的院堂,況且組合之後的院堂所教導的東西也大差不差。

“這份文書是來商榷的,並非定下。”

“諸卿均可言語。”

秦王政淺淺一笑,沒有對王綰之言給予評價。

“大王,文書而觀,中央學宮內,百家之學並沒有太大變化,就是百家之名給予淡化。”

“同時,百家之學給予混合教導,而且革新之後的中央學宮,新的生員進入更難。”

國尉尉繚子放下手中文書,倒是看出一點點,為之一禮,徐徐說著。

對於中央學宮,己身也是了解的。

相對於護國學宮,中央學宮更像是大秦的百家學宮,百家之學在其內都有。

畢業的生員麵向國府各大行署輸送人才,對於那些人才,自己也是滿意的。

起碼對於那個位置來說,是合格的。

文書之語,裁撤現有九大院堂,開辟新的院堂,如律政院堂、計然院堂、醫者院堂、土木水利院堂……。

名稱上也能夠看出些許影子。

然則,同現有九大院堂相比,法家之堂、算學之堂、禮學之堂、農學之堂……。

帶有明顯的百家痕跡。

武真侯這份文書上,則是對於那些痕跡給予淡化。

此外,還有著關於中央學宮招錄標準的提高。

果然大秦一天下,諸多郡縣必然一同選拔,全部從郡縣推舉進入中央學宮不可能。

唯有一步步從鄉裡、縣域,選拔至郡城,而後在進行中央學宮的選拔。

開辟蒙學,是重中之重!

想要入中央學宮,最為基本的肯定是識字了,然則,諸夏間現在識字的人,百不存一。

也就在目下秦國原有的疆土內,各大郡縣設立蒙學,略有所得,而山東諸國那些,怕是更少。

“都說說。”

秦王政點點頭,看向其餘人。

“武真侯此書,怕是諸夏士子不滿多矣。”

鹹陽令馮去疾歎息道。

春秋以來,諸侯國之間的官員選拔,一則是君王的任命,二則是重臣的推薦,三則是百家士子的名氣。

是以,除卻君王之外,廟堂之上,大都舉薦居多。

之前中央學宮的設立,礙於秦國東出,再加上新攻占的疆土甚多,不得不需要大量的人才。

中央學宮才沒有受到太大的攻擊。

果然依從武真侯此文書,那麼……阻力相當大。

可以看到,大王對於武真侯這份文書很有興,因為……護國學宮就是先例。

眼下的軍中爵位和職位提拔中,出至護國學宮的人越來越多。

果然推及中央學宮,是不是大王也想要以後大秦的各級官吏從中央學宮出來。

擺脫群臣之間舉薦的影響?

這對於諸夏間的士子來說,可謂是一個相當大的打擊。

無異於阻斷他們的入仕之路。

“大王,武真侯這份文書雖好,然則,諸夏而觀,山東諸國中的百家士子很多很多。”

“尤其是齊魯之地,果然依此行之,無疑,他們會成為不小的隱患。”

宗正出列一語。

“大王,這份文書推遲數年施行也不晚。”

內史一禮。

“大王,臣以為,中央學宮可以施行,然國府各大行署的選拔,以及各郡縣官吏的任命,不必全部出至中央學宮。”

“……。”

“……”

宮殿之內,群臣閱覽完畢手中文書,根據自己的理解,各自有言語落下。

其後,歸於原位,不知道大王如何評判。

“嗯。”

“武真侯這份文書,的確不著急,今日論政要事,也非是這份文書,它日細細商榷也不遲。”

“昨日,河西兩郡傳來消息,匈奴有數萬控弦之士蹤跡隱現,更有蒙恬所部在雲中傳來消息,匈奴一個萬人隊欲要侵入雲中。”

“還有泗水之地傳來消息,齊國十五萬大軍駐守在蒼山,蠢蠢欲動,意圖不甚明了。”,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