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六百六十四章 一念春秋(求訂閱、票票)(2 / 2)

秦時小說家 偶米粉 8696 字 2個月前

“此事毀譽各半吧。”

“天下製式歸一,好處亦是不少。”

年弱些的那位聞此,想了想,倒是沒有一棒子打死。

將山東諸國的風華痕跡抹除,固然有些可惜,可其餘的策略還是不錯的。

比如將諸夏間混亂的風華整頓,道路歸一,度量歸一,文字歸一,長遠來看,好處極大。

“秦國的禮儀風華較之三晉本就差了不少,現在,哎。”

“還有李斯師兄,他無論如何,也是從小聖賢莊出來的,卻沒有策略落下。”

“反而許多策略還是李斯師兄提出來的。”

“坐鎮楚地壽春一年,那般手段你我都有耳聞,接下來他定然會返回鹹陽,坐鎮廷尉府。”

“而廷尉府向來是秦法核心根基所在,一應法令的定製、頒布都有廷尉府的參與。”

“秦滅六國,定然會有更多的嶄新法令落下。”

秦國摧毀那些風華禮儀的目的,他自然明白,不外乎將山東諸國的痕跡抹除,穩定秦國在那處地方的統治。

時間一長,便不會有人記得往昔一個個諸侯國了,諸夏也就安穩了。

那他就是感覺太可惜了。

之前諸國未滅,許多手段小打小鬨。

現在秦滅六國,許多手段隻會更加的龐大、乾脆。

“李斯師兄雖出至小聖賢莊,卻是荀師的弟子,較之儒家正統所傳,荀師所教無類。”

“你我也是荀師坐下,應該明白這一點。”

“儒家的道理並不完美!”

張蒼看著麵前的師兄們,對於李斯師兄的抉擇,自己倒是沒有覺得有什麼。

他身處於秦國,又是廷尉府的人。

如果不是深得秦王看中,如果不是深得秦王之心,是不可能為廷尉的。

與其言語落在李斯師兄身上,還不如落在秦王身上。

“儒家的道理是不完美。”

“卻適合接下來的秦國,春秋以來數百年,正是因為禮儀崩潰,才有那般亂世。”

“果然秦國以禮匡諸夏,則不會有亂事。”

“師弟,你覺如何?”

年長些的那位頷首。

諸子百家的道理各有優劣,沒有誰是完美的,何況歎道也是有缺。

身為儒家弟子,身為荀師弟子,有責任覺得儒家可以在秦國大興,秦國一天下就是機會。

“不是我覺得可以就可以。”

“關鍵是秦王覺得可以才行。”

“嗯,好大的車駕,道武真侯!”

“武真侯從南郡歸來了。”

“還有南郡郡守葉騰。”

“近來歸於鹹陽的重臣越來越多了,武真侯深得大王看中,接下來想來必有建言!”

二人麵前的木案上,擺放的吃食很多,可卻沒有動箸太多,酒水倒是喝了不少。

看向窗外,正好一行盛大的車馬隊伍在鹹陽的街道上行走,前往的重甲騎兵已然開道,諸人避退。

觀豎起的旗幟,鹹陽之內,唯有武真侯。

其中還夾雜著葉騰的車隊。

其人亦是不俗。

“武真侯!”

視線落在那緩緩行進的車馬隊伍上,沒有多言,武真侯修為通天,說不得便會有所察覺。

儘管他們所言所語不算有罪。

還是謹慎些為妙。

謹言慎行,當如此。

“每一次歸來鹹陽,都覺得鹹陽更為熱鬨了,就是城郭似乎沒有外沿了。”

“現在的鹹陽城,應該有百萬以上之人了吧!”

靈覺擴散四方,感知鹹陽城內的一切,跪坐於寬闊的馬車內,雲舒讚語不絕。

時隔近一年,鹹陽城池越發的大了。

要說鹹陽城麵積的擴大,倒是沒有,卻是行走其內的人越來越多,給予自己一種鹹陽城越發之大的感覺。

“關中之地,鹹陽之城。”

“鹹陽之城無需外沿,出城百裡亦是為鹹陽。”

“百萬之人,自然有!”

白芊紅語落。

以鹹陽城之大,容納百萬之人不算什麼。

卻是太過於擁擠了,秦並六國,接下來鹹陽這裡,關中這裡,彙聚的人會越來越多。

一直外延城郭,非上佳之策。

“公子,接下來您要直接前往鹹陽宮嗎?”

弄玉秀手卷起車簾一角,看向外麵熱鬨的街道,比起南郡自然熱鬨很多。

可這裡也見過許多次,倒也不覺得驚奇。

“不錯。”

“你們先行回府吧。”

“芊紅,要不要隨本侯前往入宮?”

攻滅齊國之後,芊紅整頓兵馬,將其交托於楊端和,未幾,便是離去了。

有楊端和和王賁在,齊魯之地,自然不會有大問題。

可芊紅的功勞還在。

眼下身上的官職、榮耀還在。

坐於車內的軟榻上,手裡拿著一卷百劫錄,是剛從穎川之地送來的。

歸於鹹陽,前往鹹陽宮是必須的。,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