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六百六十八章 煌煌武真(求票票)(2 / 2)

秦時小說家 偶米粉 10865 字 2個月前

自從大王將李斯擢升為廷尉府的廷尉,王綰便是明悟大王之意了,看似自己還是國府相邦。

實則秦國一天下之後的許多法令都會在廷尉府進行,換言之國府很難摻和進去。

那不是自己想要的。

以往的廷尉府並不顯耀,因為商君變法以來,法令如故,沒有太大的變動。

故而,也就導致廷尉府位分不顯,不及國府。

不過,這個時候就不一樣了。

自文信候身死之後,自己仍為鹹陽要職,也曾為廷尉,更彆說也曾親自參與秦國東出函穀,攻滅六國的謀劃。

多年間,未有懈怠。

甚至於如同大王一般,三更之時,仍舊在國府處理政務,四更之前步入寢室都不躲。

甚至於秦國律法之下的事六歇息一,自己也當它們不存在,隻求不出差錯,助力大王全力謀略取勝之道。

昌平君熊啟反叛,自己為相邦,更是如此。

然則,一切卻慢慢變化了起來。

自己和大王之間,似是有些彆樣的陌生感生出了,那是一種彼此之間隔著什麼東西的感覺。

然多年來,自己和大王之間,並未和大王在某些重要事情上,有重大異議。

諸多政事,一同商討,便是頒布下去了。

滅楚之後,那種彆樣的感覺越發明顯。

思忖良久,王綰有所得,或許是自己同大王之間原本就有隔閡,隻是隨著諸夏歸一,逐步凸顯了出來。

大王!

絕對是一位不遜色任何一位秦國先王的英主,這一點王綰可以確定,萬分確定。

少年登位,自己也曾在文信候麵前語落,儘可能讓大王參與政事,君臣終究有彆。

奈何,文信候沒有在意,後來有了嫪毐之事,文信候自身也遭劫,大王徹底親政掌權。

自己的才學,自己知道,相對於李斯、尉繚、武真侯那般,不算出色,甚至於略顯平庸。

處理政務上不成問題,可是在一些長策大略上,沒有他們出色,大王重用自己為相邦,應該是為了滅六國儘可能的穩定為上。

念及此,王綰不由一笑。

好在,自己沒有令大王失望,一直到諸夏歸一,自己都沒有令大王失望,算是可以好好的舒緩一口氣。

李斯為廷尉,應該非大王隨意提拔的。

秦廷之內,廷尉位列中樞要職,其下還有許多要職,大王如此,明顯要大力落在廷尉府。

一天下之後,定然有諸多變化。

廷尉府會成為百多年前,商君變法之地,從廷尉府的職責來看,是那般。

自己並不反對,因為李斯有這個才略。

卻是自己不是很認同李斯所行之策,因為自己曾親自參與編撰呂氏春秋。

自己深刻明悟呂氏春秋之言。

商君之法,適合秦國,卻不是永遠的適合秦國,這一點文信候當年曾說過。

商君之法,有著極大的好處,所以變法以來不過百年,秦國獨霸獨強。

然而,萬物不會永遠的隻有好處,沒有壞處,商君法令之下,老秦人田畝所得財貨泰半入府庫。

還有商人所得,近半被抽取。

那不是一個正常的秩序,身為商賈出身的文信候對自己這般說道,所以,在莊襄先王薨逝之後。

便是對於秦國政事有所改變,奈何,大王親政之後,文信候之策儘皆被廢去。

自己覺得文信候所言很對,所以一直堅守文信候所言寬鬆懷柔之法。

可惜,燕丹謀秦,至此,自己不在多言。

大王知道自己喜歡呂氏春秋,可是並未因此疏遠自己,自己也知道大王喜歡商君書。

王綰明白,隻要自己不像當年文信候那般,將呂氏春秋之言化作政事推出,便一直會受到重用。

果然推出來,後果難料。

那個後果不難猜測。

先前,秦國唯有攻滅六國,諸夏尚未徹底安穩,王綰所求不多,隻要好好的助力大王一統天下就行了。

眼下,秦國一統天下。

大王難度真的要繼續行商君之法?

王綰以為這一次無論如何,自己都要拚搏一次,自己跟隨大王身邊多年。

無論大王最終是否認同自己之策,自己都會語落自己所得,商君之法過於苛刻。

諸夏安穩,繼續從庶民身上所得泰半何用?

還不如讓他們生活好一些。

還有一些刑罰政令,過於苛刻了,商君定下那般法令,乃是應對百多年前的老秦人私鬥亂象。

現在的秦國,沒有了私鬥。

許多事情早就該變化了。

大王信任李斯超越自己,自己上呈文書,從壽春歸來的李斯也有,那份文書自己還看過。

泰半相似,唯有最核心的一二迥異。

關鍵就在於在核心的一二。

任由大王抉擇,王綰以為自己的那份文書,大王很可能不會重視,欲要大王重視,乃至於改變心思。

自己一個人的力量很弱小。

國府之內,雖說也有一些人追隨自己,他們卻沒有那個份量,廟堂之上,能夠有這個分量的。

唯有武真侯!

對於此人,王綰隻能說是一個相當的奇異之人。

武真侯的身世很簡單,來曆也很簡單。

少年從天宗出來,入鹹陽,添為鹹陽宮護國法師,進而擊殺中山夫子,得封武真君。

而後立下諸多功勞,無論韜略,儘皆絕倫,尤其是建言設立的兩大學宮。

更是超越文信學宮。

當年文信候設立文信學宮,乃是想要文信學宮有朝一日超越齊國稷下學宮的。

那個目標隨著文信候身隕,文信學宮不存。

但是眼下的護國學宮、中央學宮無疑已經超越稷下學宮。

諸多功勞彙合一處,再加上大王額外的恩寵,得封武真侯,位列最高一等的侯爵之位。

位列大王親政以來的第一位侯爵之位!

至於嫪毐,小人而已。

得封侯爵之位,在王綰也不算什麼,因為廟堂之上,最為重要的乃是大王之心。

沒有大王之心的看中,尊貴如文信候,又能夠如何?

尊貴如武安君白起,又能夠如何?

反而若是得了大王之心看中,一如李斯,入秦短短數年,便可位列要職。

武真侯先前總管督轄四郡,那就已經非尋常人可以擔任,那已經媲美一個小諸侯國了。

大王偏生這般落下了。

每一次武真侯歸於鹹陽,都會同大王暢飲興樂宮,更是令群臣欽羨,這般恩寵,實在是不可思議。

更彆說還有那白芊紅!

如果沒有武真侯,區區一個女子不可能為將,更不可能將十萬兵,當然,從白芊紅將軍的表現來看,還是可用大才。

自己同武真侯之間,關係尚可,卻是武真侯同李斯之間,似乎關係也差不多。

欲要令自己文書之言在大王心中有分量,武真侯是一個不可缺少的助力。

“武真侯!”

從案後起身,對著下首陡然看過來的道道目光,王綰擺擺手,離開政廳。,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