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六百七十八章 儒家當家(求訂閱、票票)(2 / 2)

秦時小說家 偶米粉 11883 字 2個月前

沉吟思忖良久,長長的呼吸一口氣,體內玄功運轉,玄光明滅,屏退諸般,心境自在。

“這裡的秩序已經開始恢複了。”

“自蘭陵城這裡有戰事以來,這裡的田畝都荒廢了。”

隨意看向要道旁側遠處,那裡毛渠流淌緩緩清澈之水,水車翻滾,田畝之庶民耕種,大日之下,那些人一點點整理田畝。

根據自己所知,為了整治蘭陵城這裡以及周圍一兩百裡的區域,秦國國府派遣了不少精通農物耕作之人。

起碼那些田畝雜亂生長的植株不存。

這是一個好的景象,天明很喜歡。

這才是諸夏應該有的樣子,庶民安穩耕種其田,何有戰爭危急之苦?

“的確在快速恢複。”

“接下來的諸夏要有大變動了。”

順著天明的視線看將過去,天地之間,一片安泰祥和之景,自己也已經好久好久沒有看到了。

這裡在變。

諸夏間,其它地方也應該在變化。

作為最先被秦國攻占的三晉之地,其內的變化當超出那些,以前秦國還要考慮諸國殘餘之力。

接下來不需要考慮了。

真正的大變革要開始了。

“大變動!”

“古以來,三代相繼,秦國要走的是一條嶄新之路。”

“不知道具體如何?”

生長於鹹陽宮,了解甚多,天明認同殘劍先生此語,諸夏卻有大變動,甚至於許多變動,自己都可以說出來。

三晉之地、燕趙之地,那裡都已經在率先實施一部分變動。

而有一點可以肯定,由一隅之地的變動推及整個諸夏,那般場麵會無比的恢宏,無論是什麼變動,都注定影響甚大。

“算著時間,秦國鹹陽那裡應該有動作了。”

“我們得到消息的途徑略慢,等到了小聖賢莊,說不準就可以知曉全部情況了。”

秦國攻滅齊魯之地,一統天下,已經有一段時日了。

若是長時間沒有動靜。

那是完全不合情理的。

而且,在攻滅齊國之前,秦國就應該做好了準備。

“前幾日聽聞儒家已經推舉出兩位新的當家。”

“小聖賢莊內,三位當家在列,儒家似乎也做好了準備。”

天明看向要道的前方,那裡一直走下去,略有變動,便會到達桑海之地,秦國的變化還沒有傳來。

儒家的變動已經傳來了。

不僅僅是儒家。

墨家、農家都是一樣。

“新任儒家二當家顏路,他的身份說來同陘城書館有些關聯!”

“三當家張良,他的身份更是同蘭陵城內的流沙有些關聯,同已經淪亡的韓國有些聯係。”

“這二人都非儒家小聖賢莊內真正的核心弟子,卻可位列當家之位,儒家之決,天明,你覺得如何?”

提及儒家的新任兩位當家,殘劍便是不住笑語。

實在是……很有趣味。

個中內涵更是值得深思。

不知道天明是否有所得。

“伏念先生內聖外王,在秦國一統天下之際,在儒家之內,選拔出另外兩位當家。”

“顏路、張良!如先生所言,都非儒家真正的核心要人,之所以位列當家之位,應該是虛位處之。”

“縱為當家,也沒有真正當家之力,儒家真正當家的力量會更加聚合在伏念先生手中。”

“儒家中庸,這應該也是伏念先生故意為之,儒家之內的六國殘餘之人不少,其內以韓趙偏弱。”

“這……也應為考量。”

“至於其它……不好說。”

顏路、張良進入儒家的時間,都還沒有超過十年,根本算不得儒家真正核心的弟子。

儒家真正核心的弟子,不是光有才學就可以的。

還有彆的因素。

正常情況下,顏路、張良二人是沒有半點可能性為儒家當家的,可……偏偏真的為儒家當家了。

天明想了想,大體如此。

“內聖外王!”

“其實……天明你一開始就說出來了。”

“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伏念隻需要對儒家負責,不需要對八脈負責。”

“不過,顏路和張良二人也非尋常人,否則,也不可能添為當家之位的。”

許多看似複雜的事情,往往根源很簡單。

儒家的當家變動,諸子百家肯定各有猜測,可是,殘劍自覺,無需考慮太多,隻需要站在伏念的立場,站在儒家的立場便足夠了。

“先生,儒家三當家張良為舊韓五代相門之後,更和流沙有聯係,難道伏念先生不怕……?”

天明頷首,念及一事,低語道。

伏念先生的手段,自己不懷疑的。

卻是張良的身份不算隱秘,現在為儒家當家,秦國肯定會注意到的,肯定會特意關注他的。

“怕……怕什麼?”

“難道換真正的儒家核心弟子為當家,儒家就不怕了。”

“此刻將顏路、張良擺出來,看似冒險,實則……收益更大。”

“僅此二人,便可將秦國落在儒家身的注意力分去太多。”

殘劍笑語。

這一招,也算得險棋。

相對於兩個虛位的當家,所得更為明顯。

權衡自當有數。

“哎!”

“諸子百家同秦國必然隻能夠有一個勝者!”

當真是複雜。

當真是傷腦。

天明不願意去想那些。

也不願意去摻和那些。

生長於鹹陽宮,了解秦法之要,也了解那人的意誌。

他是不會允許在秦國統禦的大地,出現有違秦法的力量出現,更不會允許有違抗己身意誌的事情出現。

春秋以來數百年,諸子百家太過於安穩,太過於爭鳴論道。

那是無序的所得。

也是無序的精華。

而今諸夏歸一,一切從無序走向有序,如田畝旁側的高大圓形水車,正是因為有序,才可以澆灌萬畝良田。

若是無序轉動,不僅僅澆灌良田不得,還會使得自身損毀。

“天道大勢,浩浩蕩蕩,順之則昌,逆之則亡!”

“諸子百家同諸國一般,在現今的秦國大勢下,若是契合陰陽,順勢而為,當有大進。”

“若是一力抵抗,後果自當難料。”

“十年之內,當有大致分曉。”

殘劍又是輕輕一笑,話語間,回頭看了一眼身後跟著的馬車,靈覺有感,馬車內的那個小人兒正在“咿呀”“咿呀”的說著話。

儒家做好了準備。

其它百家不了解。

卻是同自己沒有太大關聯,心安之處,便是家國,果然諸夏如現在自己所觀的那般,秦國還是可以承擔大任的。

戰亂!

自己不為期待。

也不願意它們繼續出現。,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