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六百七十九章 天子之位(求訂閱、票票)(2 / 2)

秦時小說家 偶米粉 11348 字 2個月前

大的典章禮儀落下,大秦便是確立自己對於諸夏真正的通知,如此,再行施展一樁樁大事也不遲。

“依從典籍?”

“既然是新朝,何必依從前朝典籍,眼下齊魯剛滅不久,諸夏仍舊板蕩,山東諸地仍在加緊整治。”

“對於新朝所思不為重要,寡人之決,接下來的這一次大朝會新朝、天子位不著急。”

“先行依從大秦大戰之後的朝會方略,大賞群臣文武,大謀諸夏方略。”

“爾等以為如何?”

秦王政笑道。

相邦、鹹陽令之言豈非同前言自相矛盾?

期時,那些並不重要。

王弟曾和自己說過,大秦目下的根基仍為老秦人,仍為那些在山東大地上辛勤整治諸地的老秦人、功臣之人。

那些人必須給予大力嘉獎。

先行穩固根基,而後以謀大事。

以免因大事,而怠慢有功老秦人。

此外,空出一定的時間,也能夠令接下來的諸夏之謀略更為深刻。

晚了一點,好處甚多。

何樂而不為?

“這……,大王,大朝會開設於何處?”

王綰暗自歎道。

細細沉思大王之言,再次問道。

“章台宮!”

“下一次大朝會鹹陽宮!”

秦王政給予快速回應。

“喏!”

王綰連忙一禮。

果如此,倒也沒有什麼。

該準備的東西不會浪費的,僅僅晚了一點點罷了。

“李斯,廷尉府一體謀劃不得懈怠。”

秦王政視線落在廷尉李斯身上。

一天下諸般要事,廷尉府邸負責的不少,許多都是要在大朝會推進的要事,國府主要負責的是總體統籌。

需要廷尉府實施的很多很多。

“喏。”

李斯一禮。

“關於蒙武文書所言,國府一應給予批準。”

秦王政指著屏風上懸掛的那幅輿圖,蒙武前來的書信,不僅僅是前來報喜,還有其它的事情。

比如國府派遣要人整治大軍攻占的地方。

比如各大行署派出專人,前往江南之地,勘探是否有值得的礦藏之類。

“大王,國府上下已經做好準備。”

“隨時可以派遣他們南下。”

王綰輕輕一笑,那是國府的職責。

何況,就算沒有蒙武將軍的這份文書,按照從江南每半月前來鹹陽的一份份文書,都必須派遣要人了。

“當如此。”

秦王政很滿意。

“今日相召武真侯同諸位,還有一樁要事。”

“扶蘇。”

“你等的《商君書》抄錄的如何?”

隨即,秦王政身軀微側,看向廳殿內扶蘇等人。

至今日,後宮誕下的諸位公子有十一人,年過十歲的有五人,長子扶蘇,其次便是將閭、胡亥、鬆希、涇。

五人今日被招至這裡,木案陳列,抄錄《商君書》,不知道父王何意?

卻也不敢多問,隻能是執按照各自手中一般無二的《商君書》抄錄著,一張張白紙上落下一枚枚黑色大字。

已然抄錄許久。

“父王!”

“尚未抄錄完一半。”

淺白色的長衫著身,眉目俊逸盎然,束發垂於身後,聞父王之言,從案後起身,為之一禮,緩聲而應。

知曉父王要他們抄錄《商君書》,自然不敢有所差池,也許父王要考察他們呢?比如考察他們對於《商君書》的了解。

不是沒有這個可能性。

“父王,再有兩個時辰當可抄錄完畢。”

胡亥四人也是從案後起身,看著自己抄錄的進度,也是一語。

“父王,將閭也是如此。”

一位歲數並不遜色胡亥的少年人一禮。

“……。”

其餘兩位公子也是頷首稱是。

《商君書》字數很多,他們抄錄的很慢。

“暫時無需抄錄了。”

“李仲,遣人將五位公子所抄錄的紙張張貼屏風上。”

平靜的眼神一一掃過扶蘇五人,秦王政踏步近前,行至扶蘇的岸邊,抬手拿起一張,隨意看著。

數息之後,行至將閭的案前,也是拿起一張看了看。

如此,先後將五人所抄錄的《商君書》內容一覽,沒有評價,看向殿外。

“喏!”

李仲那洪亮的聲音傳來。

當即,便是數人快速的將五位公子所抄錄的《商君書》內容一一張貼在嶄新的屏風上。

相邦王綰等人在側,不知道大王此舉何意?

讓諸公子抄錄《商君書》?

似乎諸公子都會背誦《商君書》吧,這也算是中央學宮的必備科目之一,是每一位大秦官員的立身之本。

畢竟,大王頗為喜歡此書。

卻是五位公子今日出現在興樂宮殿內,還是他們一行人論事之時,這卻是不常見!

不。

不是不常見。

而是根本不存在。

興樂宮內,在他們一應君臣論政之時,從未有公子在旁聽政,以前從未有過,偏偏今日有了?

還是在大朝會之前!

還是討論一樁樁涉及一天下的要事之前!

難道……,王綰心有所感,看向公子扶蘇,那是公子之長,近年來一直在外曆練,身為相邦,對於扶蘇的曆練過程很清楚。

而大王又從來不會做無意義的事情。

尤其是在一些關鍵問題上。

莫不是……?

王綰突然間想到了什麼,沒來由的眼眸深處掠過一絲喜意,莫不是真如自己所猜測的那般。

心緒繁多,看向身旁的馮去疾。

正合四目相對,意蘊難明,進而又一同看向扶蘇公子五人。,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