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七百一十三章 號曰萬歲(求訂閱、票票)(2 / 2)

秦時小說家 偶米粉 8262 字 2個月前

堪為前所未聞。

武安君那般赫赫戰功,臨終之前,也隻是武安君!並沒有得到侯爵的榮耀,恨不生於大王歲月。

秦王政目視殿中,麵上亦是微微一笑,身為有功之臣,自己從不會吝嗇,該給予的,均不會少。

“若無異議,則為大朝會第二件事,一論秦國於諸夏的治轄方略。”

給事中再次朗聲道。

“大王!”

“臣有異議!”

忽而,在逐步稍緩的熱鬨廳殿氛圍中,一人自殿中尾端走出,眉宇盎然,峨冠博帶,品級雖不高,一看就知道是學宮博士之人。

今日與列者,也有兩大學宮的高層!

此人周清似乎認識,是中央學宮的鮑白令之,遊學百家,於百家之道,頗有些精通。

所以,中央學宮名氣不小。

他有異議?

看來昨日王兄給自己所看的那份文書,他們還是不滿意啊,現在得不到具體的回複,要強出頭?

與此同時,宮殿之中,也是一道道目光看將過去,落在那人身上,有認識者,也有不認識者。

好端端的,有什麼異議?

“臣,中央學宮博士鮑白令之有言。”

“大王,今大秦掃滅諸國,一統諸夏,秦國便是諸夏共主之國,秦王便是諸夏共主,便是位同大周天子的諸夏之主!”

“三代以來,曆來天子開國賜封,均有三大賜封,以為承繼。”

“其一,對上古三皇、五帝後裔給予賜封賞賜!”

“其二,對先前敵國之封地!”

“其三,便是對於功臣的諸侯封賞,大周開國近百諸侯,便是為證。”

“此等三封,向來為天子開國三封,臣敢問大王,莫不遺忘這等封賞?還是拋棄這三封?”

鮑白令之。

年歲四十上下,灰黑色的半尺長須搖晃,從位置上起身,入廳殿中央,深深一禮,說道自己所言。

天子三封,乃是慣例。

而今,觀大王諸多封賞,卻是一點也無。

並不合古禮。

“大王,臣以為,當天子三封!”

其後,又是一位博士之人自殿中後方起身,口中言語朗朗,行至鮑白令之身側,頷首道。

此人,周清也是認識,是學宮的博士正先,名氣也是不小。

“大王,一統諸夏,天下歸一,此為上古三代以來聖王偉業,大王當效仿曆代天子,天下大慶!”

“如此,可安臣民之心,也能夠安穩諸國殘留之心,穩固大秦盛事。”

又一人起身,行至殿中。

也是學宮的博士。

當其後,又是有數位學宮博士起身,說道相似之言,希冀大王落下天子三封,彰顯天子仁德。

這不僅僅是為了秦國著想,亦是為了諸夏。

這是三代以來的傳統。

大周滅商,賜封武庚於東方,位列諸侯。

便是明證!

其後武庚雖有三監之亂,可大義失卻,直接被大周平定,並不影響大周對於諸夏的統禦。

立於上首的王城給事中,年歲尚輕,麵對這等情況,有些難以處理,隻能夠對著王案一禮。

“諸位,何有此言?”

“天子三封?此事事關接下來寡人要宣示的諸夏治轄方略,容寡人思忖決斷,至於你等所覺不妥之事,可以建言國府、廷尉府,以待後決。”

秦王政從王案後起身,立於高台,看向殿中的那些博士,並無嗬斥,隻是肅重一言。

“這,喏!”

“喏!”

“”

既然大王所言如此,一位位博士相視一眼,大王既然有此言,事情或許還有轉機,且待它日而觀。

未幾,各自歸位。

“自楊端和將軍、王賁將軍、白芊紅將軍領兵定下齊魯之事,已經過去月餘,山東諸國不存,大秦一統諸夏。”

“秦國已然成為諸夏矚目。”

“然而,如何治轄嶄新的諸夏,寡人一直覺得都是很難很難,這個問題寡人在大秦滅楚之後,便是在思量。”

“為何為難?”

“三皇五帝歲月,大夏、大商、大周三代歲月,從未經曆過數百年的爭鬥衝突,亦是未有數千年的變局。”

“禮樂崩壞,瓦釜雷鳴,高岸為穀,深穀為陵,莫不如此,這般是你等所希望看到的?”

“不!”

“非寡人所見!”

“就其緣由,便是在於大周天子之位,看似尊崇,實則封建諸侯自治甚多,如此,天子何以為天子?”

“三代歲月,看似悠揚,實則,天子位尊為虛,諸夏數千年未有大改,那便是寡人以為不妥之處。”

“是而,接下來大秦是要走三代的老路,還是走出大秦變法以來的新路,便是寡人的難題。”

“也是諸夏的難題。”

秦王政雙手背負身後,俯覽群臣,話音和緩,所言治轄諸夏的方略。

說著,自上首高台走下,行至殿中,大秦是嶄新的大秦,而非三代之大秦,大周天子那樣的天子。

自己不做!,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