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七百三十三章 製式兩分(2 / 2)

秦時小說家 偶米粉 8555 字 2個月前

華貴的袍服著身,王綰從寬大的長袖取出一份紙質書,自案後起身,出列於殿,深深一語。

“說說。”

始皇帝頷首。

“陛下,老臣以為諸般之事當有先後,大秦欲要治理諸夏,首要便是定下統禦諸夏的根本治理之法。”

“其後,在所言其餘諸事。”

王綰穩穩道。

“根本治理之法?”

始皇帝看向相邦王綰,這……似乎同自己期待的大朝會秩序不太一樣,相邦這是有些等不及了?

央學宮連日來的動靜,自己都知道。

自己並不插。

許多事情,需要慢慢來。

改製新路,遇到的麻煩肯定很大。

“天下之大道,王道與霸道。”

“大秦一天下,霸道威服諸國,而今當王道存續,治式封建與郡縣取其一!”

王綰將奏書遞給侍者,話語未絕。

“王道。”

“霸道。”

“郡縣、封建。”

“如此……相邦當有所決,一一道出,群臣公議。”

秦王政接過那份奏書,打開隨意一覽,並沒有出乎自己的預料,是王綰的想法,怕也是殿一些人的想法。

微微一笑,一邊繼續閱覽那份奏書,一邊看向其餘群臣。

“陛下。”

“天下製式兩分,封建諸侯代綿延,郡縣一體不過兩百載。”

“大爭之世,諸國鮮少封建,多為郡縣,乃戰亂之需要。”

“如今,諸夏歸一,戰輪不顯,一切自當歸於代正統,大秦當複歸行諸侯封建,歸於天下之道。”

王綰沒有掩蓋自己的意圖。

郡縣一定好?

封建一定好?

不一定。

戰亂之時,郡縣一體,的確好處多多。

然而,現在對比兩者,封建也有獨特的好處,且自己所言之封建並非上古代以來傳承之封建。

果然是大周那般的封建,自己也以為不妥。

“相邦這是語論代王道諸侯之根本。”

“讓大秦眾封建,分列四方,以為拱衛央,拱衛大秦,如大周天子那般?”

廳殿皆寂,始皇帝將視線從奏書上挪移,看向群臣,最後落在王綰身上。

“相邦這是要複辟代舊製?”

左右群臣,一位司空府的官員低語。

“何為複辟代舊製?”

“豈不聞天下之地,方千裡以為國,所以極治任也。”

“國非不能大也,其大不若小,其多不若少。”

“眾封建,非以私賢也,所以便勢,所以全威,所以博義。”

“義博、威全、勢便,利則無敵,無敵者,安。”

“故,觀於上世,其封建眾者,其福長,其名彰……王者之封建也,彌近彌大,彌遠彌小,故,海上有十裡之諸侯……多建封,所以便其勢也。”

一位衣著學宮博士冠帶之人回應。

“此言似乎為呂氏春秋?”

能夠位列廳殿之內,群臣自然博覽群書,那博士之語很是熟悉,略微一想,便是知道出處。

不外呂氏春秋!

對於此書,陛下可是不甚歡喜。

想要以此為製式根本,豈非說笑?

“雖為呂氏春秋,可……其自有精妙處。”

那學宮博士正麵相對。

“有何精妙?”

一位出至司寇府的官員不以為然。

“始皇帝陛下掃滅諸國,威加海內,德兼皇,功過五帝,為古往今來第一皇帝。”

“可諸夏之大,治理自難,諸夏九州,風俗各異,若然一統郡縣,難為如一之治。”

“大秦欲要安穩治理諸夏,則當眾封建,以諸位皇子為諸侯,輔以得力之臣,因地而用,整治諸夏諸地。”

“如此,天下可定!”

又一位學宮博士出列,對上那位司寇府邸之人。

“臣博士淳於越附議。”

“始皇帝陛下君臨諸夏,八荒歸一,如此,當承襲代盛事,使諸位皇子、有功之臣,皆有封國之土。”

“是以,眾封建之力,諸國林立,大秦統禦之地,各有其主,民也有君,始皇帝陛下也能夠省卻辛勞。”

淳於越。

百家名士博士,入央學宮,亦是有名之博士之人,出列一語,左右武群臣不由相視一眼。

“臣也有言。”

“自秦一天下,諸地遊學士子入鹹陽,曾有希冀之言,亂世初定,諸夏思治,布衣士子痛感天下混亂之苦。”

“故而肯望始皇帝陛下封建諸侯,諸夏士子歸於良輔,進而四方可治,誠如此,天下之安也。”

“民心如水,士子駕馭之,得諸夏士子之心,則得諸夏之心!”

又一位學宮博士出列,其人叔孫通,持笏板,深深一禮,說道口期盼之言。,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