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七百三十五章 朕握法術(2 / 2)

秦時小說家 偶米粉 8700 字 2個月前

“相邦之言!不無道理!”

“廷尉之言,也不無道理。”

“郡侯以為當如何抉擇?”

半個時辰之後,興樂宮廳殿內,始皇帝嬴政於上首批閱政令書,國事每時每刻都有,涉及國政根基之事,不為著急。

國政根基之事。

相邦、廷尉爭鋒,嬴政喜歡看到這個場麵,卻對於那個結果難以決斷,雖然皇弟也說了許多,自己也能夠明白。

然則,道理是道理,明悟是明悟,想要做出真正的決斷,還是有不小難度的。

“哈哈,蒙毅你今日也在鹹陽宮,於相邦、廷尉之言,可有所得?”

周清朗朗笑道。

對著上首一禮,並不直接應下,看向殿與列隨伺的長史蒙毅,輕問道。

“蒙毅,你說說兩者孰優孰劣?”

嬴政亦是視線落在蒙毅身上。

蒙毅跟在自己身邊多年,應該能夠觸摸自己的心思,或許可以給予自己不少參照。

“陛下!”

“郡侯!”

“這等國政根基要事,蒙毅不敢妄言。”

著今日大朝會尊貴袍服,蒙毅聞此,連忙起身,禮儀落下,搖搖頭。

雖有所覺,卻不可言之。

“這……這可不是陛下和本侯期待的回答。”

周清擺擺。

雖不是蒙毅這個層次可以做出決定的,但……說上一說還是無礙的。

“事猶未定,如何不可言之。”

“朕仍為遲疑。”

嬴政輕笑。

雖懂得分寸,卻如皇弟所言,不是自己所想要的答案。

“陛下。”

“如此,蒙毅鬥膽一言。”

“兩者之決,既在於封國諸侯、郡縣一體,又不在二者。”

“大周之所以百年便勢衰,乃是因為大周所能夠掌控之力不強,乃大周天子權威不顯。”

“且諸侯國日益強大。”

“郡縣一體,則一應大事決斷於鹹陽,不會出現封國諸侯異心之舉。”

“亦是如百多年來,曆代秦王對於巴蜀之地、關外之地、陶地的治理,雖有重臣所領,可一應權柄仍落在鹹陽。”

“是以,如郡侯多次所言,國政根基之要,乃是收攏權柄於鹹陽,令武之事秩序運轉。”

“如此,方可為大秦國政根基。”

蒙毅又是一禮。

整理思緒,將所言一一道出。

“哈哈哈,如你所言,似乎兩者皆可?”

周清大笑。

蒙毅這番言論,看似有理有據,實則仍沒有任何確切的答案落下。

“這……,記得郡侯曾有提及,封國諸侯與郡縣一體,皆有利弊,如同萬物陰陽,都沒有完美之法。”

“相邦所言,燕國、齊魯、江南之地,相距鹹陽甚遠,果然接下來諸國流亡之人複辟,則鹹陽不能夠做出及時的應對。”

“大秦雖有百萬鐵騎,遠水難解近渴。”

“廷尉所言,秦法如一,蒙毅以為,無論燕地、齊魯是否為封國諸侯,都可施為秦法,並行不悖!”

蒙毅亦是淺淺一笑。

讓自己做出評判,當真不好做下。

封國諸侯!

郡縣一體!

各有優劣。

且相邦所語封國諸侯同上古代以來眾封建又有所不同。

“朕……其實傾向於李斯之論。”

“蒙毅之言,朕也知曉。”

“王綰之論,朕也可以知曉,相邦之心,並無私心,隻是政見之論不同罷了。”

“郡侯之意,朕也知曉,郡侯是想要在燕國、齊魯、江南設立封國,雖為封國諸侯,卻秦法如一貫徹,收攏封國諸侯權柄。”

“令其迥異郡縣,卻又非大周封國諸侯之尊貴。”

“以封國諸侯拱衛央,遏製諸國複辟之力,果然它日做大,鹹陽也有足夠之力,與之推恩,分化封國諸侯,趨同郡縣。”

“封國諸侯、郡縣一體,根本在於法術勢。”

“朕……或許知曉該如何做了。”

始皇帝嬴政長歎一聲。

如大周眾封建那般得封國諸侯,已然遠去。

設立嶄新的封國諸侯?

未免顯得有些奇怪。

法治!

當如一。

“隻要能夠達到目的,何種方式自可權衡。”

周清不複多言。

製式治道的根本目的在何?

在於大秦如何形成對於諸夏長治久安的統禦!

這是一個難題。

歲月長河之,都未解決。

而更為本源的目的則是,諸夏風華禮儀如何長治久安的傳承萬代,乃至於亙古。,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