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七百六十七章 和氏璧(求票票)(2 / 2)

秦時小說家 偶米粉 12232 字 2個月前

近距離細細一觀,又仿佛所有的色彩隱匿其中,整體的色調變得沉穩厚重起來。

略有調整方向,那種色澤又隱隱變化起來。

當年楚王將卞和的那塊石頭雕琢,成就這塊奇特的玉璧!

和諸國流傳的記載差不多,和氏璧很大,雖說是玉璧,卻還是一塊璞玉,尚未徹底的雕琢成器物。

也許……任誰都覺得將這樣一塊璞玉雕琢出來是浪費。

是……有損於它。

置於高台上的架子上,周清細細觀著。

“這塊玉……玄清還是第一次見到。”

“的確無愧於寶物!”

“用它來雕琢天子印璽!”

“很好!”

周清也是單手撫摸著這塊和氏玉璧,歲月長河中,和氏玉璧雕琢的天子印璽消失不見。

引以為憾。

現在……天子印璽自己沒有見到,卻是見到了這塊和氏玉璧。

的確很美。

當年昭襄先王以城池易之,雖有些戲言,足以證明它的身份,果然是一塊普通的美玉玉璧。

昭襄先王絕不會那般言語。

“哈哈哈,這塊玉璧……朕覺得雕琢成天子印璽應該有剩餘。”

“到時候為郡侯雕琢一塊郡侯印璽。”

始皇帝嬴政亦是欣賞的看著麵前這塊玉璧,這塊玉璧……自己也沒有見過太多次。

不是沒有資格見到,而是沒啥興趣。

縱然是一塊名揚諸夏的玉璧,終究它還隻是玉器,並非有用之物,現在……倒是派上用場了。

的確很漂亮。

昭襄王當年欣喜此物,欲以十五座城池交換和氏璧,稱得上價值連城了。

腦海中浮現天子印璽的大致形體,一塊印璽還用不完所有的玉料,當有不少剩餘。

“陛下,可有命人打造?”

周清將視線從和氏璧上移開,看向皇兄。

“暫無。”

“……莫不是郡侯有意?”

“郡侯也會雕琢玉器之法?”

嬴政擺擺手,製式文字尚未徹底功成,自己隻是準備讓人將玉璧雕琢成型,然後刻上文字。

刻上大秦嶄新的文字。

匠人?

應該是從少府尋找。

迎著皇弟的目光,嬴政不由一笑,似乎……明白了皇弟此語言外之意,卻是皇弟會雕琢嗎?

“自然。”

“一法通萬法,雕琢技藝,小道爾。”

“近來玄清待在府中無事,不若……天子印璽的雕琢就交給玄清吧。”

“陛下以為如何?”

周清的確有這個心思。

“哈哈哈,朕自然放心。”

“郡侯有此意,更好。”

嬴政雖詫異,並無反對。

皇弟做事,從未讓自己失望過。

“自不會讓陛下失望,接下來玄清會相召學宮博士,定下天子印璽的形體,而後再行雕琢。”

周清笑道。

“可!”

“如此,朕可就期待天子印璽了。”

嬴政頷首,再次看向麵前的和氏玉璧,抬手召過不遠處的侍者,命其將玉璧送至皇弟府邸。

“最近你倒是清閒了。”

“朕可是日夜忙碌的都是三更才行睡下。”

“蒙毅,將國府和廷尉府整理出來的官製文書挑出來,予郡侯一觀。”

撤去高台,始皇帝嬴政身軀微轉,對著蒙毅吩咐著。

“喏!”

蒙毅當即將身前案上的文書給予整理,將四本厚厚的奏章、文書拿在手中,近前遞給武真郡侯。

“已經完備了?”

嶄新官製的事情,周清知道。

春秋歲月以來,諸國爭霸,戰事頻繁,為應對許多事情的出現,一種種官製逐步出現,各種官職也出現了。

出現的快!

就意味著可能出現隱患!

往往都是君主直接拍腦袋定下的,再遇上一些事情,在下定下嶄新官職,說不準彼此就有衝突。

如今諸夏製式郡縣一體,自當要有與之匹配的官製官職。

周清沒有插手,歲月長河中的許多嶄新官製、官職都是在遇到新情況之後,逐步發展起來的。

就算現在拿出三省六部製,拿出內閣製度,拿出文武兩府製度,或許皇兄還會覺得很奇怪。

有一個相邦不就好了,若是覺得相邦勞累,還有丞相存在。

六部職責,國府之內,也有各大行署,就是名字不一樣,內在職能一般無二。

“大體有成,郡侯一覽,覺得是否完整?”

現在已經是晚秋之月,再有一個月,便是新的一歲。

到時候,就要半步嶄新的文字、官製、官職……,時間還是有些緊迫的,始皇帝嬴政取過一盞茶水,握在手中,隨意抿著。

大體上就那些事情,今日由著和氏璧的機會,想要聽聽皇弟的看法,畢竟……皇弟一直給予自己彆樣的視角。

“這就是國府、廷尉所謀官製?”

“勾勒綱要,契合郡縣一體。”

“以陛下為中央的王城官製體係!”

“以國府相邦、國尉、禦史大夫為中心的三公九卿體係,卻是九卿體係中,也有不少行署歸於鹹陽宮王城官製。”

“以郡守、縣令為中心的郡縣體係,郡丞、郡尉、縣丞、縣尉各有其責。”

“以鄉、亭、裡為中心的根基體係!”

“四位一體,成就大秦嶄新的官製,的確恢宏!”

周清閱覽文書、奏章的速度很快,何況還都是紙張上的文字,不比竹簡,由著皇兄喝茶的功夫,便是合上最後一份文書。

歎語落下。

將繁雜亂象的戰國官製形成嶄新的體係,已經很難了。

就算是歲月長河的諸般官製,根基也就是這套。

“哈哈哈,朕……可不是來聽郡侯讚譽的。”

“喝茶!”

始皇帝嬴政朗朗笑道。

這四份文書自己琢磨兩三天了,覺得還是相當不錯的。

可……應該有些不完備,具體在哪裡不好說,所以……皇弟出現在了興樂宮。

“這份嶄新的官製很好。”

“若說有些缺陷,在玄清看來,也就是屬於鹹陽宮的體係和三公九卿體係交錯。”

“九卿之中,有屬於鹹陽宮管轄的,也有屬於三公管轄的。”

“對於此,玄清以為,可以職責更為明朗一些,歸於鹹陽宮的直接歸屬於鹹陽宮。”

“歸於三公的直接歸於三公。”

“九卿之列,郎中令、奉常、衛尉、太仆、宗正、將作少府、廷尉、典客、治粟內史。”

“依從上麵所語,郎中令總領宮殿,掌一應宮殿並皇帝護衛事,屬於鹹陽宮。”

“奉常,總領太廟、太祝、太史、太宰、太卜、太樂等署,也屬於鹹陽宮!”

“衛尉,掌陛下近身護衛要職,也屬於鹹陽宮!”

“太仆、宗正也是屬於鹹陽宮。”

“如此,九卿之列,便是有五化入鹹陽宮歸屬,屬於三公的唯有廷尉、典客、治粟內史、將作少府。”

“且將作少府也多以鹹陽宮為尊!”

“玄清以為,當直接分化,明其屬,定其責!”,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