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一一六章 沛縣風雲(求票票)(2 / 2)

秦時小說家 偶米粉 6543 字 2個月前

那就讓反對的人逐步減少,就算一直存在,隻要他們人數不多,力量不強,也是無用。

相應的,自己的朋友就多了,所能掌控的力量就多了。

解決下相之地的雜亂之事,這個法子很好。

是以,短短一年有餘,便是將下相秩序重新梳理一番。

諸子百家,儒家是特殊的。

《韓非子有語,儒以文亂法,其中之儒定然不包括伏念先生那樣的人,定然不包括荀夫子那樣的人。

至於齊魯三傑的另外二人?

難說!

今日,見到一位,扶蘇很期待。

“公子盛情,我等受寵若驚!”

“實則,我等從桑海之地前來泗水,也無緊要之事。”

“因數月之前儒家的一些動靜,引得始皇帝陛下不悅,是以,掌門師兄有令,讓在下前來泗水之地,於郡縣內的儒家弟子教導一番。”

“沛縣為郡府,儒家弟子不少,便是前來。”

“卻……說來,在下還是第一次出小聖賢莊辦理此事,該如何教導這裡的儒家弟子,尚有忐忑。”

“幸公子在此,我等當垂聽!”

將麵前案上的茶盞微微移至跟前,張良淺淺笑道,說著,又是一禮。

於此行的四位師兄弟看了一眼,落下一事。

“哦?”

“此事……的確當用心。”

“那些事情,扶蘇也有耳聞。”

“確……教導儒家弟子,乃是張良先生之責,扶蘇焉得越俎代庖,且……扶蘇記得不錯,眼下的小聖賢莊內有督察使入內。”

“那些人所言,當更合張良先生所求!”

扶蘇輕呷一口香茗。

張良他們是為了這般事?

多月之前的事情,自己還在下相之地,也有耳聞,儒家選拔出的七十二位博士令父皇不悅。

更有一些居心叵測之人行動於齊魯之地,而儒家偏生沒有作為!

豈非取死之道?

儒道中庸固然上佳。

可……許多後果也得承擔。

督察使入小聖賢莊便是一個警告。

諸夏間,值得督察使入內的,除了中央學宮、護國學宮以外,小聖賢莊是第三個地方了。

也能夠看出小聖賢莊的特殊。

接下來的泗水郡,定然是一片亂象,農家不會甘於被剿滅的,定然會弄出各種動靜。

說不得還會聯合百家之力,一起生亂。

儒家能夠派出三當家張良來做這件事,說明……他們很在意帝國的看法,也很怕儒家會卷入接下來的事情。

這很好!

說明儒家將自己的位置擺對了,如今的諸夏是帝國的諸夏,而非儒家的諸夏。

儒家欲要傳承不墜,唯有一條路,那就是融入帝國。

而不是帝國要契入儒家。

“齊魯之地,有督察使之言,一切行事當無憂。”

“如今這裡是沛縣之地,為泗水之郡,而今帝國郡縣甚多,每一地情形都迥異。”

“齊魯之言,未必合泗水之言。”

“公子如今為郡丞,掌一郡大小之事,在下等人欲要完美完成掌門師兄教導之事,少不了公子教誨。”

“望公子不吝賜教!”

張良搖搖頭。

於案後直直坐起,挺立身軀,看向上首的扶蘇公子。

和眼前的扶蘇公子言談不多,可……寥寥數言,足以令張良對其有一個大概的了解。

這位公子……非容易應對。

不愧是嬴政花費多年培養出來的長子。

多月前的鹹陽,更有聞武成侯王翦身死,公子扶蘇得旨意,處理諸般事,還得了始皇帝嬴政認可。

又是一個很微妙的訊號,不說扶蘇將來一定可以成為儲君,起碼……幾率大上許多許多了。

帝國有這般的公子,……對自己來說,不是一件好事。,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