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不過,趙宋有位王荊公,這位敢說“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大佬,發動的變法當中,有一項就是削減宗室待遇、開革遠支宗室。
不管怎麼說,趙宋的宗室問題在王安石變法的時候得到了緩解,後來靖康之變,趙宋的諸多宗室因為聚居被金人一網打儘,剩下的遠支又不成氣候,唯一逃過金人魔掌的康王趙構也死在南渡的半路,天下很快陷入動亂,區區的趙宋宗室問題,也不再重要。
天子是學了趙宋對宗室的寬待,還不願後世再出個王荊公,乾脆將宗室的一樣待遇全部規定好了。
簡而言之一句話,天子護短,還要讓自己家的子孫全都世世代代永享富貴,即便不能做皇帝,也能做個富貴的宗室!
祁元詢說完爵位皆降襲後,天子沒說話,他便繼續往下說,但好歹多加了幾句解釋和補充,不然的話,殿內眾多藩王的眼神就能把他戳死:
“孫臣以為,諸王有大功於國朝者,其爵位世襲罔替,此為恩遇,非有大功於國者不得輕易受封。
而尋常宗王,則爵位世襲遞降——若有功,亦可原爵承襲抑或加封品級。
以親王為例,世子受封,爵位遞降一級,為郡王,若親王有功,則世子可原爵承襲,或世子繼爵位後有功,則其郡王爵複升親王爵。”
祁元詢這個補丁一打,年長的諸侯王看他的眼神就和緩多了。
當今天子教兒子是相當有一手的,本朝的諸侯王們,脾氣不好歸脾氣不好,但是能力真的都很出眾。
現今已經到封地的藩王們,有許多都已經有戰功了。
若說他們無功於朝,怕是唾沫星子都能把人給淹死。
感覺好一點的,覺得自己家這一係的爵位有希望世襲罔替,即便不認為自己的功勞特彆大的,也覺得自己的爵位怎麼著傳下去的時候,世子也能原爵承襲。
至於認為自己或者自己的兒子不如兄弟的,嗬,天子諸子裡,還真沒這樣的人。
當然了,祁元詢說的這些都還是提議,不一定會成為現實,隻不過藩王們覺得他的提議成為現實的可能性比較大,所以下意識地現在就開始代入了。
停頓得差不多,在場的人都腦補好了,祁元詢又繼續道:
“孫兒之前說的,便是孫兒對宗室的襲封想法。皇爺爺您問的考封,便是在這個基礎上產生的。
有爵封者,唯有世子可降襲父爵,無世子則由朝廷封選。
除世子外,其餘諸子年至二十加冠後,受推封。受封前由宗人府彙題,考刑律、儒經、騎射等,考試科目可有數項,使受封者擇其中三項。按結果之優、平、劣,使其受封應受之爵,或降一等、二等、三等襲爵,劣者過多,則停封,不授爵。
末爵奉國中尉,世子可參加考封,爵襲三次後,便消爵。
非因功受封者,皆為恩封,恩封不可世襲罔替。
無爵宗室有功,亦可複封爵。”
“無爵宗室?”到這裡,天子終於開口反問了一句。
“是,孫臣以為,皇爺爺欲令子孫代代富貴,此天子親親也,縱使無爵,亦不可逐離宗室。”
話是這麼說,實際上祁元詢是很明白的,照他爺爺這個雙標的勁兒,若是改革太過大刀闊斧,天子是不會同意的。
更何況,無論是趙宋還是之後的金、夏、原,都是沒有開革過宗室的,漢唐之前的出五服不為宗室,已經是過去式了。
從製度上來看,這算是倒退,但是,這麼多前朝舊例擺在那裡,讓天子接受子孫過五服出族這件事,是很難的,而且,出五服不為宗室後,就能讓那些人不胡作非為嗎?
也不一定。
那還不如直接按宗室條例統一管理起來的好。
“既然無爵,又如何證明其宗室身份呢?”
祁元詢不慌不忙,感謝前世的最後一個大一統皇朝,不管怎麼說,那個大一統皇朝在許多製度上,都吸取了各個前朝的許多經驗,製度的完善程度還是值得參考的。
“孫臣以為,仁祖之子孫,俱為宗室,皇祖父子孫為大宗,皆束金黃帶,以示身份。餘者為小宗,束紅帶子。”
祁元詢這個宗室區彆法,話其實說得很狹促,因為仁祖便是天子追封的父親,仁祖子孫就是天子與其一眾兄弟的子孫。
當今天子的諸多兄弟、子侄俱已歿,唯一剩下的、如今受封爵位的便是靖江王。也就是說,唯一的紅帶子,其實就是靖江王一脈。
但是,如今的靖江王畢竟隻是天子的侄孫,其父又犯過大錯,祁元詢是天子的親孫子,舉出的這個宗親區彆法也沒什麼問題,所以,在場的人也不會說有什麼不妥。
“無爵宗室,到底是天潢貴胄,孫臣以為,不可使其無爵後便虛度日子,亦可使其參加考試入朝為官,無爵宗室參加考試,可與尋常科舉相彆。”
祁元詢洋洋灑灑說了一大通,在場的人聽到部分內容,都不得不承認他的想法確實出眾。
其實除了剛才提出的主要建議,他還有一些參考其他朝代的補充,隻不過這些,都已經寫進策論裡了,天子後麵自己會仔細看一遍。
剩下的時間,祁元詢決定見好就收,把舞台讓給皇嫡孫祁元訢。
有祁元詢珠玉在前,沒有前世見識作弊的祁元訢就有些相形見絀了,但還是有新想法提出來的。
不知道是東宮一脈的意見已經進行過統一還是什麼,祁元訢提出的內容就是進行了包裝的削藩建議,隻不過裡頭還真有點想法。
他們五人全部說完,天子又谘詢了沒被選中的一些宗王的意見,耗費了很長時間,才讓他們離開。
正在他們準備走的時候,光幕又更新了。
這一回的光幕更新,還是針對大周的宗王問題。
其上記載,周末,天災**交織,各地世襲罔替的宗王卻積累了大量的財富,橫行霸道、霸占民田、橫征暴斂者不在少數,民怨之下,起義軍殺死的藩王、宗室不計其數,死法也花樣百出。
到周末,人數多達幾十萬的宗室,最終百不存一。
祁元詢默默望天,這份記載,是如今尚未改變政策後的結局吧?
有這麼慘烈的結局做對比,皇爺爺用他的辦法的可能性,應該會很大。
相比於其他人,他參考來的這個製度,還是比較有普適性,又相對溫和的。
才過了半天不到,回府後,用過今日偏遲些了的午膳,祁元詢就看到天上的光幕又起了變化。
史載有周一朝,因實行降等襲爵與考封製度,宗室有爵位者占總人數一成左右,才乾過人者眾。
朝廷供養宗室支出祿米過多與藩王橫行不法以致民怨沸騰等記載,皆已消失。
祁元詢發現了一個點,自己早上才提出了想法,光幕馬上就捧場了。
聯係起光幕顯字後,有許多次都凸顯出他這件事,他默默地摸起了自己光滑還沒長胡子的下巴:莫非,他就是光幕爸爸最愛的那個崽?
作者有話要說:主要的參考對象還是清朝的製度,因為我看了一下,其他朝代的製度都或多或少不適用,還是參考了前朝例子的清朝宗室製度最中庸,比較成熟。
話說回來,我還記得我從哪裡聽到還是看到的,說清朝作為封建王朝中的最後一個,對各種朝代末年的亂事都有經驗可以借鑒,什麼農民起義啊、外戚專政啊、宦官專權啊、後宮乾政啊、天災**啊【小冰河期、糧食減產什麼的,還有明朝引進的紅薯、土豆等食物廣泛種植】、胡人入侵啊【清朝本來也是草原民族,還特意和蒙古修好,還推行了某些製度讓蒙古人丁減少】,萬萬沒想到,他們碰到了五千年未有之大變局。
所以,綜合起來,現在所有經驗都能借鑒的我朝,才是真正的天選之子啊!
*
因為主角所在的朝代,是稍有的藩王有實封的朝代,所以後續還有一點點手續需要解決。
但是推恩令是絕對不可能的。
漢武帝能推行推恩令,是因為他爹那時候已經平了吳楚七國之亂,主要諸侯王已經變成了他的兄弟,諸侯王們也受到了中央朝廷的控製。
而且漢武帝是推行推恩令的同時還配合著酌金奪爵——那時候他手上已經有立下大功、掌握軍權的衛霍外戚集團可以倚仗了——所以,歸根結底,還是要先打一頓的。
而且不是實封的藩王,也沒必要用推恩令去整他們啊。
所以漢後推恩令就逐漸被淘汰了,是有原因的,藩王沒封地不需要推恩,有封地的,你得能打贏再說。
曆史上朱棣能在之後削去藩王們的軍權,也是因為這位大佬打贏了。
木倉杆子裡出政權,果然是至理名言!:,,,,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