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份詔書當然出自於祁元詢的建議。
在他看來,本世界的發展又不像光幕上,親爹是靖難登基的,有來捧場的國家都給冊封,禮包大發放,現在的乾聖帝可是上皇親命,受禪登基的皇帝,對來朝貢的屬國把關自然要嚴格一點。
宣武初年,當年日本還分南北朝時,大周曾遣使去冊封南朝掌管臨近大周邊境區域的南朝親王為日本國王,雖然受阻撓,也不知曉南北分立的內情,但是大周以南朝為正統,這是可以說明白的。
足利義滿從前在還沒有禁令的時候,也不是沒有以幕府將軍的身份遣過使,到底是權臣的身份,宣武帝不喜,又是北朝方麵的勢力,就拒絕了。
如今妄圖用“準三後源道義”這樣迷惑人的稱呼來促使大周將他當成正統同意兩國恢複貿易,在大周打聽清楚了之後,就不要怪他用手段小懲大誡一番。
“三後”者,可以用來形容太後、皇後等後妃,也能用來形容天子或諸侯王。
足利義滿在國書上寫的“準三後”,可以看成是未受宗主國冊封,是以自稱“準三後”的國君,但也完全能夠看做是還沒有登基的儲君嘛!
日本國曆史上不就有個赫赫有名監國理政的聖德太子嗎?把他當儲君沒毛病啊。
就是不知道來了這麼一出,這位源為義是要真的認哪位天皇做爸爸,還是直接讓他那被現任天皇收為義子的兒子登基,完成李代桃僵的最後一個步驟。
但是這隻是小插曲而已。
大周已經同意了源為義令使臣上告的開放貿易的請求,雖然勘合貿易的條款,在最初對日本極為寬鬆的條件下,被祁元詢改成了大周不向他們免稅,而是正常收稅──且隻收金銀──的條款,但是這樣的條款並不嚴格,而且非常公平,日本商人絕對不會說個“不”字,而貿易條款和商人的利益相關比較多,幕府就更不會說什麼了。
足利義滿雖然得到了個不倫不類的權知日本國事的儲君冊封,但是祁元詢相信這位堪稱日本曹操的人物,一定不會讓他們失望的。
和日本同樣待遇的,是給朝鮮的冊封。
冊封詔書前半段很正常,無外乎是什麼念爾“忠勤國事,心存上國”,特冊封爾為朝鮮國王,爵同大周親王,給金印、誥命、冕服等。
後半段就不同尋常了。
朝鮮言以小事大,何以冊立幼子為世子,令李旦遣使說明,金印等先製,待其上稟罷,再遣使去往朝鮮冊封之。
這就是掐住了李成桂命運的咽喉。
其實朝鮮的前身高麗受漢文化的影響也頗深,一直以來,基本上也是立嫡立長。
而且其國極度內卷,資源不堪消耗,骨品製或者改頭換麵的骨品製一直很盛行。
所謂骨品製嘛,有點像某國的種姓,一個階級的人永遠是那個階級,彼此之間還不允許通婚。
李氏朝鮮目前處於轉型期,可是未來他們同樣會麵臨資源不夠消耗的問題,嫡長製在那裡繼續深深紮根也隻是時間問題。
原本李成桂立幼子是他自己的事,頂多國內的反對聲多了一點,但是現在他如願以償地抱上了宗主國的大腿,就得麵臨宗主國的詰問了。
對李芳遠來說,這可真是個天大的好消息。
有些愁雲慘淡的朝鮮使團,領頭的靖安大君平複格格不入的歡樂心情都憋了好一會兒。
一眾使團離開前,大周又最後賜宴。祁元詢送了李芳遠一本書,乃是《舊唐書》的第一卷。
這一卷主要記的是皇帝,本紀第七就是唐中宗睿宗的帝紀,緊跟著的本紀第八就是唐玄宗早年事跡。
祁元詢相信熱愛漢文的靖安大君,肯定會明白他的意思。
“大君,世子之立,大概會有波折了,這可真是大喜事啊。隻是……”朝鮮使團啟程後,下榻到驛館休息後,李芳遠的心腹終於忍不住尋了個機會開口了。
“隻是什麼?”
“宗主國畢竟推崇嫡長,隻是如此一來,您不就為永安大君作嫁衣裳了嘛?”
“不必擔憂,眾臣不是公認我於社稷神器最是勞苦功高嗎?若是兄長們堅決涕泣推讓,再推舉於我,縱然是宗主國,也會看在我的功勞上應允的吧!”
心腹一聽就明白了。
大君來宗主國出使這麼久,有些事已做好了安排,隻要在國內切實實施就行。
就算主上派去宗主國的人巧舌如簧,世子被廢估計也已成定局了。他們隻要配合大君攻略其他王子就行。
屆時民意洶洶,大事必成!
作者有話要說:李成桂改名李旦,就跟睿宗李旦一樣,退位做了太上皇。
可是人家唐睿宗是自己主動退位,唐睿宗年長的兒子們也主動推舉李隆基做太子,政治智慧多高呀,再看看李成桂,唉,改名的時候也長點心呀,好歹看看曆史上這人什麼事跡呀。
之前查朝鮮國王的時候,好像看到某位國王的曾用改名叫李亨,就……一直跟唐玄宗他家祖孫三代的風,逮著一家薅?
*
骨品製大家可以查一下,跟種姓也差不多了,李朝這個時期還不算特彆內卷,到了後來,尤其是後期兩班貴族大量增多,士大夫隻有跟嫡妻生的嫡子才是兩班貴族,跟其他的人生的所有孩子都屬於庶&孽,連貴族身份都沒有,叫親爹隻能叫老爺。
這種製度被明文寫在朝鮮自己的大典上,叫做《庶孽禁錮法》雖然是朝鮮成宗時頒布的,但是初始時期就在李芳遠這個朝鮮太宗當政時期。:,,,,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